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云大师
诸来求法者,多听得言语;不知问观心,未得真实乐。─《观心论》
这一首偈语说明:求法者要有虚心领受法义的胸怀,并且懂得反观自心,这是身为一个修学佛法、求学问道的人,很重要的修学态度。
现在有很多求学、求道者,个人的主观意识强烈,我执很重。虽然向人求法问道,往往只有耳朵听到,内心里却另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其实并没有虚心采纳对方的说法及建议。甚至,还等不及对方把话说完,就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求法者就会说:「我觉得你讲得很好,不过我的意见是、我的想法是……」,他不肯接受别人的观点,总以为自己的理念最独到、最有理、最高明。
故而《观心论》说:「诸来求法者,多听得言语」,当我们向贤者求学问道,听了许多的言语及道理,要全部纳受,并且观察自心,才能心领神会。假使「不知问观心」,不懂得向内观照自心,哪里能得到真实的法乐?
什么叫观心呢?就是看自己的心。人的眼睛总欢喜向外探求,老是看他人的是非过失,却看不见自己内心的贪瞋嫉妒;只看外在,不知道看内在;只看别人,不看自己。是故,一个人如果真心想得到佛法的受用,就要懂得观照自己,要认识自己的内心,修行的工夫必然日有所进。
《般若心经》经文开头提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他能够以智慧观照自己的心,因此很安然自在、逍遥解脱。一个人能清楚知道自己心念的起灭,就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受外在的言语、人事变化,而动摇内心的平静。
生活在人间,虽有诸事的纷扰,如果能学习观世音菩萨的「观自在」,就能观照人我自在,观照世事自在,观照境界自在,观照内心亦是自在。所以,看尽世间万象,不如观照自心,更能得到真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