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见开坛·回顾|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二)

文摘   2024-10-27 10:01   陕西  



 编者按:“艺见开坛”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划的融合专业性、时代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美术馆品牌对话栏目,普及大众艺术爱好同时,有效提升专业审美位格。

《艺见开坛》首期活动,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库淑兰与艺术疗愈”这一主题。活动以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为主题,邀请旬邑县文化馆原副馆长文为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社会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倪晓莉,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副教授郭庆丰,以及特邀主持人吕越涛。期望通过对专题艺术的透视与跨界对话,探寻库淑兰艺术与艺术疗愈之间的交融与共鸣,推动美术馆学术研究的同时,发挥艺术的力量,为公众提供精神鼓舞和心灵慰藉。

(为完整呈现活动内容,特分四期推送,此为第二篇)







▲对话嘉宾(从左到右):郭庆丰 文为群 倪晓莉 吕越涛


吕越涛:“艺见开坛”今天第一期栏目是关于艺术的疗愈之力,请倪老师先为我们介绍一下艺术疗愈。

倪晓莉:艺术疗愈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在美国被认可,最早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一个美国的心理学家到精神病院教精神病人画画,结果发现,这些精神病患者在绘画的过程中,病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引起了精神科医师的兴趣。后来,艺术家与精神科医师开始了合作,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来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美国在1969年时成立了“艺术治疗协会”,还有艺术治疗认证委员会,主要负责对艺术治疗硕士学位所需要的资质进行核准并颁发证书。艺术疗愈在美国的认证开始于1970年的研究生教育,1992年在美国纽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艺术医学大会,标志着艺术疗愈已经进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阶段。我国艺术疗愈目前尚处于新兴阶段,还没有形成正式的职业资格体系。现在有四所院校开设艺术治疗专业,三所音乐院校,一所美术类院校。其中,中央美术学院在2021年开设了艺术疗愈本科专业,到现在还没有毕业生,大多数是在做实践的体验或者研究论坛等工作。相信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心理需求的增长,艺术疗愈一定会蓬勃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心理健康支持。

吕越涛:现在艺术疗愈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艺术疗愈中的艺术跟我们平常说的舞蹈、画画、音乐等艺术有什么样的异同?

倪晓莉:在普通人的眼里,艺术主要带来的是什么功能?可能很多人认为艺术能提供审美享受与精神愉悦,这是普通人眼里对艺术的期待。此外,艺术还承载着认知启迪、教育功能及多元社会功能。然而,对于大众而言,艺术最为直观的吸引力莫过于其带来的心灵慰藉与审美愉悦。

艺术疗愈可以通过艺术这种媒介来治愈自己和治愈别人。艺术作为媒介来说,它可能是两个方向:一是艺术品,通过观看艺术品后是否产生反应来判断能否起到疗愈作用。二是创作者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进行了自我的反思和整合,最后达到自我的提升和超越。所以它是通过这两种情况来做到艺术作为媒介介质,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心理困扰的治疗,最后达到心理恢复、回归正常的过程。

作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疗愈虽有关联,本质却不同。我想通过艺术来做疗愈,不一定非要成为艺术家。艺术疗愈的受众是广大普通人群,适用于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不同教育层次的人群,可以没有任何艺术创作的经验,他们都可以通过艺术疗愈实践抒发内心。有人说我不会画画,这样才好,才能在无拘无束的艺术活动中找到自我表达与释放的渠道,这正是艺术疗愈的独特魅力所在。我们有一次做论坛,请人做舞动指导,她强调千万不要找有舞蹈基础者参与,因为非专业和专业人士在体验与精神状态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也就是艺术和艺术疗愈不一样的地方。

说到艺术疗愈,人们会有疑惑,如果艺术真有疗愈效果,那为什么像梵高、高更等艺术家没有把自己疗愈好?我认为是艺术家和普通人从事艺术的目标不一样,期望不一样。对普通人而言,画画是愉悦放松的途径,而艺术家作为专业人士,不仅对生活有高度的敏感,而且在艺术创作转化中,往往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吕越涛:疗愈的过程可能是一种释放状态。

倪晓莉:对,普通人是释放的状态,但是艺术家作为创作会有压力,因为他们要求完美,所以就会紧张。但是普通人是轻松愉快地去体验。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社会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倪晓莉


吕越涛:很多观众对库淑兰还不熟悉。所以我想问,文老师您当时是旬邑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库淑兰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文为群:1979年我在旬邑工作。1980年我们做第二次民间剪纸普查时,文化馆把4开的铜版纸分成10张一本的册页,走村串户发了下去。我到我妹妹家所在的赤道乡王村(今成富村),库淑兰就住在那个村。我当时把剩的两个册页交给妹妹,让她把这个册页交给村子里剪得比较好的老人。半年以后这个册页送回到我的手里,贴的满满的。库淑兰就是这样被我们发现的。

吕越涛:您当时觉得她的剪纸怎么样?

