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位于丹棱县城西14公里,辖区总面积21.7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962户3466人,村党委下设4个小组支部,全村党员共126人,村“两委”常职干部7名。幸福村产业以“含硒”脆红李为主,有专合社、家庭农场等13家,2023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3万元。幸福村是上世纪80年代著名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拍摄地,属四川少有保存完整的古村落。该村按照“严格保护、尊重传统、适度开发、产村相融”思路,打造了“记得住乡愁,守得住幸福”的幸福村落。幸福村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等荣誉,2021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其主产的脆红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聚焦党建核心 创新治理 着力打造幸福“堡垒”
一是延伸触角强组织。突出组织联建、事务联管、活动联办,内向选优配强村组两级党组织,建立3个产业党支部,外向联合县文旅公司推动“企地共建”,将党组织延伸至最基层,引领共建共治。二是择优选贤强队伍。探索“下派上挂”提能模式,由乡政府下派专职工作组,带领村、组干部共同解决矛盾纠纷、产业发展等问题。定期派遣优秀后备干部到乡政府相关站(所)跟班学习,提升业务素养,培养综合能力。三是用活平台强服务。改造提升幸福里、原虎皮寨村委会、原汤湾文化广场3个微阵地,并将幸福村划分为38个服务网格,构建“1+3+38”的村级服务体系。创新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收集并有效解决困难、诉求、矛盾纠纷等民生愁盼问题,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
聚焦建强园区 创响品牌 持续壮大主导产业
围绕建强市级脆红李现代农业园区,实施“公司+专合社+果农”合作模式,贯通全产业链,扩大产品销路。一是集约发展提升品质。通过合作社引导农资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等集约化方式,促进品质提升,形成“大园区、小业主”的规模化种植格局,园区脆红李产业面积2.5万亩,占全县脆红李种植面积的78%,全面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水肥一体技术的果园0.8万亩。二是强化宣传创响品牌。丹棱脆红李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园区拥有“三品一商标”主体13家,其中脆红李10家,品牌认证登记占比80%,品牌销售额占园区销售额60%。全乡连续6年举办脆红李种植技术大比武,四川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丹棱脆红李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三是品效合一助农增收。坚持创新技术、培优品质,园区脆红李品质更好、产量更高。通过定点采摘、直播带货等新销售模式,实现亩产4000斤以上,产值近1.8万元,果农人均收入突破2.7万元。
聚焦农旅融合 古村建设 全域推进乡村旅游
围绕幸福古村开发建设,推动村域旅游环线建设,推进“两园一村”全域旅游格局形成壮大。一是突出设施提升。坚持“修旧如旧”“共建共享”标准,修复开发盐铁古道、清代石拱桥、大寨梯田等历史人文遗迹,完善古村民宿、景观节点、导视系统、生活污水等9大系统规划。抓实古村氛围营造、农房风貌管控等工作,加快推进精品民宿建设。二是强化市场引导。组建专业团队统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集民宿体验、避暑山庄、休闲娱乐区等一体的“质朴原乡幸福古村”。强化业态招引,开发文创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民宿、小院咖啡、小酒馆等业态体验新场景。三是讲好原乡故事。大力弘扬农耕、民俗、知青文化,引领群众传承唢呐、迎亲等非物质文化,打造盐铁古道、农业学大寨堰渠等近现代历史文物古迹,讲好幸福故事,完善幸福古村《新村民入住标准》《社员分红制度》《自营业态管理规范》等制度。幸福村先后接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全国人大、国家部委、省市等考察调研200余批次,唢呐文化、连箫节目《节节甜节节高》等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众多主流媒体关注报道。2020年以来,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
来源:顺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