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我们整理了心血管方面的相关文章,与读者分享。识别文中二维码或点击相关链接,查阅全文。
研究表明,对于具有心血管高危风险的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或有卒中病史,采用收缩压低于120mmHg的降压目标值,可更有效地预防严重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但这不意味着所有患者收缩压都要降到120mmHg以下。在这项研究中,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收缩压低于120mmHg,那就将血压维持在能耐受的最低水平。
本研究旨在评估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补救性支架植入与直接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在新发、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长期临床效果。研究发现,在新发、非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中,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补救性支架植入的治疗策略,在2年内未能在器械相关复合终点方面达到非劣效性,这表明药物洗脱支架仍应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
柳叶刀 | 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两项研究
这是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两项研究。ULTIMATE-DAPT研究发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采用替格瑞乐单药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IVUS-ACS研究发现,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血管造影引导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比,血管内超声指导的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可显著降低术后1年内靶血管失败的风险。
《柳叶刀》瓣膜性心脏病专辑全面回顾了瓣膜性心脏病的诊断、干预时机、新颖的管理策略和研究现状。第一篇论文强调了成像和经导管介入治疗取得的显著进展,有效解决了治疗悖论,即瓣膜性心脏病风险最高的人群往往接受的治疗最少;第二篇文章重点关注未来治疗的创新,包括计算、药理学和生物工程方法。专辑强调了早期检测、个性化管理和尖端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以在不断变化的瓣膜性心脏病中优化治疗结局。
重大报告 | 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仍低于10%
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虽然复苏抢救的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同地点以及医疗机构中社区干预和急救系统的组织工作仍需加强。报告指出,需制定一项涵盖心源性猝死预防和治疗各个方面的多学科战略,通过新的目标、研究和创新来减轻心源性猝死的全球负担。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相关死亡率。研究提示,中国心衰患者出院后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不同射血分数类型心衰患者面临的危险因素不同,需依据患者类型指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进一步深入探索不同类型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开发针对性治疗手段。医院层面的诊疗质量、指南依从性对预后有重大影响,这突显了在中国推动遵循指南的心衰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
本研究是中国首个全国性院外心脏骤停调查(BASIC-OHCA)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经EMS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人数达75万,患者存活出院率仅为1.2%,救治和预后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这与不复苏意愿普及情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也受公众参与程度、院前和院内急救能力和人员配置等的影响。调查摸清了院外心脏骤停救治生存链各个环节的关键数据,为我国进一步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救治质量和患者预后指出了可能的努力方向。
题图 Copyright © Matteo Simonetti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柳叶刀更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