文为群:感觉她的纹样有传统的东西,但是更有个性,非常好。

吕越涛:个性指的是什么?

文为群:她的剪纸中自我个性很强烈。更重要的是她把彩色蜡光纸拼在了一起。我当时带去五六种彩色蜡光纸,可能激励了库淑兰心底的创作点,她对彩贴纸很感兴趣。

郭庆丰:我接触到的艺术家或多或少有一些拼贴的手段,但是完全形成体系的就只有库淑兰,能把剪纸做到这种程度的,库淑兰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旬邑县文化馆原副馆长文为群


吕越涛:我们现在看到她的作品都是各种颜色的蜡光纸,她的纸都是你们提供的吗?还有她的剪纸色彩,是因为你们的指导还是她自发的选择?

文为群:纸是我们提供的,颜色的选择完全是库淑兰个人决定的。库淑兰她们这些喜欢剪纸的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她能看到的纸都拿来剪,比如春节时候写的对联,我们撕掉以后就扔掉了,但是库淑兰就用对联纸剪。王宁宇教授说,他看到库淑兰剪纸的时候是用香烟盒做底色剪的。她的色彩搭配基本来自刺绣、万年画、皮影等艺术色彩。

郭庆丰她会收集生活中的一切碎片。没有给她提供纸之前,她就经常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彩色纸,有什么用什么。比如文老师今天给她拿的是桃红色的纸,桃红色系列就出来了,今天给的是橙红色,就用橙红色。你给她什么样的颜色都可以做得很独特、很好,这是她的能力。我们现在分析她的颜色是冷色系、暖色系等,实际上她就是在有限的颜色里组合拼贴出最佳的状态。

倪晓莉:说明库淑兰真的有艺术天赋,她在色彩的搭配和选择上,就是用明亮鲜艳的大色块,这个颜色跟她的个性应该是比较接近的。刚才各位老师讲了,在那么苦难的生活下,她能剪出这样的图样,其实就是她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升华了,她把这些苦难通过剪纸艺术宣泄出来了,这是一个将个体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内容心理符号化的投射过程。同样这些鲜艳的色彩,也给我们现在的观者带来神经系统的兴奋, 带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理感受。

吕越涛:一般来说,红色给人感觉很喜庆,金色代表光芒,绿色代表生命的一种生长。库淑兰是不是通过颜色体现出她的心态、心境和生活状态呢?

郭庆丰:大家要知道那些民间艺术家生存的那个年代,连电灯都没有,光线不行,她们面对的是黑暗。另外是内心世界的绝望,也是黑暗的,所以她们肯定喜欢明亮的东西。红色肯定是最受欢迎的颜色,在民间红色象征着吉祥,它是太阳的颜色,所以大家肯定向往它,它不仅能带来明亮,还能带来温暖。 

倪晓莉:她的作品让你觉得有她的个性、特色在里面,看起来让人心里感觉也很舒服,而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普通的大红大绿。

文为群:有可能是整个中国妇女的传统文化,都是以表达喜庆、欢乐为主,所以她的剪纸,不论是人物、花鸟或者动物,都做得五颜六色,让你看了很喜庆、很祥和,很喜欢。库淑兰是很健谈的一个人,她和你熟了以后,你不和她说话,她就会逗着你。库淑兰的剪纸不光是造型能力好,更重要的是色彩搭配能力强。我们在其他妇女里面提倡了一下,都做不到像她一样。李红军在中央美院进修过,他后来到旬邑,我们辅导过几次后面的剪纸艺术家的创作,他就把库淑兰的剪纸作为经典,从色彩搭配上说库淑兰分了上中下用色,那么繁、那么密,但是繁而不乱,密而不俗。

▲牡丹花 78cm×54cm 1989年


吕越涛:郭老师,您和库淑兰也有过接触,您第一次去库淑兰家的时候,她是什么样的?

