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是中国为应对信息安全问题而提出的发展战略,旨在通过自主研发的IT基础设施,构建一个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生态系统。自2020年起,信创产业经历了党政信创的规模化推广、行业信创的大规模试点,直至全面铺开,形成了包括芯片层、整机层在内的核心关键硬件产品体系,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新的权威报告显示,中国信创硬件产业在经历三年的快速发展期后,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构建,并正逐步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需求主导,信创产业“2+8+N”的落地节奏正在稳步推进。
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根据报告的数据,2022年中国信创硬件市场规模达到了2146.0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至7889.5亿元。这一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数字经济时代对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激增以及国家政策对于信创产品的大力支持。
二、技术路线多元化,生态建设成关键挑战
当前,国内CPU厂商普遍选择引进国外成熟的指令集架构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以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例如,海光和兆芯采用了x86架构并获得了相应的授权;华为(鲲鹏)及天津飞腾则选择了ARM架构。然而,由于ARM v9版本授权问题的存在,部分采用ARM架构的企业面临技术更新的风险。此外,龙芯的LoongArch架构和申威的SW_64架构虽然不需要依赖海外授权,但在生态建设方面仍需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ARM为了客户能够持续购买新的版本,会迅速让新版本成为主流,导致新技术发展带来较大差异甚至互不兼容的问题,长远来看,这可能限制使用ARM IP的企业的发展。
三、竞争格局分明,头部企业引领市场发展
中国信创服务器市场竞争激烈,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浪潮、新华三等大型企业组成,它们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梯队如神州鲲泰、同方股份等在特定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第三梯队则是市场份额较小的新进入者。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中国信创服务器市场的竞争梯队划分,以及各企业在市场份额、产品系列完善度等方面的差异。
同时,PC市场也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政企市场越来越大的国产化需求,联想、中国长城、同方股份等知名品牌纷纷切入该赛道。
四、下游应用需求多样化,稳定性与安全性是关键
下游用户在选择信创服务器时,特别关注CPU、操作系统等组件是否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适配生态圈是否健全。特别是在党政、金融、电信等行业,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首要考量因素。
不同应用领域对信创服务器需求点不同,更加凸显了低迁移成本的重要性。对于信创PC而言,党政领域客户在采购时会参考《国家信创产品目录》,而在行业信创中,则更注重市场化程度、生态成熟度、兼容性、性能和灵活性。
不同应用领域对信创PC有不同的具体需求,如教育领域对性能和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但对安全性要求较低;能源领域则对显示性能和稳定性有特殊的要求。
五、标准化进程加速,行业标准仍需完善
尽管政府已经开始制定一些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来规范市场行为,但整个信创行业的标准化程度仍然较低,缺乏统一的硬性认定标准。这不仅影响了行业内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制约了信创产品的广泛应用。因此,未来几年内建立健全的行业标准将是推动信创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信创产业的标准化进程主要是围绕党政领域的产品采购,涉及的面还比较窄,对于信创产品的具体认定、信创企业资质认定等内容都尚未涉及。
六、信创硬件产业面临多重挑战
生态薄弱:除了x86生态体系较为完善外,其他如ARM、LoongArch和SW_64架构的生态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开发资源投入。
产品性能差距:相较于Intel和NVIDIA等国际领先企业,国内CPU和GPU在主频频率、内存技术和接口类型等方面存在滞后,参数与实际性能不对等。
行业标准欠缺:信创产业规范化欠缺,特别是缺乏公开的、硬性的认定标准,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迁移成本高:对于非x86架构的CPU,可能需要重编译或重构开发终端应用软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技术风险。
七、未来发展趋势
性能导向更加明确:随着信创产品从党政部门向八大行业拓展,用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显著提高,不再仅仅是满足日常需要,而是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
分散常态化采购:经历前期的集中规模化采购后,信创产品采购模式逐渐转变为分散常态化的形式,频次更高,批量更小。
生态整合是破局之策:信创产业已进入深水区,整机厂家需扮演好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各类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适配,搭建起连接上下游的垂直生态体系,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迁移成本。
从“可用”到“好用”:信创产业正走向需求为导向的市场驱动2.0新阶段,用户不仅要求产品能够运行,而且期望获得更好的价值和体验。
中国信创硬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技术进步、生态完善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相信该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