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行(4):瑞典议会大楼、皇家歌剧院、皇家理工学院

文摘   2025-01-26 11:05   瑞典  

25日延续昨天天气,上午阶段性晴好,下午阴沉。有阳光的时候,建筑、街景明丽鲜亮,与阴天的沉暗灰蒙完全不同。


上午第一站去参观瑞典议会大楼。10点一刻接待第一批游客,我们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先去老城区逛了一逛,提前四十分钟返回排队。

虽是晴天,但早上的风特别阴冷,排队又是在圆、方两座楼交汇的穿廊口,穿堂风强劲,吹得人受不了。还好排的时间不很长。

这里的参观,是免费的。安检很严格,老木头因为马甲金属扣、耳机……几次被拦阻重检。


瑞典议会(Sveriges riksdag)是瑞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它发源于1435年瑞典贵族首次全体会议。1527年,瓦萨国王召集贵族、公职人员、工商业者和农民四个等级的代表举行会议取代了贵族议会。1600年议会转由贵族、僧侣、市民和农民4个特殊利益组织组成,称四级议会,一直延续至1865年。1867年议会改为两院制。1917年,议会原则在瑞典政治体制中确立。1921年,瑞典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和被选举权。1970年,议会改为一院制。1994年,议会由3年改为4年一次大选。

议会负责制定法律,修改宪法,任命政府。


这天接待我们的解说员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性,她领着我们参观了议会大厦里几层楼的大小三四个会议室,详细讲解了它们的沿革和职能。

我们这一组游客里,有几位对政治、历史十分感兴趣的法国中年女子以及两位青年男性,他们几乎在每一个参观点都会与讲解员互动,提出各种问题,所以参观全过程,更像西方大学的一个课堂,师生互动频繁,气氛始终热烈。

出议会大楼后我们再次穿过老城区,蜻蜓点水斯德哥尔摩大教堂(正式名称为圣尼古拉教堂)、诺贝尔奖博物院、王宫等名胜,时间关系,没有一一进去参观。


大教堂是斯德哥尔摩老城最古老的教堂,始建于13世纪,后经多次改扩建。

教堂是瑞典砖砌哥特式建筑,橘色砖墙,尖顶钟楼,整体风格朴素而斑驳。内饰是十七世纪末巴洛克风格,由砖砌拱门构成,墙上有许多天使和王冠组成的雕塑,还有金属相框的绘画。

教堂内有皇家座椅和布道坛,体现了教堂与皇室的紧密联系。这里是瑞典国王加冕和举办皇室婚礼等重要仪式的场所。



我们环老城一大圈,绕西边河边过桥去参观皇家歌剧院。沿路又从不同角度欣赏了王宫和议会的巍峨雄伟。河里天鹅和大鸭成片在戏水,一片和平宁静的美景。


然后去参观瑞典皇家歌剧院。歌剧院外墙正被全面包裹着维修,内景也即将关闭五年大修。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光头壮汉,讲解很有激情,显然幽默风趣,听众全程笑声不断。可惜我听同声翻译,感觉信息凌乱,拼凑不出连续的信息。就听到观众中丈夫与妻子、情人如何,国王与人民如何😄。


网上资料:1773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创立了瑞典皇家歌剧院,1775年,由建筑师卡尔·弗雷德里克·阿德克尔兰茨设计的歌剧院开始施工,1782年落成。

1892年,老歌剧院被拆除,1898年新剧院落成,由国王奥斯卡二世主持了落成典礼。

1989年,歌剧院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翻新,所有公共区域都进行了清洗、粉刷、重新镀金和修复。


新剧院采用了新古典主义风格,中心科林斯四柱式门廊支撑着四尊雕像和顶部的王冠。内部楼梯、门厅和礼堂采用了新巴洛克风格,大理石装饰的入口大厅,象征着与挪威的联盟。


瑞典皇家歌剧院是瑞典歌剧和芭蕾舞的国家舞台,演出剧目丰富,涵盖了从经典歌剧到现代作品的各种类型。


我们参观的当晚,这里有重要演出,国王将亲临观看,我们参观到观众席楼上席位时,工人正开始拆台装台布置舞台。


这个歌剧院最有趣的故事,莫过于1792年3月16日,古斯塔夫三世在歌剧院举行的化妆舞会上被人刺杀,13天后去世。这一事件后来被奥伯和威尔第用作创作素材,分别创作了歌剧《古斯塔夫三世》和《假面舞会》。




参观结束,已是下午一点多,简单午餐,坐地铁去参观了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这是瑞典最古老、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公立理工类高校,北欧五校联盟成员之一、世界百强名校,它承担着瑞典近三分之一的工程技术研究。

该校校友遍布全球,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地铁上遇到三位中国留学生,和我们同时下车,应该就是该校学生。


虽然四点不到,但天色已昏。天气阴冷,又是周末,在校内没碰到几个大学生。拍了几张建筑图片,以示曾经到此一游。建筑都是一色红砖墙面,很庄重典雅。



恋青念青
记录,讲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