门头沟区产业转型落地生花,入库项目生态涵养区第一

文摘   2024-12-25 15:44   北京  



今年,门头沟区“两区”建设累计入库项目388个,居生态涵养区第一,外资项目入库23个,落地12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两区”建设以来,随着煤炭产业的退出,门头沟区秉承“科技强区”战略,将区域转型重点锁定在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药械三大细分领域,打造“京西智谷”,实现“蝶变”。2024年,全区招引人工智能企业55家,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企业34家,超高清数字视听企业19家,聚焦龙头企业,招引百洋上下游生物医药企业23家,CRO龙头上市企业杭州泰格集团子公司2家。


人工智能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我们尝试将周边地区外溢的企业以及外地的优质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引进门头沟。”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说。作为历史悠久的资源依赖型地区,门头沟产业结构单一,缺少发展各类工业的制造基础。也正因如此,面对颠覆性的技术浪潮,门头沟没有太多包袱,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像人工智能这样对制造基础没有过高要求的高精尖产业。

2023年,北京市正式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当年2月,伴随首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的举办,门头沟区政府、中关村发展集团、华为公司联合建设的“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简称“智算中心”)在中关村门头沟园正式上线,“京西智谷”成为门头沟的新名片。2023年7月,科技部正式批复智算中心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标志着该中心作为华北地区首个获批“国智牌照”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平台,被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发展战略体系。9月14日,依托智算中心的算力支撑,北京算法交易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一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诞生,需要大量算力来支持研发模型,再经过无数次训练转化为应用场景。在这里,算力就是让计算机“跑”起来的“体能”。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来说,算力就是能源,关系发展命脉。

“大企业有自己的算力,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算力非常宝贵,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的算力服务,在北京市范围内,门头沟区是第一个破题的。”中关村门头沟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谭李丽介绍。
不要小看普惠二字,这恰是“京西智谷”吸引众多中小微人工智能企业涌入的关键。智子引擎负责人何港透露,智算中心普惠算力好处有二:其一是优惠的价格;其二就是与大模型的适配性。“和其他地方购买的算力相比,这里的普惠算力可以节省三到四成的成本。与大模型兼容,不会让‘训练’在最后时刻卡死,造成时间和算力的双重浪费。”
智算中心成立之初,算力规模为100P,经过一年多发展,已扩容至500P,在超强算力的加持下,多个应用场景纷纷落地。在园区的AI“数字人”演播基地,一排已经生成的“数字人”在屏幕中围绕不同主题滔滔不绝地进行直播带货、法律分析、气象播报等。目前智算中心已迁移、适配和孵化了20余个主流大模型,累计链接、服务7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及单位,推动了19个气象、教育、司法、档案、应急、交通、政务等大模型标杆应用场景在智谷生根。


超高清数字视听
北京市明确了健全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政策机制的改革任务,提出“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门头沟区深挖“人工智能+计算视听”产业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示范园“央视界”项目落地为牵引,以国产自主可控算力和大模型数据为支撑,以挂牌北京市超高清数字视听(计算视听)创新应用示范区为契机,着力打造面向应用的计算视听产业链条。

借助长安街西延线的区位优势,门头沟区深化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战略合作,推动“央视界”落地并启动建设,强化惠企政策集成,推动高新视听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不断加强高品质视听产品供给。积蓄发展势能,依托央视数字视听制作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视听需求和技术创新联盟“三开放一落地”的独特优势,成功引入央广传媒集团、迪岸润吉、蓝矩阵传媒等上下游重点企业,推动计算视听产业资源加速集聚。塑造良好形象,推动央广总台“5G+8K”超高清示范园和“京西智谷”两大亮点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展示,成功举办“北京•国际范儿”短视频大赛、数字文旅嘉年华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产业影响力。

