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麻醉医师百般嫌弃的止血带,该如何应对之

健康   健康   2024-11-02 20:02   北京  

目前,尽管有了电刀等先进止血设备,但仍然有些骨科医生喜欢上止血带。不夸张地说,花生粒那么大一个东西,他也要上止血带。似乎,没有止血带就不会做手术了一样。或者说,人家担心患者失血过多。总之,难以理解。
如果术前估计失血量会比较大或者血型稀有,本着节省血资源的角度,这是可以理解的。又或者手术中可能涉及细小神经血管的解剖,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仅仅是为了野清晰,就难以让人理解了。
有人说,失血量多了,患者就会有危险。没错,这话一点不假。然而,这些人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是一直在场的。很多人认为这个只会打麻药的医生,其实更重要的工作是保障患者的安全。除非短时间内失血量很大,或者血源跟不上,否则麻醉医师还是很有信心维护患者循环稳定的。
可以说,麻醉医师是百般嫌弃止血带的。究其原因为,上止血带一定时间后,患者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冷汗、疼痛难忍、局部有压迫感、血压升高;有些局部出现水疱,放止血带后大多缓解,但水疱不会马上消失;放止血带后,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手术后,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减退等神经症状。
既来之则安之,该如何应对之呢?
术前详细掌握患者的各种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比如,是否有感染,恶性肿瘤,心功能如何,是不是易栓塞病人等。遇到这些患者时,应高度警惕。
止血带放置的位置很关键,止血带应放于四肢肌肉丰富的部位,上肢放于上臂中.上1/3处,下肢放于大腿根近腹股沟处,放止血带时应垫一圈软布保护皮肤。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同时,止血带应放置牢固,不能上下滑动。
麻醉的作用必须完善,尤其是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阻滞时,麻醉的区域一定要大于手术区和止血带区。臂丛阻滞时,要注意阻滞肋间臂神经。神经阻滞较完善时出现止血带反应的几率就小,甚至不出现。有研究显示,长效局麻药作完善的臂丛神经阻滞,即使3~4h的手术也不引起止血带疼痛。
预防性地用一些镇静止痛药,能减轻止血带反应的症状,减轻肢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如咪唑安定,右美托咪定等。这种预防措施,常常被应用于神经阻滞中,且收效很好。
有研究显示,不同麻醉方法对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有明显不同。如,腰麻和硬膜外阻滞的病人,下肢止血带充气超过1小时后,可感到远端肢体疼痛或烧灼感;有时静脉使用吗啡类镇痛药也无效,但放松止血带后便可缓解。
另外一项研究显示,止血带充气后45~60min,全身麻醉患者会产生全身性高血压。其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这可能反应了肌肉或神经细胞缺血已达到临界水平,通过加深麻醉来降压常不能奏效,需应用血管扩张剂。
过高的压力可能导致组织或神经坏死,过低的压力又容易仅阻断静脉、反而造成肢体淤血。然而,由于患者血压本身是动态变化的、甚至是由麻醉来掌控的。因此,关于止血带,希望能尽早出现更为智能的止血带。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侦测到动脉血压变化,并随时自动施加稍高于动脉压力的气压。这样一来,避免了过度施压带来的相应并发症。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文章请发送至59090929@qq.com或添加微信weitiegang999

麻醉MedicalGroup
感知医学前沿的脉动,助力健康中国!这里有健康科普、急救知识、围术期相关知识以及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