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占祥:关于智能化下半场的几点思考

汽车   2024-09-14 19:26   北京  

本文摘自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助理会长柴占祥在2024智能汽车新生态(武汉)论坛上的致辞

今年以来,一大批车企先后获得高阶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明确自动驾驶责任划分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L2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突破50%——就如今天的论坛主题所言,汽车智能化正迎来爆发的拐点,在智能化赛道上角逐的产业链相关企业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甚至临近胜负攸关的赛点。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有哪些要点可以共勉?与大家分享我的几点思考。

首先,原创、底层技术是智能化竞争的压舱石。

从AI大模型的扎堆上车、特斯拉FSD入华的热炒,到萝卜快跑引发热议,新技术快速迭代并落地应用的背后,实际上是芯片、算法、操作系统、智能底盘等底层核心技术的竞赛。在国际市场,美国即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管制新规,这更加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原创、底层技术的研发力度,从市场的引领者向技术的贡献者转变,用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发展为智能化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内驱力。

其次,智能化的下半场鼓励开放融合与联合创新。

在风起云涌的智能化下半场,互联网巨头与科技企业纷纷通过合作造车、自建产线、技术赋能等多种形式跨界入局,他们积累多年的技术、用户、营销等优势不仅为汽车行业注入了更多活力,也打开了汽车智能化的更多想象空间。在行业内部,联合创新也已经成为主旋律,车用操作系统开源有条不紊,智能化开放平台着手创建,就连跨国巨头也开启了新能源动力联合开发模式。一场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成就的产业新格局已然启幕,只有更多的企业与机构更大程度地参与其中,才能推动智能汽车产业不断跑出加速度。

第三,应避免智能化的偏科,追求智能体验的油电同权。

得益于电动车先天性的技术特征和发展轨迹,智能化技术更容易在电动车型上应用,但目前燃油车仍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将与电动车长期并存,因此,燃油车也应当分享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红利。为燃油车量身打造智能化技术方案,推动智能化技术在燃油车上的升级和应用,不仅有助于燃油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为车企带来新的增长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智能化技术的体验成本,让更多消费者获益。

最后,智能化的发展应坚守初心,始终坚持以用户为导向。

相关研究显示,与去年相比,今年国内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创新指数明显提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日常使用频次也与日俱增。但也有车企老总吐槽,以前用物理按键1秒钟就能实现的功能,现在用语音控制需要花几倍的时间,类似的言论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企业自嗨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的。科技创新的初心应是为人所用、为人服务,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最终目的都应是提高出行的效率、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度,提高用户出行体验。对车企来说,坚持从用户的刚需出发,才是穿越周期、践行长期主义的根本。

都说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在电动化的上半场,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稳居全球领先位置。未来五到十年将是智能化的主场,同样希望我们的先发优势变成市场领先、技术领先的全面优势,让智能化和电动化真正成为中国汽车强国的一对有力的翅膀。


推荐阅读


点击“在看”与世界分享


汽车观察Autoobserver
讲述不一样的汽车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