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健康是《柳叶刀》系列期刊2024年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致力于加强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等专科之间的合作,为所有受脑疾病问题困扰的人提供更好的照护。柳叶刀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丁玎研究员,在癫痫和痴呆方面提出了相关见解和思考。
专家介绍
丁玎 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柳叶刀:什么是癫痫?癫痫主要是儿童疾病还是成人疾病?
丁玎: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脑部疾病。癫痫不是单一的疾病实体,而是一种有着不同病因基础、临床表现各异但以反复癫痫发作为共同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癫痫是个古老的疾病,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它是发作性疾病,患者不发作时和正常人一样;癫痫病耻感和社会歧视严重,患者及家庭心理和经济负担重。
中国的癫痫患者数量约900万~1000万,包括600万活动性癫痫患者,同时每年有40万左右的新发癫痫患者。但是,只有约三分之一得到了规范和充分的治疗。癫痫在任何年龄、地区和种族的人群中都有发病,但在婴幼儿期及老年期较高,称为“双峰现象”。婴幼儿期的癫痫主要原因是围产期的损伤、发育迟滞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随着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痴呆和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增加,而这些疾病常常共患癫痫,是老年人群中癫痫患病率升高的原因。
柳叶刀:癫痫患者是否会患上其他疾病?
丁玎:癫痫患者会患上其他疾病,我们称之为癫痫共患病。约50%成人活动性癫痫患者至少有一种共患病,儿童患者这个比例则为70%以上。癫痫共患病可以分为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三大类。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类型癫痫患者中也有侧重,比如成人癫痫患者常见共患病包括:偏头痛、心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等,而儿童癫痫患者则以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智力低下等为主。而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则在成人和儿童患者中都很常见。癫痫共患病的存在不仅影响癫痫的治疗康复,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癫痫是一个多元性疾病,往往造成非单一性功能损害,了解癫痫共患病可以加深对癫痫的理解,并实现癫痫的全面管理。
中国抗癫痫协会2024年“癫痫关爱日”的宣传主题是“关注癫痫共病”(Pay Attention To The Comorbidities of Epilepsy),就是要特别提醒临床专业人员“既要关心癫痫发作的诊治,也要重视癫痫的非发作症状诊治”;也是特别提醒患者及家属“不仅要进行规范治疗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等,积极参与到疾病的自我管理中,为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
柳叶刀:癫痫目前的治疗进展如何?有哪些措施可以改善癫痫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丁玎:癫痫的治疗主要是抗癫痫发作药物的治疗。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一线抗癫痫发作药物包括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丙戊酸等。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新型的抗癫痫发作药物纷纷涌现,在中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托吡酯、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普瑞巴林、唑尼沙胺、拉考沙胺、吡仑帕奈等。通过单药、多药的添加治疗,给不同发作类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癫痫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和治疗的希望。但是,尽管使用了规范化的治疗,仍有1/3的患者发作控制不佳,称为“难治性癫痫”,需要寻求其他治疗方法。
传统的癫痫外科的手术方式分为切除性、离断性、毁损性等手术方式。近年来,神经调控,如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等新的外科治疗方式获得迅速发展,治疗难治性癫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生酮饮食作为另一种治疗方式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癫痫的诊断一般是以发作时临床表现和脑电图为主要依据,再加上影像等辅助检查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功能与结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等多种设备得以在临床配备。通过多种方法定位致痫灶,为诊断和癫痫手术的精确定位提供依据。另外,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包括癫痫靶向基因包(Panel)/全外显子组(WES)/全基因组(WGS)检测等在内的癫痫遗传学检测,有助于发现致病基因,助力癫痫的诊断和病因的确定。
柳叶刀:您如何看待中国抗癫痫事业的未来?
