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6日上午,“时代长安——陕西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盛大开幕。17日上午,“时代长安”策展团队学术统筹组举行了展览的第二场学术论坛,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主题进行了学术分享与交流,为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学术论坛现场
第二场学术论坛由“时代长安”展览理论委员会主任、著名诗人、美术评论家、西安财经大学教授沈奇担任评议嘉宾,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做总结性发言,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展览部主任马海欧主持。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吉武昌、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魏祥奇、澳门科技大学博士何卫平、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荣国、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西昌分别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了各自的学术观点。中国美术馆原党委书记、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原秘书长钱林祥、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展部主任穆亚威、策展助理郝伊,参展艺术家家属代表罗琳、张连英、王淑湘以及现场百余名观众听取了与会专家的演讲报告。
评议嘉宾
美术评论家、西安财经大学教授沈奇
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吉武昌(代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刘星做主旨发言)
吉武昌:刘星以《“转战陕北”何以被误读》为题,阐述了石鲁的《转战陕北》之所以屡遭误读并给作者带来巨大的政治厄运,并非仅仅因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氛围,而是在于作品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存在容易让人产生误读的语言表述缺陷。刘星指出,石鲁在创作中试图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中国传统的“以少胜多”意象表现方法结合,却遭遇了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可通约性”。《转战陕北》需要意象性语言系统来表达红军的伟大战术,而现实主义绘画语言属于写实语言系统,这种不可通约性导致了作品容易被误读的缺陷。刘星认为,这种误读并非由于读者的艺术鉴赏力不足,而是源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缺乏语言学上所强调的“通感经验”。这一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重新审视和理解《转战陕北》这幅画及其在艺术表现上的复杂性。
沈奇评述道:吉武昌先生转述的刘星论文,深入剖析了写实与写意在艺术表现上的对峙与协调,是一个极具价值的个案研究。尽管论文在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的融合上存在些许生硬之处,但吉武昌先生的个人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我想进一步提醒,文学艺术的误读是常规性的,甚至是正常的,误读是接受美学的一个合理组成部分。我早在40年前就提出,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不应简单地分为懂与不懂,而是一个理解深浅的问题,和得到的多与少的问题。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典至今仍在被研究和解读,说明我们对它们的理解远未完全。因此,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应保持开放和多元的态度。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魏祥奇
魏祥奇在其《构建长安画派山水画的气质》的主旨发言中,深入探讨了长安画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水画创作,强调其在人物画和山水画方面的卓越成就。他指出,长安画派通过写生创作,展现了陕西地域的地形地貌和人民生活,尤其是黄土高原上的春耕、牧放,以及延安圣地风景和黄河船夫等新题材和新意象。赵望云、石鲁等画家通过积极构建,展现了长安画派山水画的多重气质,具有鲜明的地域地理色彩和人民性特征,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沧桑、生生不息的民族性格。他的文章还讨论了长安画派山水画的历史概念、形式语言、气质意象和画学思想的发展,以及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中寻求新的突破。魏祥奇认为,长安画派山水画的未来发展不受限于传统,而应追求情感的真、思想的真、艺术的真,以汲取前辈画家的艺术资源,实现艺术的现代性和国际性。
沈奇评述道:魏祥奇的论文非常精彩,他细致入微的学术态度令人赞赏。论文有潜力扩展成一本专著《从范宽到崔振宽》,探讨长安画派的气质和北方山水画的本质特色,亦即张渝先生提出的“北势南运”的理念。我近年一直在强调,西画是一种“理化”的过程,亦即“理性化”乃至“物理化”的过程。而中国水墨则是“气化”、气质化、气韵化的过程。魏祥奇的研究框架已经建立,需要进一步详细梳理和分析。同时,我提醒在运用独创或借鉴的概念时需谨慎,如“气质”一词在论文中的多义性可能会引起混淆。期待魏祥奇能将这一研究发展成一部专著,这将是非常有价值的贡献。
澳门科技大学博士何卫平
何卫平在《冬引丹江水——对石鲁商洛之行山水画创作的初步定位》中,深入探讨了1957年石鲁冬赴陕西商洛山区写生并创作《商洛龙王庙》《冬引丹江水》等作品的艺术转型。这些作品不仅是石鲁个人艺术生涯的分水岭,也是长安画派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节点。文章分析了石鲁由人物画转向山水画的探索,以及从西式写生画向中国写意语言的过渡,揭示了石鲁绘画走向成熟和自觉的历程与规律。何卫平指出,石鲁的商洛之行对其艺术风格和思想转型起到了催化作用,其作品在题材、风格和精神层面均与商洛地区有着密切联系,反映了石鲁对人民生活的真实情感和时代巨擘的根本立场。
沈奇评述道:何卫平先生的论文《冬引丹江水——对石鲁商洛之行山水画创作的初步定位》是一篇深入的个案研究,它不仅展现了学院派的严谨,而且从微观到宏观,构建了石鲁艺术转型的全貌。文章对“图以志之”的深刻解读,揭示了石鲁在心理上与其他题款区别开来的可能性,这可能是他对记录性与艺术创作之间微妙心理的体现。
论文通过对商洛地区的细致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陕西到四川的地缘文化性,以及石鲁绘画创作中势与韵的内在联系。这种由点到面的研究方法,使得对石鲁的理解更加全面和细致。我曾经提出,北方山水的苍茫感受与南方山水的馥郁感受与地缘文化紧密相关,这种感受在石鲁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期待未来有学者能对石鲁访问南亚后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这些作品在特殊的精神状态下创作,是中西、古今交融的探索,具有行为艺术的性质,作为个案研究将非常有意义。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上的探索,也是石鲁个人精神世界的反映,对理解他的艺术世界至关重要。
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荣国
