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本期小微就带领大家一起体验根雕独特的艺术魅力。
汾阳根雕起于战国时期,当时境内进行根雕创作的主要是从事精细木工的木匠,他们在选材制作家具、农具等用具的同时将造型独特、材质优良的树根保留,在进一步的加工后作为室内装饰或实用工具进行使用。
到了隋唐时期,汾阳根艺的发展因地理、人文等因素已经趋于稳定。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颇多文人雅士的青睐。
明清两代汾阳根雕技艺更加成熟。根艺创作者们不仅利用木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如笔筒、笔架、卷筒、座椅等。
民国时期,汾阳根艺制作和生产日渐衰落,许多艺人改行或转业,根雕技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20世纪70年代末,根艺在中国复苏并发展,各地根艺产业蓬勃发展,规模壮大,涌现出一批执着于民间根雕艺术创作的人。在汾阳,根雕艺术也逐渐的恢复起来。
“火透波穿不计春, 根如头面干如身”,韩愈曾在《题木居士》中形象的描述了根雕艺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特点。那么一块根材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构思雕琢,才能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根雕艺术品呢?
一般来说,根雕从根材到成型一般分为选材、构思、剪裁、去皮、定型、雕琢、磨光、命名等八个步骤。这八个步骤中以选材构思最为关键,一个根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根雕师傅对根材的认知与理解。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根材的天然形态,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考验着每个根雕师傅的技艺与水平。
根雕的选材讲究“不厌其弯,但嫌其直”,越是老态龙钟、奇形怪状的树根,越能诱发联想,产生美感。当根雕师傅遇到一块陌生的根材时总会先仔细的端详,会尽量选择盘根错节、弯曲有致的树根、树蔸,尤其是粗细交错,瘤节斑疤,表面多孔洞、隆突、臃肿的根茎,用心与根进行交流,并将“有感觉”的根带回家因材施工。
光有好的形态也不能称之为一件优秀的作品,根雕师傅会根据自己对根的理解为作品命名,一件根雕作品如若有好的命名,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起名妙在含蓄贴切,不能勉强。根雕表现的题材广泛,因而根艺品命名较为灵活。可以根据根形命名;依势命名如“惊鹿”、“虎啸”;依意命名如“醉酒归”、“彪岭樵歌”;取诗句命名如“残荷听雨”、“遥指杏花村”;依人命名;依文命名等。
“微汾阳”是汾阳市对外交流服务中心(原汾阳市新闻办)倾力打造的微信公众平台!为您介绍汾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汾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汾阳的历史、文化等情况。欢迎关注!
地址:汾阳市永和西大街9号
E-mail:fysxwb@163.com
电话:0358-733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