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人》杂志发布2024中国香港/澳门区域,影响力EMBA(中文)项目排行榜暨重塑“下一代企业家”能力结构

财富   2024-11-13 17:01   广东  

熟悉RCEP和BRI区域贸易规则、擅长以AI技术对产业重塑、能够应对产品与服务创新挑战、适时管控供应链、领导企业进行绿色经营和ESG管理——“下一代企业家”正在面临一场能力结构重塑的挑战。然而,如何完成呢?
《经理人》提出了有关“企业家成长循环”的概念。具体解释就是,“下一代企业家”的出现,不会和过去那样简单地从市场中来,一定会和大学管理学院(商学院)有关,即,从市场中来,然后回归商管教育,再返回市场的多次循环往复。
在这一“企业家成长循环”过程中,商管教育是重塑“下一代企业家”能力结构的重要基石。
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项目,以其全球化、前瞻化、开放性、科学性、实效性的商管教育特点,不仅回应以上需求,而且在近年来已向中国内地悄然输送了一大批已进行过能力结构重塑的企业家型人才——如今,他们正在各领域、企业中,释放全新的管理能力。

来源 | 经理人商学院研究组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迈向复苏,为了在未来十年谋求生存和发展,中国企业比以往更加需要重塑自身的业务模式,转型势在必行。然而,这项工作错综复杂,需要在经济仍处于复苏过程的背景下分配有限的资源,同时还要应对各种新风险,包括AI技术的兴起、监管环境的变化、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以及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

这是普华永道中国在《第27期全球CEO调研中国报告》①中的一段总结。然而,提出挑战性问题后,如何应对呢?

关键在于管理者。然而,当今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何种禀赋,才能完成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禀赋”一词的汉语解释是,人所具有的智力、体魄等素质、天赋。尽管内涵“天赋”,但是真正的企业家都是依靠后天成长起来的。

在《经理人》的理解中,所谓的企业家“后天性成长”,其实就是通过后天性的培养、学习,形成新的能力结构,以此驱动成长。当今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重塑新的能力结构。那么,新的能力结构模型又是什么?

按照普华永道中国的《报告》中列出的:熟悉RCEP和BRI区域贸易规则、擅长以AI技术对产业重塑、能够应对产品与服务创新挑战、适时管控供应链、领导企业进行绿色经营和ESG管理等“新能力”等等——都是当今企业高层管理者或缺的,而要掌握这一切新知和能力,就只能通过“学习”,别无它途。

为此,《经理人》提出有关“下一代企业家”成长路径方案——“企业家成长循环”。具体解释就是,“下一代企业家”的出现方式,不会和前一代企业家那样,简单地从市场竞争中来,一定会和大学管理学院(商学院)有关,即,从市场中来,然后回归商管教育,再之后返回市场的多轮次循环往复。

在“企业家成长循环”过程中,大学EMBA项目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当然,在履行这一社会责任中,不同区域的EMBA项目,培养理念和方案会存在差异。继去年首度将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项目纳入考察范围之后,《经理人》今年再度对两地的EMBA项目进行比较和观察。

EMBA办学“知行合一”②

近年来,中国内地的EMBA项目在招生方面普遍遇冷。为此,《经理人》对比了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项目的情况,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一、EMBA项目,究竟是培养中初阶职业管理者,还是以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为目的?

二、EMBA项目,都有较高的使命和愿景,但在运营中遇到困难时,能否坚持“知行合一”?

《经理人》对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项目主办单位,均发出了调研问卷。其中有一个调研问题对两者均有:“在招生面试阶段,项目关注或询问考生/申请人最置前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收集反馈后,显示如下结果——

中国内地EMBA项目对考生最置前的三大关注是:所在企业的地位及发展(60%)、个人职业及发展情况(33%)、个人能力及表现(27%)。

而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项目对申请人的前三个主要关注是:评估申请人是否具备一定的企业家精神(61%)、申请人选择本项目的真实意图(30%)、申请人潜在的成长可能性(成为企业家)(29%)。

两地EMBA项目有共性,但差异方面更大。

共同点是,两地EMBA项目都比较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能力及潜在成才的可能性。

