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的滋养,人格难以健康成长。
而孩童时期的亲情关爱,更是人生发展的根基。
一个缺乏父母爱的孩子,灵魂深处会留下难以磨平的创痕,影响日后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那么,缺爱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
过分讨好大人
一个受到父母充分关爱的孩子,一般会自信大方,无需刻意取悦他人。
但缺爱儿童往往渴望大人的关注和认可,渴望得到些许亲情的滋润。
比如小朋友上课时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不是出于对知识的热爱,而是想博得老师的夸奖;
做错事时不是诚恳认错,而是卖乖撒娇,希望借此获得原谅。
这种行为背后,是对爱的渴求和对被抛弃的恐惧。
生理学家哈洛的"毒蘑菇实验"展示了爱的力量:
如果幼年经受了冷淡和虐待,长大后很容易对亲密感到不安全,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
反之,得到充足关爱的孩子,性格更为阳光自信。
行为反常以吸引注意力
缺乏父母关注和理解,是对孩子心灵至痛的伤害。
一些缺爱孩子会通过外现行为来引起大人的注意,哪怕是受到批评和惩罚也在所不惜。
他们宁可被骂打,也不愿被忽视。
比如有的孩子会故意捣蛋捅娄子,以期博得关注;
有的则刻意违反纪律,表面上是"反叛",内心其实是想被"重视"。
这种行为的核心动机,正是对爱的渴求。
荷兰教育家伦勃兰表示,孩子基于亲情需求而产生的"问题行为",不应批评指责,而是应给予友善引导,让他们重拾对世界的信任。
自卑自闭对他人防范
对亲密的人的冷淡和排斥,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难以磨灭的创伤。
远离爱的温暖,孩子会逐渐对自我否定和否定这个世界,产生自卑、孤僻的性情。
一个受过伤害的孩子,往往拒绝亲近他人,对陌生环境充满戒备。
即便长大后能力出众,内心也可能时常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缺乏自信。过度自卑、对人防范,是他们对被伤害的本能防御。
心理学家布鲁诺柯说过:"爱的果实不只是使人成为更好的人,而且使人成为人。"
缺乏爱的孩子,日后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反复受伤,难以打开心扉,成人后对自己也缺乏认同感。
写在最后:
这三种表现,暗示了孩子对亲情的缺失,应当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有教育学家说过,最伤害孩子的,不是过错,而是缺爱。
我们当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让他们的心灵能够获得滋养。
因为只有充分的关爱,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识,养成阳光自信的性格,日后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一个缺乏爱的孩童,就如一盆干枯的花朵,难以绽放出七彩的生命活力。
所以,让我们用爱浇灌孩子的心田,让花朵在温暖中盛放吧!
声明: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