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北境沃野,天高地阔。秋风起,融通农发哈尔滨区域公司各基地自主种植的大豆结荚鼓粒、玉米籽粒灌浆、绿油油的稻苗长势喜人。若问秋收能不能实现“五连丰”?农人们信心十足——新科技、新农机、新农艺的应用让丰收在望有底气。农田里,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
8月,记者来到哈尔滨区域公司黑土地上的海星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园。“示范园占地面积600亩,分为水肥一体化调控、大豆养分精准管理、玉米养分精准管理、大豆优异品种鉴定、玉米优异品种鉴定等五个试验区。”中部管理区北安第三农业服务队第一中队中队长张海东介绍道。
▲智慧农业示范园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示范园所在的海星基地,作为哈尔滨区域公司自主种植标准化规范化的示范基地,大田种植产量表现一直不俗。今年,试验田里种植了52个大豆试验品种、20个玉米试验品种,囊括各基地种植品种。张海东和同事要根据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等指标,筛选出适宜东北地区自主生产耕地种植的、不同积温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
管好这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试验田,及时掌握农业生产信息至关重要。“试验田里布设了地理气象、土壤地力、作物生长感知等智能设备,自动、精准、高效地对作物长势、虫情、土壤墒情、环境气象、病害孢子等进行监测和数据收集。这些智能设备与我们搭建的‘智慧驾驶舱’平台相连,动态回传田间的实时数据既精确又直观,辅助我们作出科学合理的种植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张海东说。
“比如农作物的虫害,发生时没有预兆,等我们在田间靠肉眼观察到叶片上有洞时,农作物已经一定程度受灾,传播也极为迅速。前阵子天气干旱,‘智慧驾驶舱’平台显示出现双斑萤叶甲且数量有波动,我们马上到田里查看,及时喷洒杀虫剂,减少了农作物损失。”张海东说。
张海东和同事每周都会根据“智慧农业示范园数字驾驶舱”平台汇总的各项数据,一起研究分析试验田的作物情况。“原先一个人最多管几亩地,如今600亩试验田,我加上一个技术员和一个生产助理就够了。”他说。
▲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农业示范园智慧驾驶舱”平台查看田间数据
“走,一起见识见识田管怎样‘耳聪目明’。”中部管理区五大连池第二农业服务队队长傅勇兴致勃勃地带领大家参观试验田。
开阔平整的田垄边缘竖着一块大屏,显示空气温度和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这里设立了小型气象观测站。”傅勇说,他随即指着写有“环境监测站”的小白箱子,“这里做土壤墒情智能监测,每10厘米埋一个传感器,能同时检测8层土壤。原先我们把地温计埋地里测温度,用眼看、手抓、脚踩判断湿度,可远不如现在这样精准”。
▲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监测设备记录土壤墒情
下午3点多,自动无人机机场传出了“滴滴滴”的声音,只见舱门自动开启,无人机飞出,而后按照既定任务和路线开始巡田,大屏幕上可以实时察看田间情况。不多时,无人机稳稳停落,被自动收进机舱。
▲无人机出舱巡田
除了在600亩试验田进行天空地立体化农田监测,哈尔滨区域公司拉起了一张网——农业生产大数据可视化平台。为在耕种管收全流程实现农田管理精准化作业,公司基于北斗定位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对近80万亩耕地、1400余个地块、1700余台(套)农机装备精准画像,进一步做好自主种植的精益化管理。
8月的一天,北安第三农业服务队农机手边玉山驾驶拖拉机来到地块,打开手机上的APP扫描农机、农具上的二维码,农机具编号自动填写好,再选择出车类型、作业地块和作业事项,随后他开始田间作业。约三个小时后,他在APP上点击结束作业,随即赶往下一个地块。
登录农业数据可视化平台,点击边玉山这台农机的作业详情,记录显示他的田间作业在7:02:10开始,至9:57:41结束,在海星基地2#作业地块进行大豆两遍叶面肥喷洒,作业面积794.48亩数……屏幕右侧的棕绿地块上,小小的农机留下的作业轨迹,如同在“织布机”上织出了一道道绿色的“经线”。目前,农业生产数据可视化平台已实现农机作业状态可视化、农机作业效率可量化、农机作业成本可控化,做到及时掌控、精准施策,从而提高自主生产经营效益。“以前种地抬头看天,现在种地抬头看屏。”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陈爽笑着说。
在海星基地,映入眼帘的绿,不止一望无际的农田,还有农机具停放场上那一台台整齐列阵的智能农机装备。其中一台没有驾驶舱、流线型机身的农机极为抢眼。“这是基地新引入的‘黑科技’——无人驾驶拖拉机。”北安第三农业服务队队长吴家宝说。
他轻轻拨动遥控器的操纵杆,农机便灵巧地前进后退。依托卫星定位系统,提前设定好参数,无人驾驶拖拉机就开始自主直线行驶,操作手可以随时干预调整。“无人驾驶拖拉机加挂多种农具后,能够进行旋耕、播种、整地等田间作业,比一个优秀的农机手作业精度还要高。”吴家宝拍了拍这台“大铁牛”。
▲无人驾驶拖拉机在田间作业
吴家宝身旁的智能除草机,是对付大豆田中主要杂草野大豆的“杀手锏”。“野大豆极难防除,大豆田除草剂不管用,全靠人徒手拔除,一年需要几十万人工费。智能除草机用高精度智能摄像机识别苗带,通过电脑控制液压系统调整,可以实时平行纠偏,作业速度为每小时10公里左右,除净率达90%以上,清除效率大幅提高,有效节省人力成本。”他介绍道。
此时,多台大型植保无人机正沿着稻田匀速飞行,雾状农药均匀洒落。田管期间,雨季田地泥泞时喷药机械无法进入作业,而作物植株生长过高喷药机械又易对其造成损伤,植保无人机便派上用场。它的药箱可承重40公斤,每小时作业量320亩左右,还能远程控制农药流量,既省时又省药。
今年,哈尔滨区域公司全面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将科技作为“动力引擎”。天上有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空中是无人机巡田喷药,地上智能农机装备正纵横驰骋,田间还有多种传感设备实时传输农情信息……助力粮食增产增收的“神器”数都数不过来。
五彩斑斓的金秋,稻花飘香、玉米金黄、大豆“摇铃”……广袤而厚实的黑土地,将继续以最深沉、最质朴的方式,礼赞丰收中国,回报每一位耕耘者的辛勤付出。
图片:林靖宵
核校:张英子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融通集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