差异则是,因中国内地实施EMBA考试入学,以及毕业后颁发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证制度之后,学生结构普遍变为年轻化、职业化——因此,为顾及新的学生群体的关切,中国内地大部分EMBA项目普遍将“所在企业的情况和个人职业发展”作为了前两大关键询问问题。相比之下,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项目在面试阶段,则重点关注申请人(在通过EMBA学习后)是否能够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

《经理人》认为,作为高端商管教育项目,EMBA项目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影响产业经济发展的具有“企业家型”的人才。所有的EMBA在使命和愿景上都有高远的提法,但在实际运营中是否保持“知行合一”,不仅涉及项目本身的口碑、声誉、可持续,也关乎社会责任。

从办学利益角度,EMBA项目需要在教育的社会公共性和利益两个方面进行适度平衡。比如,对于动辄每年招录几百位学生规模的做法,需要审慎。

EMBA项目培养企业家型人才中,需要严格优选,再到过程的精培。在调研中,《经理人》发现,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项目对招生具有明确、坚定的战略选择。以该区域中的一个EMBA项目为例,他们明确提出:“学校将通过严格考核及慎重考虑,每年只选择约50至60位最优秀的学员组成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团队,并确保每个学员均有共同的学习理念来达到课程严谨的学术要求。”

我们将目光再一次聚焦在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项目在商管教育中的年度表现。

生源战略与全链式培养

今年,《经理人》就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中文)项目的评选题词是“影响力”——具体解释为“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特别是在培养中国内地‘下一代企业家’的商管教育影响力”。

基于去年评选维度体系,《经理人》对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中文)项目从项目设立的历史时间、声誉及品牌地位、师资、与中国内地的融合、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学生情况等12项维度,采用五星评级标准进行综合计分。

根据评级结果,今年入选的最优项目为七个(含EMBA中/英文项目)。荣膺全5星评级的项目为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荣膺4.5星评级的项目为两个,分别是香港大学EMBA(中/英文)综合项目、香港科技大学EMBA(中/英文)项目;荣膺4星评级的项目为香港大学EMBA(中/英文)环球项目。

和去年相比,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凭借所获最高的综合评级,继续在中国香港/澳门区域中保持第一地位;香港科技大学EMBA(中/英文)项目凭借较优异的综合表现,也取得应有的地位;香港大学的EMBA项目,则以新设立的EMBA(中/英文)环球项目及原有的综合项目,联袂获得本年度较高的星级评级。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和香港科技大学EMBA(中/英文)项目为例,分析它们所代表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在商管教育领域中的影响力表现。由于评选维度较多,这里仅聚焦在影响力评级方面具有较高权重的两大维度:一、生源的基础性;二、培养力表现。

关于生源的基础性。生源的结构,主要由学生来源、工作年限、职务、行业等四个核心象限结构而成,这一结构反映了EMBA项目的三个“决定属性”:“决定”了项目是否对使命和愿景的坚守;“决定”了项目是否在教学和培养质量方面的维护力;“决定”了项目是否在品牌、社会价值方面的公信度。

关于培养力表现。EMBA项目有两个核心的系统化工作:其一,课程体系的建构;其二,培养方案的系统建构。基于EMBA的目的和特殊性,必然要求培养方案能够体现出“看得见、感受到”的实效。

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

生源基础性结构

在生源基础性方面,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具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切实构架。

▲ 生源象限

尽管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本部地处香港,生源的96.5%来自中国内地。

▲ 工作经验与年龄象限

和中国内地EMBA要求8年以上职业履历不同,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均为17年以上的管理或创业经验。此外,对比中国内地EMBA项目学生普遍在38岁以下,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的学生为人生阶段较成熟的平均年龄为42岁的群体。

▲ 职务象限

在这一维度上,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的学生,具有公司一号位管理职位、职权的实际占比超过63%。

▲ 行业象限

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的学生的企业类别中,具有先进科技类的占比31%,而先进制造业类企业占比为21%以上。

按照以上四个象限形成的矩阵图,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有一个意图非常清晰的“以人为本”的战略——“明确以培养中国内地‘企业家型’的人才为本”。

