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腾腾的羊肉

文化   2024-10-18 09:00   北京  

几场秋雨,虽还未步入冬天,天儿却一天比一天凉,又到了吃羊肉的好时节。此时,约上三五好友,大家围坐在一起,蘸着香味四溢的麻酱碟,吃着热气腾腾的涮羊肉,别提多享受了。

羊肉自古就被认为有抗寒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气味苦甘,大热,无毒。主治暖中,字乳余疾,及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清道光 粉彩山水九羊启泰纹瓶

观复博物馆藏

我们食用羊肉以抵御寒冷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先秦。《诗经·七月》中记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人们最初吃羊的方法,离不开鼎、甗(yǎn)这些器物的协助,无外乎蒸、煮、烤之类,故而有“炮牂(zāng)”、“大羹”的说法。

战国-西汉 大角金羊

观复博物馆藏

在古代,牛、马多用于耕作和战争,所以吃牛肉有严格的限制,而吃猪肉最开始被认为是低贱的事情,宋代以后才逐渐被大家接受。因此,羊肉是人们主要的肉食。

南北朝之后,随着文化的交流,人们吃羊肉的方式受到了异域文化的影响。比如在唐朝的宴会上,有一种自助吃羊肉的方式,叫“割锦缠羊”。主人让仆人牵来一只活羊,然后挂起来,让客人一人一把刀子过去割肉。客人割下羊肉,仆人用不同颜色、不同长短的锦绸缠起来,作为记号。随后拿到后厨或蒸或烤,烹饪完再用锦绸缠上,客人根据锦绸拿回选中的肉,接着用刀切开,根据自己的口味蘸上杏酱和胡椒,然后开吃。

唐代 孔雀石雕卧羊

观复博物馆藏

唐代还有一种美味的羊肉菜肴叫“浑羊殁( mò)忽”。唐人卢言的《卢氏杂说·御厨》一书中有记载:“每有设,据人数取鹅。焊去毛,及去五脏,酿以肉及糯米饭,五味调和。先取羊一口,亦𬊈剥,去肠胃,置鹅于羊中,缝合炙之。羊肉若熟,便堪去却羊。取鹅浑食之,谓之‘浑羊殁忽’。

清初 紫檀百宝嵌牧羊图长方盒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宋代,吃羊肉的方式就更多样了。《东京梦华录》中出现了近两百道肉类菜品,其中近四成与羊肉有关,有羊饭、熟羊肉、软羊、羊头签、汤骨头乳炊羊、羊角子干脯、插肉拨刀炒羊、入炉羊、排炊羊、虚汁垂丝羊头、猪羊荷包、软羊诸色包子、羊肉小馒头等等,可见宋人对于羊肉的喜爱。

清代 银羊

观复博物馆藏

进入元代,最广为流传的就是火锅涮羊肉了。相传发明涮羊肉的人是元太祖忽必烈。平日以牛羊肉为主食的蒙古将士们,一日正埋头吃饭,羊肉、调料均已准备就绪,只待入锅烹炒。不料敌人突至,战情紧急,容不得他们再一一按程序烹炒,只好在出发之前拿了羊肉在沸水中烫一下就沾了调料充饥。不料这原本是无奈之举的吃法,却赢得忽必烈君臣们的啧啧称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涮羊肉之法迅速传播开来。到了今天,涮羊肉仍旧是餐桌上深受大家喜爱的美食。

观复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非国有博物馆,1997年1月18日对外开放,马未都为创办人。本馆常年举办以传世文物为主的专题展览,注重人与历史的沟通,强调展览的亲和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