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前,医生总会叮嘱患者要禁食禁水。这是为什么呢?麻醉前禁食禁水对人体又会有哪些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麻醉,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去知觉或痛觉,以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然而,麻醉药物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就包括对胃肠道蠕动和保护性反射的影响。当我们进食或饮水后,食物和水会通过食管进入胃内进行消化。在正常情况下,胃和食管之间有一组肌肉构成的“阀门”,叫做食管下括约肌,它能够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回食管。但在麻醉状态下,尤其是全身麻醉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同时胃肠道的蠕动也会减慢甚至停止。如果胃内有大量食物和液体,就很容易发生反流,反流的胃内容物一旦进入气管,就会引发误吸。误吸可能导致呼吸道梗阻,使患者无法正常呼吸,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窒息死亡。即使少量的胃内容物误吸进入肺部,也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导致肺部感染、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甚至影响手术的预后效果。对于一般成年人而言,禁食禁水时间通常要求在手术前 8 - 12 小时停止进食固体食物,术前 4 - 6 小时停止饮水。这样的时间安排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和研究确定的,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胃内容物的残留,降低反流误吸的风险。在这段禁食禁水期间,大多数人可能会感到口渴和饥饿。轻微的口渴感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危害,在得到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棉签蘸水湿润嘴唇来缓解。而饥饿感虽然可能会让人有些不适,但与麻醉风险相比,短暂的忍耐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禁食禁水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挑战和影响。儿童由于其身体代谢较快,对饥饿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长时间禁食禁水可能会导致哭闹、烦躁不安等情绪问题,甚至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出汗、心慌、手抖等症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减退,对禁食禁水的应激反应可能会更为明显,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糖调节功能受损,禁食禁水后如果没有合理调整降糖药物剂量,可能会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危象,这对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威胁。胃肠道疾病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就存在异常,禁食禁水可能会加重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为了应对这些特殊人群在麻醉前禁食禁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医生会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方案。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适当缩短禁食禁水时间,并在手术前给予静脉补液来补充能量和水分;对于糖尿病患者,会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并在必要时安排术前加餐,以维持血糖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对于胃肠道疾病患者,会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胃肠道功能,并在禁食禁水期间给予相应的胃肠支持治疗。麻醉前禁食禁水虽然会给患者带来一些暂时的不适,但这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关键环节。患者及家属应该充分理解并严格遵守医生的嘱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医护人员也会在整个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禁食禁水对患者的不良影响,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文章请发送至59090929@qq.com或添加微信weitiegang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