依托地区人工智能优势,推动融合增效,深化AI+4K/8K+5G技术运用,携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探索“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路径,打造“大算力+大模型+大视频应用”示范性场景;用好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数据资产服务中心,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视频数据资源,推动特色数据应用在人工智能音视频领域先行先试。强化技术攻关,与央视网联合成立AGI联合研究中心,助力华为全国首家计算视听创新中心落地,促进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视音频领域的应用,开展前瞻性技术科研攻关,加速科创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发展。拓宽发展视野,树立背靠首都、携手京津冀、面向世界的理念,以2023京津冀视听产业走廊建设论坛在区举办为契机,对接京津冀视听产业基地(园区)资源,密切与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沟通,形成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局面。

细化产业赛道方面,重头戏是打造文生视频大模型,依托“京西智谷”国产算力、智谱算法、央视数据资源,构建“潭柘智空”文生视频大模型。打造内容审核大模型,聚焦提升数字内容智能化管理水平,联合华为、央视网共同打造数字视听大模型赋能中心,为产业发展筑牢安全防线。丰富数字人运用场景,围绕多领域应用,建设数字人产业基地,与市气象局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气象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率先发布全市首个气象数字人“灵西”,推动气象服务智能化;政务服务数字人“门小政”上线,推动政务服务向便捷、高效的人机交互型转变。


心血管领域医疗药械
2024年9月1日,作为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心脏大会创新与转化论坛在京举办。门头沟区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同为主办方。大会上,中关村(门头沟)心血管创新药械产业园揭牌。在会场闪耀的聚光灯下,门头沟区与心血管创新药械这一组合给现场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个月后的11月初,市经信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表明,该产业园已经成为本市医疗器械集聚区七个“主角”之一。

门头沟区的医药健康产业其实已孕育多年,并在最初就在心血管领域落子。心血管疾病是影响国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患病比例还在持续增加。早在2010年,门头沟区就“牵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简称“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开始培育医药健康产业土壤。同年8月,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西院区落户门头沟区,一期工程位于永定镇冯村及周边区域,作为心血管医学研究中心项目,于2014年4月正式运营。此后10年间,一批又一批心血管医学研究成果从门头沟发送到临床试验一线,为心血管领域医学研究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2021年底,门头沟区又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加快推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西院区二期、三期建设。签约后,门头沟区聚焦服务保障心血管中心扩建工程(二期工程)建设,支持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西院区加快推进临床研究评价中心、大数据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及研究型病房“四大平台”的搭建,倾力打造心血管医学创新药械转化核心基地,其中研究型病房包括350张病床,含150张研究型病床。园区投入使用后,不仅将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多支撑,还将为周边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如今,在中关村(门头沟)心血管创新药械产业园,科研机构不断汇聚,医药健康企业组团“落户”,创新成果持续产出,聚集起区域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也助推园区进入加速壮大的良性轨道。2022年,门头沟区成功引进百洋医药集团,并与其深度合作,全力打造“百洋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门头沟区政府与百洋医药集团合作设立“北京市门头沟区百洋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基金以百洋旗下百洋众信基金为基金管理人,依托百洋的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平台、产业背景与团队专业能力,以基金赋能创新创业和产业培育。此外,百洋医药集团还与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共同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聚力研发心血管领域原创新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系统集成创新。

百洋医药集团总裁、董事宋青表示,门头沟区成为北京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不仅为区域生物医药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样也给百洋医药集团的创新孵化带来了新的契机。百洋医药集团以门头沟区为基地投资了五大平台十余家企业,形成了要素相对完整的心血管疾病药械源头创新产业集群。通过整合临床需求、基础研究、生物工程、产业化的各项资源配置,共同推进心血管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不久前,“百洋心血管创新药械育新基地”还入选了北京市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未来产业育新基地首批创建名单。

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西院区基础研究平台加上百洋医药集团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再有“精雕+遨博”智造平台、“华润+同仁堂”商业运维平台,这些平台在门头沟区的深度耦合,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药械发展道路。得益于门头沟区发展医药产业的坚定信心及提供的优越发展环境,百洋医药集团等入驻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通过政企联动、资源共享,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


来源:开放北京


商务门头沟
这里是北京市门头沟区商务局唯一的官方公众号,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门头沟区商务的最新资讯和工作动态。欢迎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