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来,各地各级学习宣传全会热情持续高涨。地方各级党组织在抓好自身学习贯彻的同时,要进一步抓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宣讲工作,找准宣讲切口,以小见大,切实提升宣讲实效,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搭建“小讲堂”,用活阵地、紧扣需求,以“大能量”推动全会宣讲“声入基层”。群众爱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准备什么。只有聚焦每个群体的实际需求,坚持因人施教,才能让党员群众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农村领域,宣讲须得紧接“地气”,以“乡音”传“党音”,把“高大上”的政策理论转为“接地气”的土话白话。要利用“田间课堂”“板凳会”等方式,深入桔橙地、稻田边、农家院等群众生产生活现场,用“乡音乡语”面向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群众足不出村及时跟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大政方针。
融入“小节目”,创新载体、浸润入心,以“大氛围”推动全会宣讲“声情并茂”。理论宣讲不仅要把内容讲“深”,也要把形式讲“活”。形式新颖的理论宣讲,能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让人豁然开朗,使理论宣讲鲜活生动起来。要坚持浸润入心式宣讲,充分结合本土资源,发挥本土文化能人作用,将理论教育与文艺活动相结合,把理论教育融入快板等群众乐于听、善于记、能领会的艺术形式中,创作出有温度、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全方位调动党员群众的感官和情绪,引发深层次的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洗礼,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办好“小专栏”,智慧赋能、及时有效,以“大流量”推动全会宣讲“声声交织”。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传播手段创新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的关键环节。要紧跟时代节拍,善用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本土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优势,开设“系列解读”“话家乡变化”等专题专栏,把镜头对准基层、聚焦农村党员群众等群体,综合运用主题采访、新闻报道、人物特写等多种方式,通过刊播(发)视频、图片、文字等,原汁原味宣传报道全会精神的同时,展示农村党员的反响和乡村发展变化,多角度呈现农村新风貌、党员新气象。
深化“小服务”,躬身实践、笃行为民,以“大成效”推动全会宣讲“声动人心”。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只有把全会精神宣讲的落脚点放在为民服务、为民造福上,用解决困难的实际成效衡量全会精神宣讲的转化成果,才能让群众深刻体会到全会精神带来的变化与实惠。要精准化对接群众需求,坚持“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组织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围绕教育医疗、民生保障、扶弱济困、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通过“群众动嘴、党员跑腿”和集中代办、移动代办、网上代办等方式,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志愿服务聚人气、暖民心。(作者:丹棱县委组织部 辜鑫)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