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烧结厂全力保质、提产、降本,在产量、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均取得新突破。
产量创新高:
劳动竞赛与保产方案的双重助力
烧结厂首先加强与原料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原料库存、成分及运输情况,对原料卸料、储存和配料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优化,确保卸料速度均匀、稳定。库存方面,合理规划场地,根据原料种类、粒度和湿度等特性进行分类堆放,便于后续配料操作。配料时,精确控制各种原料配比,检查维护电子秤,误差控制在±0.5%以内,保证了烧结原料的稳定性,为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烧结操作过程中,强化厚料层操作,通过调整布料厚度和粒度分布,使烧结料层透气性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烧结厂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将各项指标下发到车间班组,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设立产量专项奖励基金,根据各班组和个人在劳动竞赛期间的产量贡献进行奖励,激发了各班组竞争意识,促使职工积极主动寻找提产方法。针对烧结生产的关键操作技能,开展烧结工技能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通过理论讲解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使职工操作技能得到提升。通过一系列措施,10月份,四烧产量18次创下新纪录,烧结厂产量5次创新纪录。其中,四烧最高日产达到14415吨,烧结厂最高日产28571吨。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是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努力拼搏的结果。
质量稳步提升:
工艺监督与精细化操作的完美结合
烧结厂注重对进厂原料的质量检验,提高检验的频率和精度。对原料的品位、粒度、杂质含量等指标,建立原料质量追溯机制,对检验结果和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一旦发现烧结矿质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追溯机制迅速查找问题原料的批次和来源,及时采取措施。
生产过程中,成立工艺监督小组,建立完善的烧结矿质量监控体系,强化烧结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从原料配料开始,到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透气性等参数的监测,再到成品烧结矿强度、粒度、化学成分等指标的检测,实现全方位的质量监控,确保成品烧结矿的质量满足高炉要求。
同时,成立攻关小组,深入研究烧结工艺参数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不断优化工艺参数。通过调整烧结过程中的负压值,改善烧结料层的透气性,使烧结矿的结构更加均匀致密,提高了烧结矿的质量稳定性。
为强化职工质量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教育活动。通过质量知识讲座,向职工普及烧结矿质量的重要性、质量标准以及影响质量的因素等知识。在质量案例分析会上,对以往质量事故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使职工深刻认识到质量的严重影响。
一系列质量管控措施,烧结矿转鼓强度、碱度稳定率等均达到公司设定的目标值,意味着烧结厂的产品在质量上更加稳定可靠,服务高炉意识更加强烈。
成本有效降低:
加大非主流矿配比与能源优化的成果
针对非主流矿使用、循环物料和能源消耗等关键成本因素,烧结厂开展了专项攻关。通过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燃耗。同时,在提升料温方面的技术改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间接降低了能源消耗。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烧结厂积极与原料部门沟通,使用价格较低的非主流矿。开展配料攻关,根据烧结矿的质量要求和不同原料的特性,进行科学的原料混配。进行大量烧结杯试验,模拟不同原料配比下的烧结过程,分析烧结矿的质量指标,如强度、还原性等。通过精确计算和持续优化,将非主流矿比例增加到30%以上,从而降低了原料成本。
能源管控上,烧结厂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对风机进行变频改造,根据烧结过程的实际需求自动调整风机转速。在烧结过程的不同阶段,如点火、烧结、冷却等,风机的转速需求不同,通过变频改造,风机的能耗有效降低。同时,烧结厂加强对物料的管理,减少物料浪费,对烧结原料的卸料、转运过程进行优化,防止原料撒落。在烧结矿的筛分、转运过程中,合理调整设备的运行参数,改造下料漏斗,提高烧结矿的成品率。
通过一系列措施,烧结矿成本完成预算目标,比上月降低17.71元/吨。
图文丨王钢柱 王厚勇
编辑丨阳菊香
出品丨天铁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