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有一位堪称传奇的影视名人,他就是共和国著名电影演员——张勇手。他从上世纪50年代拍摄《黑山阻击战》进入影坛,到2009年75岁高龄仍在电影《寻找成龙》中出镜,跨越半个世纪荏苒时光,是中国影坛名副其实的常青树。他出演的《英雄虎胆》、《海鹰》、《林海雪原》、《奇袭》等优秀电影,至今久映不衰,深受观众好评。他塑造的一个个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长留在人们心中,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美好回忆。本期小微带您去认识下这位年逾古稀、风采依然的老人,走进他充满传奇色彩的影视世界!
1951年3月,年仅十六岁的张勇手来到朝鲜前线。在五次战役和停战前的反击战中,他几乎跑遍中线、东线所有前沿阵地,为志愿军战士送粮食、弹药,运伤员,进行慰问演出。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和带着重病,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为此,立过两次功。五次战役后部队休整期间,为了准备向祖国亲人汇报,张勇手还曾受上级委派,带领六名志愿军文工团员,到平壤朝鲜国立艺术剧场,向人民军协奏团学跳朝鲜舞。
1953年归国后,张勇手在华东军区工作。曾任文工团团员、分队长。五六年部队整编后,在演出队任队长。
195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柳堡的故事》摄制组到南京挑演员,当时需要一个演副班长的演员。他们也去了张勇手所在的文工团,还让张勇手演了一段与《柳堡的故事》有关的内容,拍了几张照片,完了以后他们就走了。过了大约一两个月,八一厂送来剧本,但不是《柳堡的故事》,而是《最后一个冬天》,也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黑山阻击战》。并注明让张勇手演里面的连长王海龙。当时也没当成个事,又过了一段时间,文工团接到一封北京发来的电报,要张勇手到八一电影制片厂试镜头。
1957年初,张勇手拿着部队开的单子,一路‘换票’坐火车第一次来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哪儿也不知道。下了火车他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这才把他送到了八一厂。在办公室接待他的是《黑山阻击战》的导演刘沛然。刘沛然曾在老版《南征北战》中饰演过连长,是个老八路。张勇手见到刘沛然后自报家门:“我是六十军文工团的张勇手,我来报到。”刘沛然看着眼前这位精神的小伙子,用浓重的河北口音只说了一句话:行啦,你回去拿行李吧。就这样,张勇手当天又返回了南京。
安顿好工作后,张勇手马不停蹄地返回了北京,而且一呆就是一年,终于完成了《黑山阻击战》的拍摄任务。接着,张勇手又在严寄洲导演的《英雄虎胆》(1958)中扮演我军侦察参谋耿浩。
纵观张勇手50余年的从影生涯,除少数几个外,一直是以军人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从班长到司令员,他几乎担任过军中各级“职务”。尽管他没有受过电影表演的专门训练,但从小参加部队,对那些与他朝夕相处的部队各级干部极为熟悉,因而在塑造上述人物的时候,不仅能做到外在动作的酷似,而且能把他们特殊的性格、气质和心理,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来。例如,《海鹰》中的李雄这个人物,是一个性格十分活跃幽默、说话时嘴巴上常带着“乖乖”的年轻水手长。在气质上与张勇手本人距离较大。但由于张勇手在长期的部队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类似李雄这样的性格开朗、乐观、具有象大海一样宽广胸怀的干部、战士,对他们有深刻的了解,因而比较顺利地缩短了与角色的距离,将这个人物成功地塑造出来。
如今,张勇手已从军60余年,从艺50余年。谈起自己的成绩,他从来都是那么谦虚。他说:“艺术是无止境的,在饰演的各种角色中,没有特别满意的。人只有不懈地努力,永不懈怠,才不至于后悔。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是组织的培养,使我不仅做了演员而且当了导演,我要感谢的是党和国家,它给予的远比我付出的多。”张老的人生经历让我们肃然起敬,他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们这些后辈,祝福张老艺术之树常青!
“微汾阳”是汾阳市对外交流服务中心(原汾阳市新闻办)倾力打造的微信公众平台!为您介绍汾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汾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汾阳的历史、文化等情况。欢迎关注!
地址:汾阳市永和西大街9号
E-mail:fysxwb@163.com
电话:0358-733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