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龙鳞

文化   2024-11-02 00:03   北京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经历了无数次的衍变,逐渐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世界。
“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千百年来,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作为神话传说中虚构的神异动物,龙体长威严,上天入水,兴云降雨,以神秘、刚健、智慧、尊贵的形象存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神异动物,它的身上凝聚了兽的野性、人的悟性和神的灵性。早在新石器时代,龙的形象已广布于华夏大地。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龙形象,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悠悠岁月流转,龙形象得到不断丰富与完善,直至两宋,逐渐定型,同时被人们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龙形象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略窥中华文明的起源,也能了解到中华文化悠久的发展历程。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 龙形石堆塑
红山文化 玉猪龙
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齐家文化 凸堆龙纹红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 碧玉C形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龙的形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足到充实的过程,龙纹形状在历经数千年演变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初,龙作为远古时代氏族的图腾存在,多地的史前文化均有“龙”的发现,如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晚期的蚌壳龙、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嘴龙、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龙山文化彩陶盘上的蛇龙等,可知龙的原型应是由多种动物图腾逐渐融合而成。商周时期,图腾时代原始的龙形象演变为器物上的龙纹,商周的统治者不但将龙纹刻画在青铜器上,还画在旗帜和衣服上,正式将龙纹当作天子纹章和身份、权力的象征。到了秦汉时期,龙的形象趋于成熟,同时作为通天的神兽,还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起着祈福辟邪的作用,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祥和生活的期待。宋元之后,龙纹形象基本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明清,并且逐渐成为皇权象征。
商王武丁时期 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代 戈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 白玉龙形佩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 青龙砖
故宫博物院藏
魏晋 青龙砖
金昌市博物馆藏
南宋 陈容《宋神龙沛雨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沟通天地的媒介,中国人将龙融入礼器之中,希望得到神灵与祖先的庇佑。龙又是鳞虫之长,代表着勇敢、威严,因此人们常常将其装饰在兵器、军旗之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达到震慑敌人的目的。青铜器上有很多龙纹饰,如“夔龙纹”“蟠螭纹”“蟠龙纹”“顾龙纹”“双体龙纹”“双头龙纹”等。除了作为沟通天地的神灵,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具有其他一些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财富和好运,能够为人带来幸福和繁荣;龙也是勇气和决心的象征,可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除了玉器与礼器,人们也将其广泛装饰于陶器、瓷器、漆器、金银器上。
元代 白玉浮雕火龙纹倭角带板
观复博物馆

明代 青玉三螭蚕纹璧
故宫博物院藏

明嘉靖 青花“万寿清平”云龙纹碗
观复博物馆藏

中国民间节日中有不少与龙相关的习俗,如祈龙雨、划龙舟、舞龙灯等,内容丰富多彩,饱含乡土气息。这些习俗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与感召力,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寄托着中华民族开拓进取、激流勇进、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的愿景。
舞龙灯
图片来源:pexels
划龙舟
图片来源:pexels
上下数千年,龙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凝聚。对炎黄子孙来说,龙是一个符号、一丝意绪、一份血肉相连的情感。龙形象的变迁既印证着中华文明的兼收并蓄,也反映着民族进程的波澜壮阔。
在漫长的时间里,“龙”作为一种精神纽带,把中华民族紧紧连接在一起,使人们自发地认同自己“龙的传人”这一身份。我们从未见过龙,却毫不吝啬用丰富的想象将它描绘于经文史集的字里行间,应用在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观复博物馆根据馆藏文物清康熙矾红鱼龙变化纹笔筒和清顺治青花麒麟纹筒瓶,设计开发“威龙祥麟系列”对杯、公道杯和嘉瑞祥麟对杯。
清康熙 矾红鱼龙变化纹笔筒
观复博物馆藏
清顺治 青花麒麟纹筒瓶
观复博物馆藏

手工贴花,精选瓷泥,高温烧制,瓷胎洁白莹丽。对杯宜酒宜茶,独酌对饮,皆为上佳之选。


相 关 推 荐


观复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非国有博物馆,1997年1月18日对外开放,马未都为创办人。本馆常年举办以传世文物为主的专题展览,注重人与历史的沟通,强调展览的亲和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