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极科技跨界“攒局”, 想量产AI拍摄眼镜,难度太大

科技   2024-12-17 17:44   北京  

大多数“攒局”都没有好“结局”。




作者丨王圆磊

编辑丨刘   欢


AI眼镜赛道又要迎来新品了!

据悉,12月19日,闪极科技将发布AI拍摄眼镜。据闪极科技官方介绍,这有望成为国内首款量产的AI拍摄眼镜。
不过,对于闪极即将发布的这款AI拍摄眼镜,外界并不看好。
跨界AI眼镜

闪极科技变身“集成商”?

闪极科技是一家充电与储能公司,致力于打造横跨消费类、家庭、出行领域的全球充电与储能领先品牌。跨界研发AI拍摄眼镜,对于闪极科技来说无异于换赛道。
“去年,闪极科技内部正式决定进军AI硬件领域,计划利用一年时间研发并推出一款在持久续航、高清拍摄、影音质感及AI能力等方面极具竞争力的AI拍摄眼镜。”闪极科技官方称。

但当前AI眼镜市场竞争激烈,对于跨界选手来说并不友好。

为此,闪极科技联合了多家企业。据其官方介绍,闪极科技先后与眼镜品牌LOHO、语音AI龙头科大讯飞、边缘AI企业云天励飞及汇鼎光学等达成合作,在渠道、AI生态能力、光学研究等方面做足了“功课”。

不过,这也恰恰构成了外界质疑的因素——与多方联合之下,闪极科技像变成了一家集成商,如果真是集成商,那么,闪极科技在AI眼镜市场的竞争力就值得商榷。
12月13日,知名媒体人程苓峰一篇《不要攒局》刷爆朋友圈,文章缘起“极越汽车大裁员风波”,重点分析了商业史上攒局失败的案例及根本原因。
原因并不复杂,当两家或以上企业“组局”时,极大概率会出现互相依赖的通病,一方会产生错觉,总以为另一方会兜底负责,在几方相互错觉下结局可想而知。
而此次闪极科技跨界AI眼镜,攒局思路“换汤不换药”。
据闪极科技介绍,新品有望成为国内首款量产的AI拍摄眼镜,从其介绍中可以看到,主要卖点是持久续航、高清拍摄、影音质感及AI能力。不过,截至目前,闪极科技并未透露具体参数配置。
12月11日,据“XR Vision Pro”报道,闪极科技X官方账号发布了海外版AI智能眼镜的相关信息,镜腿处带有loomos的logo。信息显示,loomos AI智能眼镜将于2025年年初在海外市场上市。
想实现量产,难度太大
闪极科技即将发布的这款AI拍摄眼镜,能否量产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从内部来看,闪极科技的核心能力是充电与储能,其京东旗舰店显示,闪极科技上架有四类产品,分别是充电器、充电宝、数据线、电脑外设,与AI眼镜产品关联并不大。
要注意的是,电设备与AI眼镜在技术难度上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就是说,从充电与储能跨界到AI眼镜赛道,闪极科技面临的技术挑战还很大,要跨越多层技术关卡。

从外部来看,AI眼镜产业还面临着供应链“卡脖子”的难题。亿欧从多家AI眼镜厂商处获悉,由供应链导致的缺货问题,是当前智能眼镜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且目前仍未看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并非空穴来风。今年10月以来,国内发布的智能眼镜新品,包括AR眼镜在内,普遍都是“期货”,大多数都在2025年上半年发货。

再者,从闪极科技自身来看,11月28日,闪极科技就曾出现延迟发货,其在“致歉函”中称,“由于研发以及供应链及生产环节影响,原定于11月底发货的闪极智能拍摄眼镜A1发货将延迟。”为此,闪极科技还表示补偿消费者一个价值188元的闪极移动电源。

更尴尬的是,即使实现量产,AI眼镜也并不好卖。市场竞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消费者未必认可AI眼镜。

通常来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底层逻辑是满足某一需求。这就意味着,AI拍摄眼镜要能满足消费者的拍摄需求,只有具备硬性的使用场景,能明显补足手机、相机等不足,起到互补的作用,消费者才有可能为之买单

如果不具备这些功能,AI拍摄眼镜的能力与手机、运动相机等完全重合,很难足够吸引消费者“剁手”。

从现实来看,当前,消费者对AI眼镜的认可程度并不高。公开数据显示,智能眼镜Ray-Ban Meta在全球销量最高,然而总销量也不足200万副。
而就国内来看,根据各厂商官方介绍,头部企业XREAL旗下Air系列AR眼镜累计销量大约40万副,Rokid累计销量大约才30万副。
这个数据表现,在电子硬件领域微不足道,距离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现象级畅销产品还很远。

Ray-Ban Meta的路子

“闪极们”学不会

单从AI眼镜市场来看,Meta与雷朋联合发布的Ray-Ban Meta已经比较成功了,在全球AI眼镜赛道可以说鹤立鸡群。

这就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有Ray-Ban Meta的珠玉在前,闪极科技能否成功“复制”,打造出下一个爆款AI眼镜?

可能性不大。

Ray-Ban Meta的成功有多种因素,亿欧认为,除出色的产品性能和设计创新外,至少有三大特殊原因:

一是具备客户群基础。无论是Meta还是雷朋,都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尤其是对于雷朋的消费者来说,此前购买的普通眼镜价格尚已达到2000元级别,而具备AI功能的智能眼镜也几乎是同样售价,这无疑具备很大吸引力。

二是品牌知名度较高。长期以来,雷朋都是太阳镜市场的全球领导者,其品牌价值不言而喻。再者Meta也是全球巨头,很多消费者愿意为全球品牌的“实验”而买单。

三是产品定位特殊。深度观察购买Ray-Ban Meta的群体不难发现,很多消费者并未将Ray-Ban Meta视为“功能性眼镜”、AI工具,而是当成了时尚品、装饰品。换句话说,很多消费者认为,佩戴一款雷朋品牌的智能眼镜,这本身就是一种时尚行为。

很显然,这些是Ray-Ban Meta阶段性成功的基础条件,也恰恰是其它AI眼镜厂商很难具备的优势。因此,闪极科技的AI拍摄眼镜,很难“复制”Ray-Ban Meta。

当然,这并非闪极科技一家AI眼镜厂商的难题,而是整个赛道玩家普遍面临的挑战。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AI眼镜厂商没有希望超越Ray-Ban Meta。若从不足来看,Ray-Ban Meta续航时间较短,拍摄视频时消耗电量较快等等,这些都是短板。

AI眼镜厂商若能提高续航、降低功耗、提升性能,并改善AI眼镜外观工艺,站在Ray-Ban Meta的“肩膀”上,依然存在打造爆品的可能性。

其实,就整个AI眼镜赛道来看,并非闪极科技一家跨界。AI眼镜火起来后,吸引了大批玩家进场。若以上市公司来看,同花顺APP显示,今年8月13日至12月4日期间,A股涌现出85家“AI眼镜”概念股

就在本文发布之际,亿欧获悉,雷鸟创新也将在近期发布新款AI拍摄眼镜雷鸟V3。

玩家众多、新品频发、亏本赚吆喝——这或许是当前智能眼镜市场的现状。

这并非是好现象。当前的关键是,产业链上下游玩家要齐心协力,先解决供应链“卡脖子”难题,一起教育市场,让普通消费者真正接触到智能眼镜,推动智能眼镜成为大众化产品。

换句话说,先把“蛋糕”做大,再瓜分“蛋糕”,如此才能长久发展,才能实现共赢。
阅读


END

亿欧网
科技与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