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基础阶段就要求全程班学员背书默写,很多同学感到非常痛苦。
学长特别想和大家说这样一段话:“也许我们不该再哄自己说,学习是可以无痛的。不如承认吧。认清学习苦涩的本质,承认这份枯燥,直面这种孤独,这将是你真正爱上学习本身的开始。”
关于背书,怎么提高效率。学长这篇推文总结了一些小tips,感兴趣的宝宝可以继续读下去。
第一,背书不要只有一种动作,最好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听听琦琦熊的网课,然后变成老师,说给自己听,读一读《高分笔记》需要背诵的内容,再尝试写下来,形式丰富了,记忆编码就不再困难了。最起码,抵触情绪,真的会少很多。
第二,背书的前提,是你对该部分知识能够形成必要的框架,这是高效背书的头等大事。因为你要默写记忆的内容,全都长在框架上。框架会给你信心,也会降低背书的难度。难度降低了,成就感就更容易建立。由此,“背书很枯燥”这个观念就会转换为“背书的确不容易,但背下来还挺开心的”。
第三,一旦建立起知识框架,有些知识,就不用再追求和书本一字不差。因为你是有文字表达能力的,有些书上的话,你完全可以自行组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练习开始的越早越好,因为这才是研究生考试真正需要的能力。什么能力呢?就是对文字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后,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能力。这个能力,后面也是你科研论文写作的基础。如果掌握了这个本领,记忆不仅更牢固,而且能有效减少背书中枯燥。因为此时的你,不仅是书本的使用者,也是参与者。
第四,过去我们都教学生,第一遍背书要“地毯式的”记忆。现在,学长慢慢改变了这个想法。因为后期要背诵多轮,所以前期你也可以抓重点记忆。换言之,要敢于丢掉“一些实在记忆困难的地方”。主要是最近太多宝宝和学长反馈,因为和某个知识点死磕,导致一整天背书学习效率极低。反正,你不可能只背一轮。你可以随着学习的深入,在后期一轮又一轮的记忆中,丰富细节。
第五,减少单次背书的时间,增加总体背书的频次。同样是3个小时的背书时间,有的人是一背一上午,有的是早中晚各一个小时。坦白讲,后者更适合绝大多数人。因为,背书真的枯燥。枯燥的事,真的不适合一次性做太久。
第六,很多宝宝,忽略了空间变化所带来的趣味性。过去,学长背书,不会只呆在一个地方。楼梯间、书桌前、操场上、窗台边。反正怎么舒服怎么来,后来发现,这种方法真的很受益。大家不妨明天背书就这样试试看。
认真的宝宝会发现,要记忆,重复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每一次重复中,我们如果都把注意力放在“忘掉了多少”上。这无异于自残,等于不断撕开伤口又假装愈合。
比起前者,我们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让背书变得有趣上。宝宝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其实枯燥的重复本身可能就是一种意义!僧人们并非因为欢愉而选择苦修。他们通过无数次俯身和跪拜,品尝痛苦,提醒自己慈悲,更爱世人。
背书也一样,在这种机械的枯燥的煎熬中,我们的记忆变得更加敏锐。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锻造,无聊的表述开始有了声音,知识之间也建立起明晰的联系,我们开始产生完全属于自己的感受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