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是上海卷

时事   2024-06-07 21:21   上海  
你好,我是莫叔

防止失联/想第一时间收看更多文章
请加我的个人微信
(已经加过的读者老师不用加哈)

语文高考一结束,上海卷立刻上了热搜。


大家都在说这次上海卷非常“抽象”,为啥?


因为其他卷的作文要求,是这样子的:


但是到了上海卷,就变成这样子的了:


所以可以看出一些区别:

第一,直观来看,其他卷的作文要求都比较具体和详细,光是题目的字数就能看出来——而上海卷的作文题目则只有一句话,可以说非常的开放性

第二,内容来看,虽说上海卷作文要求字数少,但这字越少,其实主题的方向和尺度越难把握,因为这种题目往往需要很强的发散思维、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写得好,不然真憋不出这么多字;

第三,再往深了说,上海卷作文所说的“认可度”,已经有点哲学的意味了——而这种时候就很需要考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思辨、斟酌和深挖,将自己的情感灌注在其之上,使之成为一篇有血肉的文章——但要做到这一点,光靠素材堆积和平日的死记硬背,是很难写出流畅完整的文章的,更侧重于考生平日观察生活的能力,不然有可能全篇都是云里雾里的废话。

其实把每个题目都构思一遍,不得不承认,上海这个真的不好写。如果没有把握住“认可度”这个中心概念的话,对于议论文而言,很容易陷入越辩越辩不清的困局。

不然也不会有网友感叹,“如果是我写的话,估计这局得重开了”……


但凡事都有两面,上海卷这个作文看似无从下笔,却反而更能激发人们对多方面的思考。

因为越抽象的概念越需要具象化,越玄乎的事情越需要接地气。而具象化和接地气,靠的就是考生平日有没有认真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和了解自我。

所以这样的命题,往往更能区别出不同学生,在思想上的深度和广度。

正如有的人看完题目一脸懵;


而有的人看完反而觉得这是正常水准一样。


再说了,上海卷一向风格如此……

比如2023年的“好奇心”;


比如2022年的“发问和结论”;


比如2021年“事物的价值”;


其实你可以发现:

一方面,上海的命题作文,其实是非常具有上海腔调的。

因为它基本上都是从普通人日常的细微视角出发,不会特地要求你去结合时代或者历史,更多地是侧重于考察你对个体生命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这种风格跟我所认识的上海非常一致。这里既有吸引无数人打卡的摩天建筑,也有本地人才懂的梧桐弄堂里的小情调——而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沉浮与变迁,人们还是要回到“对自我的认识与剖析”这件事上,因为个人所展现出的思考是如此重要。

另一方面,相比于“素材堆积”和“辞藻拼凑”,我更喜欢上海卷所侧重的思维独特性、多样性和思辨性。

毕竟要做到这一步,往往需要细腻的生活观察、高度的内容敏感、以及深刻的自我探索,才会让你从中脱颖而出。

这不正是这个学科,所需要的优良特质吗?




作者:我是莫叔,在上海生活,记录所见所感。关注审丑时代,更高级的审美,即是审丑。

关注我
每天为你
带来最新见闻
想第一时间收看更多文章
请加我的个人微信

审丑时代
记录我们一起流浪的日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