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小希 编辑:清筠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
几个月前,我家隔壁搬来个女邻居,是位单身独居的中年女性。
她自带孤傲气质,一直独来独往、不喜欢家长里短,遇到人也不主动打招呼,看着很不好接近。
这类看着孤僻的人肯定是不讨人喜欢的,所以时间长了,便惹来一些长舌邻居非议,觉得她怪怪的。
但我有一次在楼道里遇到她,她主动帮我把着门,相视一笑之后,才发现她眼神温柔、面目平和,其实非常友善。
不仅如此,时间长了,更发现她有点“不明觉厉”:
经常能听到她家里传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她热爱音乐;飘出的蛋糕香味也说明她是个烘焙高手; 她会看很多书。我几次看到有快递人员上门收取她的旧书,捐给边远地区; 有一次在电梯里遇见,听到她打电话沟通工作的事,一口熟练的英文暴露了她有很好的工作和教育水平。
生活中有一些人就是“榴莲”般的存在:
生活中那些“榴莲型人格”的人,有一些相似的特点。
首先,他们往往“外有棱角”。
不在意外在眼光,随性处事,不刻意圆滑。
心理学圈中的一位教授老张,是个被公认为古怪的人 。
有一次,谈到他参加一个研讨会,见到了很多小有成就的专业人士,还有人提出要加他微信。
按常理来说,这本是结交人脉的好机会,没想到他直接拒绝了。
他说:
“我们可能也不会再遇见了,也不太有机会再交流,就不加了吧。”
他们还很能坚持自己的主意和想法,极少会被别人影响。
我的朋友小静,一直被婆婆催生二胎,甚至直接对她说:“你不能这么自私,只考虑自己。”
朋友既不气也不吵,只是平静地告诉她:“这是我的事。”
不仅如此,她也不漂亮,还有些胖,更不爱打扮,老公便嫌她没有女人味。
但她也不会愤怒或焦虑,依旧不修边幅,一幅“我舒服就好”的自在模样。
其次,他们往往“内在有料”。
内在丰富、有独特的思考能力和追求、充实的生活方式。
老张在专业上自成一派、见解老辣、小有成就;
而业余生活中,他也是个自在又任性的人,喜欢独处度日、看书喝茶、收集古玩。
朋友小静是个真实、随和而努力的人。
在职场上,她从不刻意迎合他人,但也靠认真和专业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路线。
同时,他们还“内外自洽”。
有自成系统的内在,就像有坚固的堡垒一样,很少有心理冲突,不会因为外在的评价和否定而自我怀疑和内耗。
尽管在大众的眼里,他们也许缺点明显、不够入世、还有些独特的顽固。
尽管每个人早年经历不同,但任何时候,在成为自己的路上,都还有很多机会。
弗洛伊德主张“原因论”,而阿德勒主张结果论。
他认为人的现在与过去关系不大,主张不要向后看,而是只关注现在以及现有情况,并关注于如何做出改变、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阿德勒在表达的是:
改变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被过去局限。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的是,为将来的自己收集独特的生命体验。
就像有一种观点是这样的:
人老了之后,好好生活下去的很大寄托来源于年轻时的体验而织成的回忆。
年轻时体验越丰富、越成为自己,就越能对一生满意。
我们可以开始努力为自己尝试很多正面的事。
比如说,突破很多挑战、读新的书、去新的地方、学新的技艺,遇到有趣的人、用心去爱。
从积累的体验中,对自身的确定感也会越来越清晰,找回自己的感觉,就像长出榴莲一般饱满敦实的果肉一样。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让自己的“外壳”也会变得更坚实、更有力量。
这意味着不为外在评价和他人眼光干扰,让自己更稳定和自洽。
对此很有感触的一点是,通过做一些事,用胜任感和成就感来填充自己,可以有效应对失控,驱散弥散的自我怀疑。
当负面情绪产生时,去做手工、画画、写东西,耐心驯服情绪的烈马,形成心流体验,用行动治百病,用工作做良药。
我有一段时间工作受挫、人际不顺,频频受到负面评价,感觉一无是处,甚至人生一片灰暗。
但我只找到了一个锚点,就让自己重新稳定下来。
我每周五晚上固定找一个安静的咖啡馆写作。这样的秩序感和输出感,很快将我救了回来,由此重新形成价值感。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那我很想推荐大家尝试一个价值感很高的副业——心理倾听师。
把原本焦虑、内耗、自我怀疑的时间用来学习赚钱,不让大脑空转,可以减少大量有害情绪。
👆获取课程链接👆
只要你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花费1.9元来体验一下3天的试听课程。
觉得自我怀疑时,努力去做事就对了。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多姿而美丽、独特而无法取代。
漫长人生中,让我们努力做个“榴莲”。
各自散发出独特的味道、独特地绽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