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祖父母带孩子的"跨代育儿"现象越来越多。
尽管爷爷奶奶满怀爱意,但毕竟代沟有限,难免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与现代观念存在一些差异。
更重要的是,孩子内心最渴望的是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一旦缺失了这种亲子关系,孩子很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和行为问题,比如孤僻自闭、爱哭爱闹、逃学旷课、甚至自残自虐等。
从小就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长大后也更容易贪图虚荣、好逸恶劳、缺乏耐心等,难以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专家指出,0-6岁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如果没有亲子的良性互动,将会给孩子的大脑发育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
所以很多家长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好好陪陪孩子。
比如前段时间我看到这么一一件事,更加坚定了我这种想法。
家人们最近却被他的一个"怪癖"弄得焦头烂额——每逢周末,小明的肚子就会痛起来。
起初,父母以为是小朋友吃到了难消化的东西或者受了凉。
可细细追查,并没有发现任何病因。
更奇怪的是,只要到了周一上学,小明的"肚子痛"就神奇消失了。
持续两个多月,父母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在小明又一次痛苦万分、话都说不利索时,匆匆带他去医院检查。
从头到脚,各种体检项目一个没落下,结果却只字未提小明的病症。
检查的医生沉吟了半晌,忽然转头对小明的爸爸妈妈说:
"孩子的病情看不太出来,你们准备离婚吧!"
妈妈顿时吓坏了:"医生,你什么意思?我们夫妻感情很好啊!"
医生笑了笑:
"孩子身体没大毛病,但每到周末就会肚子痛,很可能是受到了一些精神刺激所致。
你们想想,在平时上班上学的日子里,你们是不是很少陪伴孩子?"
原来,小明的爸爸是一家外企的中层管理人员,事业心很强,经常加班到深夜。
妈妈虽然是全职太太,但整日里也被各种家务事缠身,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陪陪小明。
唯一能全心全意享受父母陪伴的时间,就只有每周的周末了。
这时,小明总算能吸引到父母的注意力。
可令人揪心的是,往往他们陪孩子的方式都让孩子很失望:
爸爸总是对妈妈的做事效率唠叨个没完,妈妈就又气呼呼地顶嘴还击,你一句我一句,最后不欢而散。
小明在一旁看在眼里、喝在肚里,内心无比害怕父母会像很多其他家庭一样离异分居。
渐渐地,他对周末的到来产生了一种本能恐惧,潜意识里肚子也跟着就痛了起来。
不过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出现一些'撕裂行为'了。
就拿小明来说,他现在已经在用'肚子痛'的方式无声抗议父母的冷漠与缺陷了。
爸爸妈妈面面相觑,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生理上来讲,小明是健康的,家长们无需过分担心。
但作为父母,更应该反思一下,是否把陪伴孩子的时间真正安排到位了?
陪伴的质量又如何?
是单纯的在场,还是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关爱?
如果连基本的亲子时间、亲子交流都做不好,那孩子将来难免会对生活、对这个世界失去向往与好奇心。
其实,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并不难。
只需要家长们认认真真地反思自己在孩子生命中应尽的责任,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与耐心关注,就能为孩子的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比物质上的投入,精神上的呵护显然更为重要。
所以,身边总有一些看似"无理取闹"的小事,却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喊。
家长们,可要睁大双眼去聆听孩子们那小小的心声啊。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
有劳各位点一下“星标”和“在看”,以免没能及时看到之后的文章,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