郭庆丰:我的老家陕北有着浓厚的剪纸文化,我很喜欢剪纸。那次见到库淑兰,我感到非常震撼。当时库淑兰引起美术界极大的关注。1989年在旬邑县召开了一场中国民间剪纸理论研讨会。因为我发表过一篇相关文章,所以也参加了会议。开会期间我们去参观库淑兰最早居住的窑洞。那窑洞又矮又黑,我们去的时候还没有电灯,窑洞里面显得特别的神秘。进入窑洞的一瞬间,光线比较暗。墙上的作品在黑暗的光线下,慢慢显现在我们眼前,显得神秘、震撼。当时老太太瘦瘦的身体盘腿坐在炕上,她后面有一个洞坎,那个坎特别像佛龛,她当时在前面盘腿坐着,像一尊神佛一样,给我带来的整体感觉是非常强烈的。


▲库淑兰在家中窑洞内 1984年拍摄


吕越涛:我想问一下剪花娘子的来源? 

文为群:20世纪80年代,库淑兰被很多专家认为是大师级艺术家,也有人称她“库大仙”。当时库淑兰60多岁,她一生坐过13次月子,人生经历相当丰富。她还会用民间的土法给人家的孩子治病,经验丰富,对于小孩来说还很管用,很神奇。

有天晚上下了一点薄雪,她回去快到家门口的时候要拐一个沟边,她不小心从那里掉下去。半空中她听到一个声音,“快托住她”,她掉下去以后就昏迷了,孩子们把她救回家以后,她就睡在床上昏迷了20多天。等她醒来后,就认为“托住她”这个声音是神的声音。因此她就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剪花娘子”。而且她编了一首剪花娘子歌谣:“剪花娘子把言传,爬沟溜渠在外边,没有庙院实难堪。热哩来了树梢钻,冷哩来了晒暖暖。进了库淑兰家里面,清清闲闲真好看,好似庙院真花繁。叫来童子把花剪,把你名誉往外传。人家剪的是琴棋书画、八宝如意,我剪花娘子铰的是红纸绿圈圈。”这是出自库淑兰的口,唱出这样的经典,我们当时都很敬佩。她虽然躺在那里不能动,但别人看望她走了以后,她就躺在那里偷偷的剪花。 

吕越涛:库淑兰昏迷到恢复清醒后的剪纸和以前的剪纸有什么变化吗?

文为群:基本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我觉得剪花娘子这个命题出现以后,她更多的是在剪美女,这个美女在她心目中就是剪花娘子。所谓剪花娘子可能是她受了戏剧上的什么娘子的影响,或者庙堂里的一些形象,比如说菩萨、观音的形象就是她心目中美的形象。

我们1989年为了迎接在旬邑县召开的一个全国的剪纸研讨会。把库淑兰请到旬邑县,我们办了一个创作班。在一个屋顶的后面,上下高4米,我们用白板纸贴了五张纸,我就把库淑兰请来自由创作。当时库淑兰已经65岁左右。我当时因为脚崴了一下,就拄着拐杖,每天看着她的创作。她从来不和我交流,也从来不说她的想法。她剪4米高的剪花娘子,先用几张旧报纸贴起来,剪了一个图形在那个纸上,感觉不错以后再用彩纸去剪。大的形体做出来以后,她每天都在装饰,就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剪花娘子的形象。    


▲剪花娘子(中堂对联)400cm×170cm 1989年


吕越涛:她的创作完全是自由的。

倪晓莉:她沉浸在里面。

文为群:她甚至不懂造型。比如她用了很多几何图案分割、组合、构架框架,其中把屋顶剪成三角形,当我问她:“大娘你为什么要把屋顶剪成三角形?”她说:“啥叫三角形,屋椽下面是平的,屋顶上面是尖的,你不这样剪还怎么剪?”