张荣国在《陕西当代山水画的创作观念与启示》的主旨发言中,将陕西当代山水画的创作观念归纳为四个相互关联的面向:西北地域的“写真”与“意化”、西部精神的坚守与“突围”、写意精神的坚守与“活化”、传统经典的守护与“调味”。他认为这些观念对当下中国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与鉴戒作用,强调应在守住“传统”、“经典”、“生活”、“心源”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张荣国提出,陕西当代山水画家在坚守西部精神的同时,也在寻求艺术上的突破,保持写意精神的同时,也在探索其现代活化。他还强调了传统经典的重要性,并提倡在传统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味”,以丰富艺术表现。张荣国认为,陕西当代山水画的创作成就与得失,为中国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沈奇评述道:张荣国先生的演讲式论文发表内容丰富,从“写真”与“意化”两个关键词切入,深入探讨了西部艺术中的西部精神与长安画派的关系,并扩展至当代艺术问题。论文中学术性、学理性的名词众多,体现了理论的深度。特别是“笔墨灵魂的激活与本我思想的礼赞”这一表述,深刻地点出了长安画派及西部精神的核心。我们一百年来“与时俱进”的往往导致时过境迁的问题,而长安画派和西部艺术家所体现的“侧身走过、自我安顿”的精神,是在大时代中寻求独立与自我的体现。同时建议,将来若将论文编成专著,应对独创和借用的学术名词进行备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
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西昌
张西昌在《艺术地理学视域下的宝鸡地区山水画创作群体研究》的主旨发言中,从艺术地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宝鸡地区山水画创作群体的形成原因、基本结构和绘画特征。文章指出,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宝鸡地区的山水画逐渐起步并逐步形成规模,成为陕西山水画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西昌认为,宝鸡山水画群体的发展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工业化进程、教育资源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文章还探讨了宝鸡山水画创作群体的结构演变,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艺术特征。张西昌强调,宝鸡山水画家群体的艺术实践不仅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和山水画创作生态演进的折射与缩影,也反映了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通过对宝鸡山水画创作群体的研究,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评价地方艺术群体的新视角。
沈奇评述道:张西昌的论文演讲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对宝鸡美术板块性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其实长安画派本身就是一个板块,由此引伸地缘文化对地缘艺术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究,尤其是宝鸡这样的地区。宝鸡在陕西乃至西北都是一个特殊的文学艺术板块。宝鸡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文学艺术板块,还是一个移民城市,由于铁路修建吸引了大量移民,与原住民相互融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这对于张西昌未来进一步研究宝鸡艺术板块,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思路。宝鸡人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真诚而热切,使得这个板块显得非常有意思,板块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场学术论坛临近结束的时候,沈奇老师总结到:感谢王潇馆长带领美术馆团队创立的研究展品牌。这五位青年学者的发言让我深感我们正共同书写历史。他们的研究学养丰厚、学理明晰、学思敏锐,各有所长。我要提醒各位,学院派论文写作的产业化趋势可能导致理论的刚性依附和复制粘贴,未来AI的发展可能会对这种模式造成冲击。因此,我们应在学术规范化的同时,注重文章感和历史价值。未来的研究应更注重现场、社团、思潮和运动的史料挖掘,重新建构谱系。长安画派的研究需要更深入的史料挖掘,如方济众老师日记中的独立思考,这将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希望在场的学者们和他们的学生一起,投入更多精力梳理史料,构建学案和谱系,推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研究性展览达到新的高度。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时代长安”总策展、学术主持王潇
王潇总结道:沈奇老师的点评非常精彩,尤其是作为本次展览理论委员会主任,他为我们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思路。他强调了从理论角度深入挖掘原生态学术价值的重要性,并鼓励理论家们提出新观点和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我们计划在未来展览的学术论坛中,使讨论环节更加真实、真切和有意义,构建一个持久存在的学术理论体系。
经过两天两场紧张而精彩的演讲,十位来自全国有影响力的院校和美术机构的理论专家对“时代长安”展览的学术理论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为本次陕西山水画,尤其是近现代当代陕西山水画的新挖掘和理论整理,撰写了全新的文章,这些都是原创性的成果。他们的演讲内容丰富多彩,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山水画和陕西山水画进行了概述和挖掘,也有从具体画面元素或语言体系进行阐释的。这十位艺术家从地域层面对秦岭、延安、宝鸡、商洛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梳理和研究了陕西山水画的整体面貌,产生了新的研究成果。虽然目前我们仅出版了简单的册子,但未来三届“时代长安”的研究性成果将以出版的形式向社会发表,进行成熟完备的整理。这两场学术论坛为展览增光添彩,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取得的这些成就,我要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理论家们,以及评议专家殷双喜、程征和沈奇三位老师表达我的诚挚谢意。他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展览理论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举办研究展,期待各位理论家和专家朋友继续给予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大力支持。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马海欧主持论坛
责任编辑:郝 伊
微信制作:武博雯
欢迎关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
微信号: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微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官网:www.sxpam.com.cn
乘坐地铁2号线至体育场站下车
乘坐公交12 14 26 31 215 216 224 521
600 603 605 616 701 709 教育专线等
至省体育场站下车
向西走300米到陕西省美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