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一台输卵管囊肿切除手术正在进行中。
由于该患者之前做过两次手术,预计腹盆腔黏连一塌糊涂,因此选择开腹探查手术。
黏连的概念,就是原本比邻器官而不连接的两处组织由于某些原因长在一起了。黏连严重的,各个器官都紧紧包绕在一起,分不清、也不容易分开。
为此,大家心里都有长时间手术的准备。
麻醉方面,担心腰麻作用时间不够,就打了一个腰硬联合麻醉。这样一来,即便手术做五六个小时也不会有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保证麻醉效果,负责麻醉的李医生在她椎管内注射了允许的最大量腰麻药。
患者平躺过来之后,开始消毒铺巾、开刀等步骤。
然而,刚刚把肚皮皮肤划开,患者就表现得很烦躁。
看到这种情况,李医生立刻警觉地问她:怎么了?疼吗?
由于是区域麻醉,除了患者安全之外,麻醉医生最担心的就是麻醉效果了。毕竟,解剖变异、误判、麻药是否合适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这种麻醉的最终效果。
可是,患者并未直接回答他。扭曲的表情和扭动的躯体,显示她此刻很痛苦。
台上的大夫也感觉到了不对,立即停止了操作。
台上的操作停止了,可是她还是那样痛苦。这种表现,让李医生觉得可能不是疼痛。
终于,在反复追问下,她说不是肚子疼,而是腿难受。问她怎么难受,她说腿高高翘起呢,让大家帮她把腿放下来。
然而,她的腿怎么可能是翘起来的呢。所有的人都向她保证,她的腿平平地躺在手术台上呢。
看到大家都坚持说腿是平躺的,她不再坚持,自顾自地在那里扭曲表情。
现代麻醉不仅强调无痛和安全,舒适化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李医生当然不能坐视不管:确认镇痛效果没问题,一针镇静剂下去,她很快就睡过去了。
听到她打呼噜,台上大夫还不解地问:这种情况很少啊,是怎么回事啊?
李医生解释说,这就是患者本体感觉消失的表现。
本体感觉?台上大夫不解地问。
李医生解释道: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
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
难怪她说不准自己腿在哪里呢!台上大夫小声说道。
紧接着,台上大夫又问:什么情况下能导致本体感觉消失啊?
李医生解释说:椎管内麻醉过程中,由浅到深神经被阻滞的顺序为血管舒缩神经纤维、温觉消失、痛觉消失、触觉消失、运动麻痹、压力感觉消失、本体感觉消失。
平时,李医生本身就是非常较真的人。
此刻,他不好意思地说:这次麻醉深了。你们不是说黏连不好做嘛,因此麻药就打得很足。另外,翻身过程中有点慢,导致麻醉集中在一侧下肢了,这才有一条腿本体感觉消失了。
接着他又说:事实上,只需要“痛觉消失”就可以了。但是,这个程度确实不好把握。尽管现在有的药可以做到“感觉运动分离”,也只是理论上的。现实中,也不一定把控。
听着李医生的解释,台上的大夫知道他认真,都不好再接话,手术继续进行了。
回过头思考,精准掌握麻醉深度确实值得思考。毕竟,麻醉方法或者麻醉药物可能都是双刃剑,过可能不及。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文章请发送至59090929@qq.com或添加微信weitiegang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