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的退休生活很充实,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最重要的是还有事情做,可以发挥余热,我觉得很幸福”已退休6年的茅台老职工郑绍仲由衷地感慨道。
退休后的郑绍仲时常在家含饴弄孙,时而与三五老友闲谈游玩,但让他乐此不疲的还是能回到制酒车间去品酒、摸堆、指导生产。在茅台一线工作了40年,虽然退下来了,但郑绍仲对茅台的生产工作依然常挂于心。
时光不负匠人心
当谈到过去,郑绍仲的记忆盒子一下子被打开,对奋斗在茅台生产一线的无数个时光,他都历历在目。
茅台退休职工郑绍仲
郑绍仲的父亲是国营茅台酒厂成立时的第一批职工,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对茅台酒酿造工艺耳濡目染的他,对酿酒产生了浓厚兴趣,一颗匠心的种子在他心中慢慢萌芽。1978年,茅台酒厂终于扭转了连续亏损16年的局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也是这一年,郑绍仲正式进入茅台工作。进厂时,父亲颇有远见地对他说:“茅台的未来不可估量,你一定要好好干,虚心学习,练就本领,干出一番成绩。”带着父亲的嘱咐,郑绍仲从此便将一生匠心付与茅台,为茅台事业拼搏奋斗了四十个春秋,为茅台酒的酿造和品质做出了贡献。
“那时候生产很艰苦,一个礼拜要工作六天,每天工作时间有10多个小时,没有机械,基本靠人工,劳动强度很大。生产时间里曲药自己拉,红粮自己背,酒醅出窖入窖也全靠人工,基酒自己交,窖泥自己挖,自己搬运,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当时的生活也很苦,工资才30来块,物质也很匮乏,伙食很差,七八十年代我记得还吃高粱、红苕,苞谷是主粮,很少有肉,很多东西都要凭票……”郑绍仲回忆道。尽管当时的工作又苦又累,且工资不高,但他从不叫苦从不抱怨,一直默默坚持着。
受年代的影响,郑绍仲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这并不影响他学习上进,刻苦钻研茅台酿造技艺的决心。他一心扑在生产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生产工艺,总是虚心向老师请教,靠老师的口传心授和自己的领悟,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反复实践,茅台酒酿造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在他心中逐渐清晰明了,每一项技能也日臻成熟,渐渐开始崭露头角。
郑绍仲踏实肯干、勤学苦练的精神和在工作中展现出的能力得到了车间领导的一致认可,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就从副班长、班长提拔到了酒师。他任酒师的年头里,可以说是车间的传奇人物,所带领的班组几乎是年年超额完成产质量任务,在公司多次名列前茅。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茅台制酒生产新车间陆续投产,同时也需要投入更多的酿造技能人才。在一线磨砺数年的郑绍仲已练就了一身的本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等待去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能。在一车间工作五年后,郑绍仲被调到新投产的三车间,并在这里一待就是二十年。“我在三车间工作的时间最久,有的班组完不成生产任务,车间领导就把我调到产质量最差的班组去,但我总能把产质量搞起来。”郑绍仲充满自豪地说。
2004年,郑绍仲又调到了新投产的八车间,此时的他已是声名在外,受到很多公司和车间领导的青睐。2008年,制酒十三车间投产,时任十三车间主任的茅台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钟正强,特别邀请他担任车间技术辅导工。
在十三车间任技术辅导工直到退休的这十一年里,郑绍仲每天雷打不动地坚持走完32个班组。随身携带的一个不锈钢小酒杯是他最称手的工具,每一个班组的基酒都要品一品,悉心指导班组筛选基酒。他的手也总是黑乎乎的,每个班的每一个堆子都要摸一摸,看看发酵情况,耐心给班组提出意见建议。大家都非常信任他,各个班组都争着请他去品酒,只要他一出马,就大概率能评上酱香。
四十年如一日倾注心血,千锤百炼铸就茅台匠心。郑绍仲取得了累累硕果,他多次荣获市、县级劳模表彰,被公司聘为一级酿造师,数次荣获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员工、先进员工等荣誉称号。
严以教徒育人才
