鰤鱼是鲈形目、鲹科、鰤属鱼类的统称,是一类栖息在海洋中上层的暖温性大型鱼类,具有全球水域长距离洄游的特性。
鰤鱼最突出的外观特征是它们的眼睛附近有一片黑色斑块儿,且身体表面贯穿着一条黄色带子。鰤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在水温20~30℃范围内活动,主要分布在低纬度海域,如我国台湾省和海南省附近的海域,以及日本的一些海域。
鰤鱼作为中型鱼,成年可生长至80cm,重15kg左右。由于鰤鱼身上鱼刺少,宰杀后出肉率可达60%以上,历来是日本料理中刺身上品,品质可比肩蓝鳍金枪鱼,是顶级的刺身食材。
目前,日本是鰤鱼的第一大消费国,这主要是由于鰤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相比金枪鱼的分布范围(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大西洋)要小很多,因此,其消费群体较小,市场认知远不及金枪鱼。尤其是在中国,消费者对鰤鱼的认知度较低。
鰤属鱼类全球主要有九种,且存在“同种异名”、“同种异形”的现象,现已查明在我国分布有3种,分别为黄条鰤 、高体鰤 和五条鰤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渤海、东海和南海海域,三种鰤鱼形态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鰤鱼养殖最早起源于日本,在日本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养殖模式,国内鰤鱼养殖起步较晚,并且养殖的鰤鱼多数都出口国外。鰤鱼的养殖模式主要是网箱养殖,全世界95%以上的鰤鱼养殖产量来自海上网箱养殖。
3种鰤鱼表型形态鉴别示意图
注:图中相同字母(A、B、C、D)表示形态差异辨识位点。A:颌骨后上角;B:眼后到鳃盖的距离;C:胸鳍与黄带位置关系;D:尾部开叉程度。
环境:鰤鱼是暖水性鱼类,常成群结队的活动于浅水域中上层,栖息水深18~36米,最适生长水温20~30℃,水温低于15℃停止生长,水温低于10℃死亡,最适盐度20~25‰。
食性:鰤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以甲壳类、头足类、小鱼等为食,其中稚鱼主要以贝类幼虫、海胆卵、臂尾轮虫等为食,幼鱼主要以桡足类、甲壳动物、头足类、鱼类等为食。
繁殖:鰤鱼是卵生型鱼类,从春季到夏季由南向北洄游,从秋季至冬季由北往南回游。
鰤鱼成长需要几年时间。不同地区产卵期不同,在东海区为2~3月,在日本的九州和四国岛周围海域为3~5月。卵浮性,直径1.15~1.44毫米。鰤鱼通过产卵繁殖,雌性释放卵子,雄性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适温条件下约48~75小时破膜孵化。
鰤鱼的产卵策略为多产,每年的4月至6月,在太平洋和日本沿岸海域出现鰤鱼鱼苗,太平洋沿岸水域中的含苗密度高于日本海。
作为食用鱼类,要体现其价值,不外乎是评价是其惊艳的令人难忘的口感。鰤鱼最美味的是寒鰤,即冬天从北方南下的肥嫩鰤鱼,此时鰤鱼的肥度最高,是最好吃的状态。
也就是说,鰤鱼一年四季都能吃,但寒鰤的美味程度和一般鰤鱼可不是一个级别的。因为寒鰤的肉质甜美,脂膏丰腴,入口即化。特别是腹部的肉,被称为“肥鰤”,有着奶油般的温润光泽,入口根本不像是在吃鱼,而像是在吃肉,那份浓厚的肉香脂香却又因着是鱼肉而丝毫不腻。
透着油光的顶级寒鰤肉
| |||
| |||
| |||
|
建设“海上泉州”
关注“泉州海洋”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