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大地的电阻比导体的电阻还大,为什么经常说是接地短路?

文摘   2025-01-25 06:05   天津  

又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也属于日常生活中的应知应会,科普类的问题,本篇文章就来说一下。想理解好这一问题,其实就是理解好是否大地的电阻比导体的电阻大”以及“常说的接地短路究竟应该如何理解?”。

一、大地的电阻比导体的电阻大么?

大地的电阻是比较复杂的概念。大地可以看作是一个导体,但它的电阻率比常见的金属导体高很多,而且一般情况下不是一个量级当然,大地的电阻率受到土壤类型、湿度、温度、化学成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电阻率可能相差十倍甚至百倍但是,如果考虑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铜导线和一定范围内的大地,大地的电阻通常比铜导线电阻大得多具体比较要根据大地的实际情况和所对比的导体类型来确定

从宏观角度来看,大地的体积巨大。当考虑接地问题时,电流流入大地,大地可以被视为一个几乎无限大的导体。虽然其电阻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其横截面积极大(理论上可视为无穷大),而且电流路径的长度相对其巨大的尺寸来说很小,所以在很多实际情况中,大地的电阻在宏观上是非常小的。

具体关于接地组成及接地电阻的概念,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什么是接地?来系统了解下接地极组成及大地非零电位原因!》

二、应该如何理解接地短路

理解为什么即使大地的电阻比导体的电阻大在电力系统中经常提到“接地短路”,需要澄清一些基本概念

其一,如前面所说,虽然一般情况下,大地的电阻率确实高于导电材料如铜或铝,但考虑到大地的巨大体积和表面积,它实际上可以提供一个相对低阻抗的路径给电流。这是因为电阻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还与导体的几何形状有关,特别是长度和横截面积。地球的尺寸极其庞大,因此即使其电阻率较高,整体来看仍然能够承载大量电流

其二,所谓“接地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带电部分与大地之间形成低电阻的连接通路,从而导致电流不经过正常负载而直接流入大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电流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回到电源,这条路径通常包括大地的一部分。尽管大地的电阻较大,但由于它是广泛分布的,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与其他较低电阻的路径并联(比如专门设置的接地极),所以总的回路电阻可能并不像单独考虑大地时那么高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保证有效的接地效果,项目设计也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尽量减小接地电阻使之符合保护要求

或者说,大地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电容器,视为可以吸收并储存电荷。当发生接地短路时接地点注入大地的电荷被不断吸收,由于大地与接地点之间存在电位差,会导致电荷在大地中流动,就像给电容器充电一样。因为大地电容非常大,所以即便是大量的电流也可以被吸收,这就是所谓的接地短路现象。

所以,综上所述,“接地短路”这一术语并不是简单地基于电阻大小的概念,而是综合考虑了电流的实际流动路径、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以及保护机制的有效性等多个方面。

到此,对于明明大地的电阻比导体的电阻还大,为什么经常说是接地短路?的解释就完了。

PS:有对电力系统接地故障保护感兴趣或工作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图片链接看详情介绍,确认是否所需,如需要可以报名学习。

追梦电缘
分享成套电力、新能源产品知识点等。同大家一道提升能力的同时,踩准风口发挥出技术价值。本人近20年的电力技术成长历程可以给大家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分析解决现场疑难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