四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郑绍仲将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茅台。他一心抓好生产,同时也专注于师徒传承,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让茅台的酿造工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王棱、陈强、蔡博智、李召飞、杨晓飞……”每个徒弟的名字、结对时间,郑绍仲都记忆犹新。而他的徒弟们业已成长为酒师、工艺员、勾兑师等,在各个岗位上奋力拼搏,为茅台事业添砖加瓦。
郑绍仲与徒弟王棱品酒交流
“郑老师是一个对待工作很严厉的人,工作中没少挨他的批评,但他在生活中又非常的亲和,像老父亲一样,对我谆谆教诲,关爱有加。”作为郑绍仲的得意门徒,制酒七车间工艺员王棱对老师无比的敬重,因为老师不只是在教他如何酿酒,也是在教他如何做人。
王棱回忆起自己在担任酒师时的一次经历。一个周一的早上,原本是上中班他被老师催促到班上,老师指着堆子表面因发酵过老而略显暗黄色的一块儿酒醅厉声问道,“昨天干什么去了?周末就不管堆子的发酵情况了吗?”王棱低着头回想起昨天下小雨,气温不算高,想着堆子应该没那么快出面,所以没来检查堆子,心存侥幸才导致这个结果。老师看王棱低头不语,缓和了语气说,“不管是周末还是窖期,只要有堆子在,你就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堆子的发酵情况,你不关心他,如何晓得他的成长?”从那以后,老师的这句话就像针一样扎进王棱心里,让他养成了勤摸堆检查的习惯。
“我们要敬畏传统工艺,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道工序。”与茅台相伴几十年,保持敬畏之心,一切围绕质量转,对郑绍仲来说,早已成为一种信仰。“质量是茅台的生命,生产要以质量为重,要将质量理念始终铭记在心。”这是郑绍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这样做了,也如此严格地要求徒弟们。
“下造沙是关键,基础打牢了,后面的生产才会好。”“把班组的人员管严点儿,特别是管窖工,不要看他只干一个活,但是他的任务重,责任大。”“制作窖面、窖底时要亲自干,只有自己动手做了,才清楚情况。”“大回酒轮次要好好选酒,哪几个坛子可以倒一起,做好标记,就不要乱动了,酒是‘小气鬼’,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工作日常,郑绍仲总是严厉地叮嘱徒弟们把控好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细,质量抓得更好。
岁月蹉跎,光阴前行,正是一代代茅台人对质量不懈的追求,让茅台从小作坊成长为今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也为每一个茅台人带来幸福的生活。在茅台耕耘了四十年的郑绍仲深深体会到,要确保茅台发展壮大,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更有奔头,就必须确保茅台酒的质量,而质量要靠我们工人的手,要靠我们工人的觉悟。
退而不休献余热
“这个轮次产量如何?”“现在酱香上了多少了?”“这段时间气温变化较大,要注意晾堂操作和堆积发酵。”虽已离开生产一线,但郑绍仲一直主动关心着茅台生产,总想为茅台再做点什么。每一次公司组织退休职工座谈会、到生产一线调研指导,或者是哪个班组、哪位徒弟需要请教的,他都义不容辞,欣然前往。
郑绍仲到班组指导生产
徒弟王棱作为车间的工艺员,监督和指导班组抓好产量和质量是他的职责所在。有一年车间的几个班组的基酒评上酱香的比率很低,车间想尽办法也没有好的起色,于是王棱就想到请退休老师郑绍仲来指导。郑绍仲一来,便从几个班组的晾堂操作、堆积发酵、窖池管理等工艺操作看出了端倪,一番指导后,果然在下一个轮次的生产中,几个班的酱香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完成了年度酱香产量任务。这几个班的酒师都非常信服地为郑绍仲竖起大拇指,并将他的指导意见作为以后生产工作的宝贵经验。
深厚的师徒关系也成了郑绍仲关心了解茅台的重要途径,退休这些年,徒弟们都时常去看望他,有什么疑问都会去请教他。郑绍仲也会在和徒弟们的交流中,了解茅台现在的发展情况、生产状况等等。
像郑绍仲这样怀着精湛技艺的退休职工,放在哪里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多本地的私人酒企,甚至是赤水河对岸的外省酒企都曾给出丰厚的待遇,邀请他出任技术导师,但他都一一回绝了。“我是土生土长的茅台人,在茅台工作了一辈子,是茅台养育了我,就应该心存感恩,继续为茅台发挥自己的余热。”郑绍仲掷地有声地说道。
茅台的每一段光辉历程,都闪烁着每一代茅台人拼搏奋斗的光芒。正是像郑绍仲这样的老一辈一线工人们勤勉一生,孜孜以求,他们用一生的匠心酿造出滴滴琼浆玉液,铸就了茅台的精彩蜕变。未来,一代代的茅台人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茅台精神,推动着茅台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