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 | 一场“无声”的诉讼
政务
2024-12-05 09:27
天津
初冬的一天,晴朗的阳光驱散了连日的阴霾,透过窗户洒进法庭,定格在贾东的笑脸上。贾东走出法庭前,向我伸出拇指,第一关节向下弯曲了两下。“谢谢,非常感谢,这笔糊涂账终于清了。”听到手语老师的翻译,我也笑着向他作出了同样的动作。回想当初刚收到他的案子时,起诉状上的提示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起涉及聋哑人的民间借贷纠纷。原告贾东要求高议(化名)偿还欠款25万元及利息。在翻阅案卷材料时,我发现借条下方的借款人签名处,除了高议还有另外一人——袁媛(化名)的签名。这个可能会涉及追加共同被告,想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和贾东核实一下具体情况。在立案大厅内,我第一次见到贾东,只见他一只手拿着几张纸,另一只手用力地比着手势。我赶紧走上前,翻转手机展示出提前打好的文字:“您好,我是您这起案件的承办法官,我叫王盛,有个情况要和您了解一下。”随后我带领贾东在立案大厅的服务区坐下,拿出借条打字询问道:“是高议和袁媛两个人一起向你借的钱吗?”贾东打字回复“是的”。我心中了然,根据民诉法规定,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没有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由于贾东只身前来,并没有手语翻译人员随行,我只能通过手写和打字的方式与他沟通。因贾东识字不多,交流中不免出现障碍,他也很着急,额头渗出了汗珠。我一边安抚,一边耐心地提出用拼音替代的解决方法。临走时,我嘱咐他:“您别着急,有什么新情况我们会再和您联络。”随即开始着手开展下一步的庭前准备工作。追加共同被告,需要先确定被告的身份。怎么才能证明贾东微信转账的账号所有人就是借条中署名的袁媛呢?我向腾讯公司邮寄了协查函,查明该微信号的身份,经核查,身份无误,遂将其追加为共同被告。两名被告的身份确定了,需要向他们送达。送达又成了个难题。据了解,两名被告也都是聋哑人,无法通过电话取得联系,向居住地、户籍地邮寄传票也无人接收,通过贾东微信联系两名被告也没有回应……在尝试了所有送达方式后,经过贾东同意,法院选择进行公告送达。没想到的是,公告送达过程中,我收到了两位被告寄来的证据材料。我仔细核对后发现,这起民间借贷案涉及的账目非常繁杂,从2023年5月开始,贾东通过银行、支付宝、微信、现金等方式,陆续向两名被告出借了26笔款项。两名被告从2023年6月开始陆续向贾东偿还了10笔欠款。为了诉讼能顺利高效地进行,我用了几天时间逐一核对账目,并制作了表格。在正式开庭的这一天,双方当事人分坐两旁,两位手语翻译老师分别落座。考虑到双方当事人情况,我放慢了庭审节奏、降低语速、提高音量,给手语老师留下充足的翻译时间,确保双方当事人和手语老师都能看得清楚、理解得明白。在手语老师协助下,我询问了双方当事人借款经过和付款、还款等情况,随后我出示了提前梳理好的账目,组织双方当事人核对账单,在共同梳理下账目逐渐清晰。原来,两名被告在陆续还款过程中已经偿还完了本金,并额外多付了一笔钱。由于贾东的诉请中还要求偿还利息,我向双方当事人询问是否同意将差额部分作为利息,借贷两清,互不追索。在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后,这起纠纷得以解决。同时,诉讼费也按照实际欠款金额进行了调整。于是,便有了最初的那一幕,多年挚友重修旧好,互相比着手语向法庭外走去,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们身上,为这温馨的场景更增添了几分暖意。案件无小事,事事连民心,我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努力解决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事,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让司法温暖可触可感、直抵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