丁玎:尽管我国抗癫痫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治疗缺口仍很大,城乡及地区间癫痫诊治技术水平不均衡,偏远贫困地区的许多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癫痫专科医生的人数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基层非专科医生急需癫痫诊疗规范化培训,民营癫痫病医院亟待依法依规加强管理等。目前,我国癫痫管理尚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诊断的改进、确认共患病、个体化治疗以及改善转诊体系。
未来癫痫管理的挑战主要在于公共卫生层面,包括中国西部、中部和东部癫痫医疗资源和服务的差异、对癫痫的错误观念和歧视、癫痫患者过早死亡的预防策略的缺乏,以及癫痫相关的公共卫生研究的不足。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响应世卫组织《2022-2031年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跨部门全球行动计划》,这是我们未来十年的工作重点。
在癫痫研究方面,治疗药物的自主研发,从抗发作治疗(对症)进展到抗癫痫治疗(对因)还需要加大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再到临床试验的投入。另外,癫痫的研究对揭示大脑的奥秘提供了一个少有的、特别的、便捷的渠道。脑电活动是脑功能的本质反映,脑电检查作为癫痫诊断核心手段,特别是由于需要精确定位致痫灶而进行的颅内电极植入,为研究脑功能提供了独特的机会。通过植入脑内的电极对患者脑功能的研究,特别是在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领域可以做到具有开创性的探索,将是未来多学科整合研究的重要方向。
柳叶刀:哪些人有罹患痴呆症的风险?痴呆症可以预防吗?
丁玎:痴呆症进展隐匿,许多患者在就医时就已发展到疾病的中晚期。因此,精准识别高危个体,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是一级预防和人群干预的关键,有着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意义。2024年,《柳叶刀》发表了《痴呆预防、干预和照护》的更新报告,报告总结并提出了14项有充分证据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分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听力受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抑郁、创伤性脑损伤(TBI)、缺乏身体活动、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过度饮酒、社会孤立、空气污染以及视力受损。如果有效地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将能预防45%的痴呆病例。这也为医护人员指引了方向。
除了以上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外,还有些是不可控因素,如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为痴呆是增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年龄越大,得病风险就越高,而年龄是无法改变的。另外,携带APOEe4基因型也是遗传学意义上的危险因素。
柳叶刀:目前痴呆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什么?
丁玎:药物治疗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丁、加兰他敏)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前者可通过抑制突触间隙的胆碱酯酶而增加胆碱能传递;后者通过阻断NMDA受体,降低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从而达到神经保护作用。这两类药物均是对症治疗的药物。痴呆患者还伴随有精神症状,比如躁狂、抑郁、焦虑、睡眠问题等,都应分别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的药物。
在2024年初,国家药监局批准了一款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的疾病修饰治疗药物——仑卡奈单抗,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开出了第一张处方,随后已经在国内各省医疗机构用于临床治疗。该单克隆抗体能够与患者脑内异常积聚的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结合,促进Aβ的清除,通过对因治疗延缓疾病进展。
痴呆的非药物治疗,在疾病早期主要是运动和认知训练,到了中晚期,就要以护理为主。
柳叶刀:在应对痴呆症方面,您认为目前还面临哪些问题?首要任务是什么?
丁玎:我们目前还面临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目前的照护机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居家照护是我国的特点,给患者家属和家庭带来了体力和经济的负担。目前多数家庭是4-2-1模式,即一对夫妻要照顾4位老人,自己还要工作,造成的负担可想而知。第二,照护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应重点关注,但这个问题目前一直被忽略。第三,照护机构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如痴呆症患者的照护不等同于一般的失能老人,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首要任务是更广泛地普及痴呆症的疾病知识,提高该疾病的知晓率。对于一级医疗机构(基层),通过医护培训,建立规范简便的认知功能的筛查方法,能在疾病早期或临床前期就能识别和筛查出高危人群。对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教中心认知障碍疾病专科能力建设项目),根据建设要求,完善认知障碍诊疗的相关人才、设施等建设。对于处于疾病中晚期的患者,如何进行照护是重点问题。
我希望把躯体康复、认知训练、心理支持、照护者关爱这几点结合起来,形成专业高效的照护模式,增加照护机构的数量,提高照护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照护者和家庭的影响。END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更多柳叶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