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介绍
杨锦,宜昌爱邻环保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2006年开始关注环保、关注食品安全。2012年下半年返乡创业,白手起家办起了一座年生产能力达2000吨的小型有机堆肥厂,缓解了家乡的畜禽粪污污染。2018年开始在小区尝试社区堆肥,实现“厨余—肥料—社区花园”的生态闭环。2024年3月入选CCCP社区厨余堆肥平台的“堆肥培训师计划”。
从“零厨余”家庭成长起来的
社区堆肥师
我是杨锦,出生于1974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作为一名妥妥的理工男,原本应与机械打一辈子交道的我却因为一颗疼惜地球的环保之心而与农业堆肥结下不解之缘。2020年以来,我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爱邻环保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的身份,在社区厨余堆肥领域不断探索耕耘,为推动当地垃圾分类做出了应有贡献。
01
世界真奇妙,与农村堆肥的初相遇
“最早是在2006年的时候,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我开始关注环保、关注食品安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州工作,为了自己和家人都能吃得上健康菜,从2008年开始就在居住小区的周围寻找小块空地,并因循着儿时在农村老家看父母种菜的记忆,摸索着种上几种常见蔬菜,过上了自己自足的“有机农耕生活”。
2012年下半年,因妻子实在不习惯广州的生活,我果断放弃收益很好的工作,决定返乡二次创业。一回到夷陵区分乡镇界岭村的老家就发现村里的养殖户把家禽粪便随意丢弃在路边,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何不办一个有机肥堆肥厂来反哺乡村?”在这个念头的驱使下,我怀揣着多年工作积攒的50多万资金,意气风发地到处看设备、请师傅,埋头专研堆肥书、外出学习堆肥实操、吃透堆肥机械的性能,以白手起家的勇气在村里空地上成功办起了一座年生产能力达2000吨的小型有机堆肥厂。由此,我所学的机械专业与生物堆肥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而堆肥厂的横空出世,不但让家乡的畜禽粪便污染得以缓解,还带动周围的乡亲们逐渐养成了实施自然农耕、有机肥、酵素种植的好习惯。
我也很愿意将自费学到的全国各地最先进的零污染环保理念、生态有机种植理念无私传导给乡亲们,让更多有缘人吃上真正安全放心的粮食和蔬菜,让老家的山、水、园、田都能永葆勃勃生机。
02
家庭“零厨余”,与社区堆肥的新探索
从2016年开始,我们积极响应夷陵区政府在全区建设“零厨余”家庭的号召,开始在家里积极做垃圾分类,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并探索制作家庭堆肥来养花,实现厨余垃圾不出家庭,得到了很多居民朋友的认可。我的事迹也先后在夷陵电视台和三峡电视台等相关媒体报道。
虽然家里的垃圾少了,但一走出家门,还是可以看到堆成山的垃圾。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我意识到仅仅只自己做好远远不够,还需要动员更多的人一起加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行动。
2018年,“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春风温暖大地。区城管局分管垃圾分类的领导找到我,委托我在平湖社区“泰和苑”小区打造全区厨余堆肥示范点,以带动小区居民践行垃圾减量,实现“厨余—肥料—社区花园”的生态闭环。
领导的信任也给我提出了新的课题。因为家庭厨余与家禽粪便不是一回事,处理的环境也不一样,成分也不太一样;而且餐前生厨余与餐后熟厨余的成分也大不相同。如何让这些生、熟厨余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转化为可供利用的“黑金土”肥料?我一头扎进外出观摩考察、回家专心琢磨的学习海洋,并开始了各种堆肥模式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很快在附近的森林公园挖到了新鲜的土著菌,迅速学会了扩培土著菌并将其用于厨余堆肥的方法,此举有效缩短了家庭厨余堆肥的腐熟速度。从自己家里试验到试点社区推广,我摸索出的土著菌堆肥技术让很多家庭的生熟厨余在较短的时间内变为“黑金土”,成为小区居民们养花种菜的香饽饽。
2020年初,在居住小区的单元楼楼下空地,我自制了一个0.7立方的堆肥箱。鼓励邻居们把家庭厨余倒进箱里。由于管理及时,在半年多的堆肥期里,堆肥箱无异味,实现了零投诉。此次的成功经验让我更加增添了向社区家庭推广厨余堆肥的信心。
2021年5月,我将堆肥箱放在泰和苑小区的大门出入口(垃圾投放点旁边)。堆肥箱投放3年多来,至今没有人投诉臭味,还成了小区及附近居民养花种菜的取肥点。
03
投身新公益,做城乡堆肥的撬动者
2020年10月,在区城管局领导和一批环保志愿者的支持下,我们筹划成立了夷陵区爱邻环保公益服务中心,以更专业的姿态在宜昌城乡大力宣导垃圾分类、推广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减量。
我认为,要把垃圾分类这件“时尚”的事情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关键是要养成准确分类的好习惯。通过实地调研,我发现目前小区生活垃圾的50%以上是厨余垃圾。而通过在小区内实施厨余垃圾就地堆肥,可以将厨余垃圾减量70%。
数年间,爱邻环保公益中心通过招募社区居民志愿者建档立卡,进行“零厨余”培训,培养“绿色家庭”。利用“地球日”、“零废弃日”、“世界环境日”等特殊节日,开展堆肥专题科普宣传。通过夜学的形式开展“堆肥师”系列公益培训班。联合夷陵区民盟在邓村中学打造“零废弃校园”,指导师生将学校食堂厨余与操场落叶混合堆肥产生黑金土,扮靓学校生态花园。深耕居民小区,引导居民通过厨余堆肥,打造小区“微花园”,实现绿色“微循环”的生态闭环。据不完全统计,机构成立的几年来,爱邻环保公益中心已让30多吨的新鲜厨余垃圾全部转变为黑金土。
一串串稳健的脚印、一场场扎实的推广,走在垃圾分类与厨余堆肥环保路上的我也获得了党委政府的很多表彰。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垃圾分类达人”“宜昌市长江大保护先进个人”。
一路走来,我在环保公益事业上已经砥砺前行了十多年。这十年的公益环保路,艰辛很多、欢乐很多、成长也很多。面对各类荣誉,我也暗暗激励自己:厨余不断,堆肥不止,我会一直在环保、健康、堆肥的路上,做生活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低碳环保宣导者。
版权声明:本文章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宜昌爱邻环保公益服务中心 杨锦老师所有,社区厨余堆肥项目组对此文部分内容经授权调整。
社区厨余堆肥平台
2018年起,万科公益基金会与南京大学(溧水) 生态环境研究院共同发起了两期“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到2023年11月,两期试点项目以及衍生出来的合作伙伴已经在全国14省22市的60余个社区开展厨余堆肥,初步摸索出社区厨余堆肥作为废弃物在地资源化利用的中国路径。
与此同时,合作双方共同发起的“社区厨余堆肥平台”也已凝聚了部分社区厨余堆肥实践者。本期项目将通过支持伙伴开展社区厨余堆肥实践的方式,结合案例经验总结、效益评估、数字平台技术支持等方式进一步提炼社区厨余堆肥的中国模式,扩大政策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贡献于社区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适应。
万科公益基金会是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国家民政部、国务院审核批准,于2008年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2017年被认定为慈善组织。在新的五年战略规划(2023-2027年)框架下,万科公益基金会以“美美与共的未来家园”为愿景,实践和传播可持续社区理念。基金会当前聚焦碳中和社区先行探索与推广、社区废弃物管理瓶颈突破、中国气候故事讲述三大重点战略模块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