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杂记
1
刚才查今天日期,发现这个月的阳历和阴历,继续与11月一样,是阴阳同样的日子,不过阳历快一个月。突然想起母亲的生日是冬月初十,但那天我忘了;又想起前几日曾写过一篇《竟梦到母亲与溥仪住同一个社区》,会不会就是那天呢,翻查公号,竟就是12月10日——阴历冬月初十那天发的。做梦时是在初十凌晨,就是母亲生辰那天了。母亲知道我在想她了,还是她在想我了?
阴阳两界,至今无法证明有什么渠道可以沟通,真是太遗憾了。希望人类科技发展到某一天,这个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2
星期四写了篇《做了一回韭菜盒子》,得到众多朋友的指点,太感谢了。
昨天我又试了一回,直接用了65°的热水和面,没放酵母,醒了一个小时。正像一位朋友说的,用热水和面及“醒”的过程,是为了让面听话——果然如此,昨晚的面十分听话,几乎可以擀到无限薄,任由我拉抻揉捏,太好用了。
然后是馅料,我上次说用的是韭菜加肉末,好几位朋友指正我一般用鸡蛋虾皮加韭菜更好吃。哈哈尽管我一向比较不喜欢吃鸡蛋,但昨天我还是试了朋友们建议的配料,外加了点荸荠碎(前不久在一家小超市,看到标价牌上竟把荸荠叫“水梨”,真是又长了一回知识)。
我手笨,那么好的面,我竟怎么也擀不出一块或圆或方的规则皮子,包的时候又怎么都捏不好褶子花,所以盒子大小不一不说,还一个个身形丑陋;煎的时候十分注意火了,但还是有两三个煳了一面。
不过,跟前次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老木头都在没有威逼的情况下主动吃了两个,还夸做得好,味道调得不错。那今天就上一张自己作品的照片,算是阶段性汇报。以后继续努力。
3
早上送小木头回来的路上,碰到了龙虾奶奶。她还是那么开朗爱玩笑,走到我后面时故意说“菜掉了”,逗得我低头一番查寻,她乐得哈哈大笑。
接着同走闲聊,她关心老木头到上海了没,问他身体怎样,我说来了一个月了,有高血压所以不放心他一人呆在老家;她竟告诉一个令我震惊的消息:高血压只要坚持吃药没啥,我家老头去年得的才是大病呢!原来她家先生去年初刚退休,秋天竟查出肺癌,做了手术,做了好几个月的化疗。
我真的被惊到了。前些时几次遇到他们夫妻俩买菜,都是她大包小包地两手提着,她先生空手在旁边陪,我还很是奇怪,原来是这样。
我说,你家先生看上去状态很不错的很精神,不像做过大手术的样子;她说:养了一年多了嘛,你看着自然是不错呀;不过我告诉你,平时我可不惯着他,生大病的人,你惯他会把他惯废了的!
我对这个同龄人充满敬佩。米开朗琪罗在他著名的诗句里以画家身份说:老年,就是积累肉体衰败的既可怕又具体的细节。诚哉斯言。我这阵子就常常处在这种可怕又具体的细节里。有时候夜里很早醒了因忧惧而再睡不着。所以我会时时在生活里注意发现和积累对抗这种恐惧的力量。雅纳切克以音乐家的身份说:老年的“音乐本质”,是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乡愁。这些艺术家真的是太伟大了,他们以自己的艺术洞穿了人生的本质。
4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说年轻时的杨绛和钱钟书为一个法语单词的读音起了争执,杨绛较真之下叫来房东太太,结果证明钱钟书错了。但赢了的杨绛并不开心,因为她发现输了的钱钟书因此很是尴尬。从此她在家里不再做“证错”的事情,一直是个性情温平谦和的妻子和母亲。
我很敬佩杨先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这种悟性和自我纠错能力。家人相处,很多矛盾和伤害都发生在这种“我对了你错了”或“你曾经错你比我错得多”的证明里,而指出或证明这错,除了贬损带来的伤感情,并不能起到警戒或预防的作用。所以,不如下一次事先尽量提醒严谨正确的操作方式。即便这样,也不可能完全杜错,因为人非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