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结(二)
学术
2024-11-21 09:40
内蒙古
第五单元
保障权利,规范权力
考点11 理解权利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八下第三课)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
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1)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2)人身自由。
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4)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
l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
②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l
政治自由。
①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重要性: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l
监督权。
①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②重要性: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4.人身自由含义、内容、重要性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
(3)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l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l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原因: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2)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3)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隐私权等。
l
住宅不受侵犯
(1)原因:住宅是公民享有安宁生活和安全感的私人空间。
(2)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l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5.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 权、文化权利。
l
财产权。
①重要性: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②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③内容: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l
劳动权。
①含义: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③重要性: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l
物质帮助权。
①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②保障措施: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l
受教育权。
①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②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③保障措施: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制定资助政策。
l
文化权利。
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②保障措施: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二、依法行使权利(八下第三课)
★
6.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7.维护权利守程序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
(1)作用: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2)要求: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8.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应该怎么做?
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①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②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③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④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三、公民基本义务(八下第四课)
★
9.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
(1)遵守宪法法律。
(2)维护国家利益。
(3)依法服兵役。
(4)依法纳税。
(5)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人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10.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11.公民应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
①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②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③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12.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13.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1)原因: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做法: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1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1)维护国家安全:包括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等。
(2)维护国家荣誉:包括维护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
(3)维护国家利益:包括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
(4)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5.依法服兵役
(1)原因: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2)兵役制度: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3)分类: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16.依法纳税
(1)原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2)违反依法纳税义务的表现及后果: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依法履行义务(八下第四课)
★
17.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
18.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9.为什么必须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②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
20.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21.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
22.违反法定义务必须承担怎样的责任?
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①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②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
③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考点12 认识国家机构
一、国家权力机关(八下第六课)
1.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和职责是怎样的?
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会)
★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地方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立法权:法律的确立、修改、废除
决定权: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规划的通过
任免权:国家机关干部的选举、决定、罢免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本级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八下第六课)
6.国家主席的性质(地位)
①(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
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7.国家主席是怎样产生的?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8.国家主席的任职条件有哪些?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四十五周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9.国家主席的任期?
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
10.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哪些?
①公布法律、发布命令。②任免权。③外事权。④荣典权。
三、国家行政机关(八下第六课)
11.国家行政机关的含义
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12.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
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13.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运行的?(行政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设若干工作部门,这些部门分工不同,分别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们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4.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①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15.行政机关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6.行政机关的职权有哪些?
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
17.国务院的地位?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8.行政机关应如何行使职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要求)
①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
②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19.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的原因和要求?
(1)原因: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
(2)要求: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四、国家监察机关(八下第六课)
★
20.监察委员会的性质
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
21.我国监察机关的构成
我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22.各级监察委员会之间的关系
①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②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③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
23.监察委员会的监察对象(监察范围)
监察委员会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
24.国家监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①国家监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②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③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④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25.监察机关的职责
(1)监督职责。
★
①地位:监督是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责。
②法律依据:依照宪法、监察法和有关法律法规。
③作用:监督所有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的行为,确保权力不被滥用、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调查职责。
★
①地位:调查公职人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是监察委员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②作用:能有效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减少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持公权力行使的廉洁性。
(3)处置职责。
(对不同对象的处置方式:①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②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分决定;③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⑤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
五、国家司法机关(八下第六课)
26.人民法院
★
(1)性质: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2)组织体系(种类):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3)基本职权: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
(4)工作原则(行使职权的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5)作用: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27.人民检察院
★
(1)性质: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组织体系(种类):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3)基本职权: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
(4)工作原则(行使职权的要求):①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②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六单元
国家富强,政治民主
考点13 富强与创新
一、基本经济制度(八下第五课)
★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
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国有经济。
★
①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②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2)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
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2)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意义)
★
5.对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我国的国家政策是怎样的?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6.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地位
(1)含义、地位: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7.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保障。
二、
坚持改革开放(九上第一课)
8.改革开放的标志及内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
9.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①改革开放促发展。
②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10.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
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1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三、走向共同富裕(九上第一课)
★
12.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
(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我国经济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6)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13.为什么要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14.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4)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四、创新改变生活(九上第二课)
15.正确认识创新
(1)创新与生活的关系
①生活处处有创新。
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③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④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创新的影响
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②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④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
16.创新重要性(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4)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5)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6)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7)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8)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7.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1)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创新永无止境(九上第二课)
★
18.我国为什么重视科技创新?(我国的科技国情)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不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
(3)谋未来就要谋创新。
★
19.如何建设创新强国?
