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荡的钟摆,极简改革史|世纪80年代的改革逻辑(上)

文摘   心灵鸡汤   2024-08-23 09:44   中国香港  



   25马理论考研早鸟招生中,欢迎微信咨询~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球球学长微信:qiqixi1234567


8/23/2024.🌞


人间正道是沧桑~

@QIQIXIONG™️ 


这是学长新开的专题,目的是帮助大家理解中国改革的历史逻辑。观点多出自近年来,课外阅读和思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往下看。
我们要理解一个时代的变革逻辑是什么?首先要理解这个时代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D所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基于以下现实考量。
就国内环境而言,主要是解决贫穷社会主义问题,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我们D自成立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向来是“富国强兵”。比较正式的表述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变革的目标自然是要彻底改变当时仍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局面。
就国际背景而言,美苏两大阵营仍然对峙,但英美开始了“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核心的经济改革,国际局势相对和平。这也导致新一波全球化的发轫,欧美各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XP同志断言:“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领导层把这种国际格局的变化视为国家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富国强兵”的思考,还是“抓住机遇”的讨论,都是当时改革动力的直接反映。
但是,如何改革?究竟是继续坚持计划经济?还是确立市场经济?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改革也被形象地称为“摸着石头过河”。
在理念方面,从1978年仍然流行的“计划经济”概念,到改革初期的“商品经济”概念,再到1992年ZG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明确,我们花了足足14年的时间来思考。
在实践方面,当时主要是参考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经验,以及亚洲国家或地区包括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尽管思想解放我们用了14年,但现实层面的变革方向一直是明确的,那就是拥抱市场经济。体现在从农村变革、经济分权改革再到城市国企改革的一系列历史进程中。当时,国家部委从1981年的100个(大多为主管国有企业的机构)减少到1988年的41个,也体现了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
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领导层也在积极探索政治上的变革。这是下期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学习有帮助,不妨帮忙学长点个“在看”呀。
如果你也想和学长对话,不妨在留言区评论,让我们一起开启追寻自我的旅程。

🐻‍❄️







马理论考研引路人
一个专注分享考研知识和经验的心灵驿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