在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公开的历届学生名单中,如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智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动力创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中山市创英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等等,均来自中国内地。

培养力方案

在培养力方面,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强调从思维到资源的全链式方案导入。

▲ 创新思维培养

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被鼓励提出新的观点、挑战现有假设,并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

▲ 创新项目和实践

学生可以参与创新项目,如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培养创新能力。此外,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还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如企业参访、咨询项目等。

▲ 导师创新指导

导师分享自己的创新经验,提供专业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发现创新机会,并指导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克服挑战。

▲ 创新竞赛及活动

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组织创新竞赛和活动、创新研讨会、行业交流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与业界创新者的互动和学习机会。

▲ 创新资源和网络

学生访问创新实验室、研究中心、创业孵化器等资源,了解创新所需的工具和设施。同时,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创新网络,探索创新合作可能。

在以上全链式培养方案的每一个模块中,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都追求目的性和实效性,以此淬炼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最特别的是,注重每个模块培养中的“创新能力”:不仅思维上要创新,而且在行为过程中将“创新”一杆到底。

● 香港科技大学EMBA(中/英文)项目

生源基础性结构

在生源基础性方面,香港科技大学EMBA(中/英文)项目也将中国内地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群体,作为主要的生源。

根据香港科技大学EMBA(中/英文)项目有关过往16届生源结构的一些数据和信息分析:

15%来自国营企业、20%来自于外企、65%来自私营企业、80%为总经理以上职位、平均工作年限18年、平均年龄41岁。此外,毕业或在读的EMBA校友企业如百度、比亚迪、华为、联想、TCL、腾讯、华大基因、平安财险、招商银行等等。

这些数据和信息,印证了香港科技大学EMBA(中/英文)项目的生源基础和中国内地的强关联。

培养力方案

在落实在具体的培养方案上,香港科技大学EMBA(中/英文)项目设计了一份清晰的“学习蓝图”方案。这份“学习蓝图”含“核心概念”“环球探索”“进阶提升”“领导与超越”等四个不断升级的学习与培养融合的模块。

在后两个模块,具有很强的能力培养属性:

在“进阶提升”模块中,香港科技大学EMBA(中/英文)项目提出C概念(Creativity Management创意管理、Cross-Cultural Management跨文化管理、Capital Management资本管理),该模块以香港独特的营商环境为蓝本,基于自由贸易政策,健全的法制法规,自由的信息流通和多元文化,为学生提供真实而宝贵的环球运营知识和经验,带领学员开创新视野。

在“领导与超越”模块中,香港科技大学EMBA(中/英文)项目要求以360度全方位客观分析个人领导风格及能力,从行动学习、商战模拟到领导力培养,推动每个学生对自我深刻的认知、突破盲点、发挥最大潜力及提升个人的领导力。

香港中文大学EMBA(中文)项目和香港科技大学EMBA(中/英文)项目在“生源的基础性”和“培养力表现”两个维度上,均展现出各自的优势、特点,让我们看到这两家依托于世界级大学的EMBA项目,在适应环境变化、适应时代变迁中产生的新思维、新方案。

去年,《经理人》进行年度总结时提出,“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中文)教育和中国内地商学教育的交相辉映,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需求有两个回应——

第一,回应了我们对于‘懂国际化,懂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需求不足的迫切问题;

第二,回应了企业管理者,特别是进行全亚洲、全球化业务的高层管理者对于知识与成长的迫切需求”。

今年,我们在对中国香港/澳门区域的EMBA(中文)教育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这两个“回应”不仅务实于行为,而且对项目使命、愿景的坚守,以及在商管教育方法的全培养体系上,都值得我们反思、学习。 

① 《全球CEO调研中国报告》,系普华永道中国的每年报告项目。其27期报告的调研涵盖全球4,702位CEO见解,其中包括215位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CEO。本文参考的这一报告是有关CEO如何意识到业务重塑的紧迫性,并开始采用创新解决方案,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A)改变商业模式以应对市场发生的重大变革。

②   本文使用的“知行合一”词汇,并非王阳明哲学,仅为表达“言行一致”之意。

更多精彩内容

可点击链接移步经理人网

经理人产业管理
影响中国管理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