(1)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2)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
20.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21.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1)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2)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3)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
22.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
(1)我们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 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2)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
23.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考点14 追求民主价值
一、根本政治制度(八下第五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
✸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人大代表的职权是什么?
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补充:即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人大代表的义务是什么?
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②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5.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二、基本政治制度(八下第五课)
★
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与发展。
★
8.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主题: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优越性)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③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④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1.我国的民族概况和民族关系?
(1)概况: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
(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形成)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1)含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1)民族自治地方的分级: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2)民族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
(3)自治机关如何行使自治权?
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14.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1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④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2)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3)组织形式: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三、新型的民主(九上第三课)
★
17.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8.为什么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①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19.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有哪两种?
①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②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
20.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有哪些?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意义
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
四、参与民主生活(九上第三课)
2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必要性?
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
23.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哪些?
(1)民主选举(2)民主协商(3)民主决策(3)民主管理(4)民主监督
24.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和要求?
①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②形式:民主选举的形式有多种,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③原则、要求:
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25.民主协商的地位、意义?
①地位:民主协商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②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26.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和途径?
①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②要求:
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
③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7.民主管理的意义?
①民主管理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
②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事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28.民主监督的地位和意义?
(1)地位: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形式公民监督权利的具体体现。
★
(2)意义:
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社会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29.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②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③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30.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
31.怎样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①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②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③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考点15 中国人 中国梦
一、少年有梦(七上第一课)
1.梦想的重要性
(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有梦想,就有希望。
★
2.少年梦想的特点
①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
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3.实现梦想的途径
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重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②努力需要立志。
③努力,需要坚持。
二、我们的梦想(九上第八课)
★
4.中国梦内涵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②本质: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重要性)
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
6.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7.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
(1)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8.伟大建党精神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要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三、共圆中国梦(九上第八课)
★
9.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
10.新时代为什么需要奋斗?
①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②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11.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本原因)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
12.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
(1)对国家有认同。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2)对文化有底气。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3)对发展有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4)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七单元
文明和谐,绿色发展
考点16 守护精神家园
一、中华文化根(九上第五课)
1.中华文化的组成和特点?
(1)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注:中华文化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3.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
4.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
5.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美德万年长(九上第五课)
6.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涵?
★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涵: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经过长期的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②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三、高扬民族精神(九上第五课)
★
8.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重要性)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
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
10.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本质?
(1)重要性: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2)本质: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11.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精神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
12.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四、构筑中国价值(九上第五课)
★
13.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5.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五、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九下第三课)
16.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①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
17.文明交流互鉴的做法(如何正确对待其他文明?)
①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②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④世界各国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考点17 维护国家利益
一、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八上第八课)
★
1.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要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2)要捍卫国家利益
①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③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2.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1)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2)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整体利益照顾到了大多数人民的长远需求,符合大多数群体的利益。
(3)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有时,国家利益难免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矛盾。
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八上第九课)
★
3.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1)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2)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3)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4.为什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国家安全现状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
更丰富
,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
更宽广
,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
更复杂
。
★
5.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6.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怎么做?
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我国要构建集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的国家安全体系。
三、维护国家安全(八上第九课)
7.怎样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①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②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
8.公民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①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②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④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⑤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促进民族团结(九上第七课)
9.我国的民族概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
1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制度保障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
(1)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1.民族平等的表现?
①社会地位平等:在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②法律地位平等: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
1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④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五、维护祖国统一(九上第七课)
13.为什么要反对分裂?
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②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
14.如何反对分裂?
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③反对分裂,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
15.“一国两制”的地位?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
16.“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17.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①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②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
③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18.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性(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
①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
19.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
考点18 建设美丽中国
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九上第六课)
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①人口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②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③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
④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
(1)现状: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
★
(2)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3.应对人口问题,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
③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九上第六课)
★
4.我国资源的现状(我国的资源国情)
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
5.应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发展道路
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九上第六课)
6.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
7.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②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③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④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四、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九上第六课)
8.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
9.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⑤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10.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补充:
11.为了保护环境,国家、企业、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l
国家: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③加大环境治理和宣传力度,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
l
企业:
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政策。
②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③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
④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l
青少年:
(思想上)①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行动上)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环保行动。
第八单元
共同世界,共同发展
考点19 认识复杂多变的世界
一、开放互动的世界(九下第一课)
★
1.当今世界有何特点?
