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同行
科学预防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秋季气温变化无常,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儿适应能力较差,免疫力弱,极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因此,为了加强对传染病的防范,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传染病知识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家长们能积极关注,家园携手,做好预防措施,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手足口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手足口病通过胃肠道也就是粪-口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传染性强。还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者黏膜、疱液,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
主要症状
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有的孩子甚至持续出现高热。同时手心、脚心、肛门周围的皮肤,甚至关节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斑丘疹,皮疹上面形成小的水泡,看孩子咽部的时候会发现在咽峡部也会有红色的皮疹或是水泡,这是普通手足口病的特点。通常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疱疹性咽峡炎
01
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的疾病,以发烧,咽喉部出现疱疹,伴明显疼痛为主要特征。
主要传播途径也是粪-口传播,几乎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相同。
02
主要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水疱期2一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如何预防
1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因此预防措施基本一致。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病毒的密度也高,所以建议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
2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3
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室内勤通风换气,勤洗晒衣物。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4
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
5
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患儿,应速去医院就诊,如确诊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尽量家中隔离休息至症状消失后7天再出门,一般痊愈需要2周。
流行性感冒
01
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1~3日。
02
主要症状
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家园共育
为确保幼儿的健康安全,幼儿园除了做好宣传教育、认真做好开窗通风、室内室外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01
家园配合做好传染病防控。对于在园期间发现体温在37.3°C以上或咳嗽、出疹、头痛、乏力、腮腺肿痛等症状的幼儿,请家长及时接回,并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忌带病入园。幼儿如有不适,请家长及时主动与本班老师联系,如实告知幼儿的身体状况,不瞒报、谎报,便于幼儿园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02
帮助幼儿学会科学洗手。使用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液,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03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病原体感染他人;不随地吐痰;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物品;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养成使用公勺公筷和分餐制的文明用餐习惯。
04
保障充足睡眠,营养均衡。多吃优质蛋白质食物,保证新鲜充足蔬菜水果摄入量。多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05
做好及时防范。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应规范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
06
做好开窗通风和及时消毒。每天开窗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虽然秋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
图文供稿|阿汝娜
图文编辑|张晓霞
初 审 |李文娟
复 审 |赵燕妮
终 审 |秦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