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我国是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隧道大国。当前,智能建造已成为推动土木工程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国家队,中铁隧道局于2022年构建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1.0体系后,积极打造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体系,并在崇太长江隧道项目应用。
11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铁在上海召开智能建造学术研讨现场会暨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推进会,共同为盾构隧道智能建造谋定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我国乃至全球隧道工程领域智能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王景全、梁文灏、何华武、缪昌文、周绪红、肖绪文、郑健龙、任辉启、丁烈云、卢春房、谢先启、李华军、李术才、马军、张宗亮、朱合华、刘汉龙、殷跃平,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王同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马泽平,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建中,中国中铁总裁、党委副书记陈文健,党委常委、副总裁黄超、耿树标等专家学者和领导人员出席会议。中铁隧道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高伟,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易国良参加会议。中国中铁各二级企业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参与了专项对标学习会议交流。
陈文健指出,中国中铁聚焦产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持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落实党中央的重大部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任务,务必加强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同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增强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立和完善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动力、把人才梯队作为核心要素、把主业领域作为核心场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切实服务和落实国家战略,在重塑新发展格局中占据先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会前,全体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中铁隧道局崇太长江隧道九大智能建造成果。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丁烈云、李术才、朱合华,分别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隧道不良地质灾害源探测和隧道工程新质建造等主题,作了学术交流;王同军理事长作了《铁路工程智能建造》主旨报告,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肖明清、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刘松玉、中国铁路设计副总工孙海富、北京交大教授谭忠盛分别作了交流报告;中铁隧道局总工程师李志军现场作了《崇太长江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与展望》主题报告,中铁一局、中铁大桥局以视频形式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最后,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铁隧道局、中国铁路设计联合发布了《中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蓝皮书》,并由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洪开荣作了说明。该蓝皮书的发布,全面展示了中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最新成果,将从上承勘察、下接运维的隧道智能建造关键环节,为行业内外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在崇太长江隧道成功应用,隧道施工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作为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的国家队,中铁隧道局于2022年构建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1.0体系,在上海机场联络线、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等项目应用后,积极打造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体系,并在崇太长江隧道项目试用。
深耕盾构隧道智能建造领域,中铁隧道局步履不停:
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台复合盾构“中国中铁1号”;
实现信息化管理与运维;
建成行业盾构工程大数据中心;
构建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1.0技术体系。
经过两年不断深入钻研和不懈攻坚,2024年,中铁隧道局将盾构智能建造体系从基础的V1.0全面迭代升级进入V2.0阶段,形成了“智能感知、智能设计、智能预制、智能掘进、智能安装、智能构筑、智能环控、智能运输、智能管控”等九大智能建造成果,并在崇太长江隧道工程常态化应用。其中盾构智能掘进I-TBM系统,突破了盾构仓内压力自适应、云端预测数据自决策、掘进姿态自巡航、环流出渣自调整等核心技术,掘进、环流、姿态参数较人工操作更平稳,创造了单月掘进718米的最高纪录,平均月进度达到600米,成功实现全系统算法控制的无人化掘进的常态应用。
目前崇太长江隧道全面智能的“领航号”盾构机已经突破2600米掘进任务,正在下穿长江刀鲚种质资源保护区,以“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安全平稳姿态自主掘进。智能建造贯穿隧道建设全过程,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动能,推动盾构隧道施工智能建造进入V2.0时代。
本次会议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主办,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隧道结构智能监控与维护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