(1)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2)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3)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
2.经济全球化有哪些重要表现?
(1)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2)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3.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那些影响?
(1)积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②经济全球化也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
(2)消极影响: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
4.我们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1)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
(2)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二、共享多样文化(九下第一课)
5.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积极: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3)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消极:
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时,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物,有时会导致彼此误解与冲突。
★
6.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
(如何正确面对文化差异?)
(1)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2)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3)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三、复杂多变的关系(九下第一课)
7.当今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人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
8.世界多极化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世界事务。
(2)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9.各国为何不断调整国家间的交往?
(1)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只有合作互惠,才能使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2)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每个国家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在新一轮国际关系的调整中获得发展机遇。
(3)国际竞争需要各方共同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
(4)世界不断发生变化,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利益关系也在改变。
★
10.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
11.我国是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的努力。
考点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推动和平与发展(九下第二课)
1.如何看待世界和平发展态势?
(1)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3)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2.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1)中国:我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2)公民: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3.为什么要消除贫困?(为什么发展也成为时代主题之一?)
(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3)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困。(贫困的原因)
(4)由此衍生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人类的发展。(贫困的危害)
4.为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世界各国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2)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而努力。
(3)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谋求互利共赢(九下第二课)
★
5.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2)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需要解决许多全球性问题。
(3)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4)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5)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
6.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个人角度)
(1)世界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政治)
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安全)
③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
④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
⑤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
(2)各国人民:①需要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③善待自己,而且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世界。④关注他人的命运,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快乐,看到生命中共同的渴望,增进包容与合作。
(3)中国:中国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4)青少年: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又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三、中国担当(九下第三课)
★
7.中国有担当、有作为的表现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4)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赢得了国际广泛赞誉,国际上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显著提升。
8.在为世界发展作贡献的同时,面对现阶段国情我国应注意什么问题?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9.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表现)
(1)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2)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3)中国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4)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
(5)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四、中国的影响(九下第三课)
★
10.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1)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2)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3)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4)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5)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九下第四课)
11.中国面临哪些新的发展契机(机遇)?
(1)国内: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能效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国际: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③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合作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12.我国面临哪些新风险与新挑战?
(1)国内:
①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
②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2)国际: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
★
13.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①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②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③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预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③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六、携手促发展(九下第四课)
★
14.我国应该如何积极谋求发展?
(1)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2)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3)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4)促进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
15.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的意义
①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保障对外经贸利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②有利于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6.中国如何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1)中国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2)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3)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把我国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和利益,开展跨国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4)中国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5)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MTA5ODMwNw==&mid=2247537524&idx=5&sn=a5daf713544bc5f939d6313e2f50d066
开元道德与法治考试园地
中考真题、真题分类汇编、模拟题、单元期中期末试题……总有一款适合你!欢迎关注,感谢指正!
最新文章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结(一)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知识点总结(二)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
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2024道德与法治中考真题单元汇编 九上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创新)(教师版)
电视剧《小巷人家》:教育方式的对比与启示
2024道德与法治中考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教师版)
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9)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十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Word版
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6)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七年级知识点2024秋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速记清单】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速记清单】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速记清单】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速记清单】
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8)
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7)
2024道德与法治中考真题单元汇编 九上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创新)(学生版)
心驰神往 跟总书记一起感受中华文明之美
九上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富强)(教师版)
八年级(上)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5)
八年级(上)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
九年级(上)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八年级(上)期中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
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4)
新中国成立75年的繁荣富强,离不开这100项重大科技成就支撑
从“以和为贵”到“和合共生”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动画(合集)
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八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道德与法治中考模拟试题
第二单元 成长的天空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一见·三中全会后的考察,传递了改革永远在路上的鲜明信号
山东省聊城市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北大培文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道德与法治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时政微观察丨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甘肃省定西市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
2024道德与法治中考真题单元汇编 九上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富强)(学生版)
2024道德与法治中考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教师版)
2024道德与法治中考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第一单元 走近社会生活(教师版)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