吕越涛:看来,她实际上根本没有几何造型的概念。

文为群:她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审美情趣,而且有自己的造型能力。所以她的三角形里面剪的不是传统的瓦,她剪的是自然界的花草飞鸟。她的艺术天分特别高,而且她拿起剪刀的样子特别自信。我们看着就是一种享受。

库淑兰之所以是很伟大的大师,她是按照自己的心理状态去剪值得她去做的。而不像后面我们接触的很多剪纸作者,他们有很多草图,一会剪这,一会剪那,要么剪不出来。库淑兰的剪花娘子从整体形象到一点点装饰,她从没说过,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但是越剪越精彩,这是她伟大的一点。库淑兰的剪花娘子可以说就是她的造型。

郭庆丰:她的作品在民间艺术家里面算是存量比较大的。后期有一个时期她的创作非常疯狂。做得特别快,做得也挺多,当时是有人为她提供一些材料,比如纸张,尤其是背景纸。刚开始我记得她只做那种4开纸小幅的剪纸,后来别人给她半开纸她也做,很快就做出来;再后来给她全开纸,她把那个纸接起来,接成很大幅的,也很快就做出来,每一幅做出来感觉都特别震撼。因为她的框架非常成熟,有基本的符号在里面,所以她做起来就像唱歌一样自然而然,你问她里边的内容的时候,她就用歌来讲述。我调查过的好多民间艺术家都具备这样的能力。

她创作的房屋里面光线很暗。尺幅大也没有个画案、没有桌子,她就把纸铺在炕上,跪在上面贴,贴得很快,她几天就可以做出一幅画来。我说你怎么做的这么快?她就开玩笑说,我晚上叫仙女过来帮我贴,我一叫就能叫几个仙女,然后天一亮就贴好了她特爱开玩笑。


▲空空树 78cm×54cm 1989年


文为群:她见了我就说:“你每次来都拿这么多彩色纸,我见了你很高兴,又很害怕”。

吕越涛:她害怕什么?

文为群:害怕剪不出来,没有作品。

文为群:她晚年说她做了剪花娘子的梦,她说月亮是亮的、星星繁,她趴着窗户往外看。她到晚年在家里剪纸,只要有时间,一幅剪纸她可以剪到一层一层,让你感觉到特别神秘。 

文为群:昨天有几位老先生,像王宁宇他们谈到,说看到现在的书画展览,那些无非就技巧性的东西,没有震撼。

倪晓莉:我问一下文老师,她剪的作品是重复的多吗?

文为群:几乎完全一样的没有。

郭庆丰:没有完全重复,没有剪废过一张。

倪晓莉:她确实够称上是大师,现在很多人都是重复几百遍,机械流水作业,但是她不一样,她是创造型的艺术家。

我从科学角度来尝试分析一下文老师说的昏迷。库淑兰昏迷很多天醒来以后,自称为“剪花娘子”,这种转变,可以看做是大脑在某种程度上休息了,但实际上可能昏迷期间她的潜意识灵感迸发出来了。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的状态中做梦,梦就是潜意识的体现。梦的状态类似催眠状态,是无逻辑性、无批判性的,能够诱发艺术想象。这也是很多人发明创造灵感的来源。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源自于灵感瞬间的豁然开朗,我们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踏破铁鞋”,就是指前面做的努力,但是灵感的瞬间爆发往往发生在放松的潜意识状态中。比如庄子梦蝶,诗人在梦中获得了佳句,音乐家在梦中写出动人旋律等。库淑兰可能在昏迷的潜意识里,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灵感,对自己有了充分自信,自喻为“剪花娘子”,开启了她的艺术新篇。

而在创作过程中,库淑兰不仅展现了她的天赋,实际上也把自己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投射到艺术中,并借助剪纸创作把记忆里被压抑或被隐藏起来的负面内容释放出来,在此过程中重建自我,将无形的、抽象的意识转变为具体的有形的心理意象,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自我疗愈,完成自我的超越与艺术的升华。

郭庆丰:其实倪老师说起这个话题,我也有体会,我见到过的有很多非常杰出的艺术家,平时没有任何迹象,突然间就变得很厉害。

吕越涛:我特别喜欢郭老师演讲中说的那段话,你不要认为她是一个农村妇女就没有文化,她的文化就是她的生活、她的经历、她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反思,这个反思不是我们说的所谓哲学家、艺术家的反思,是生活映射出来的。

倪晓莉:关键是文化的概念,大家理解的文化是知识,但是文化概念还可以被界定是在生活方式中被认可的一个方式的组合。

郭庆丰:对于这一部分艺术家来说,文化由两个部分构成,天赋和努力。天赋没有道理可讲,是上天赋予他的,努力则是使劲就可以,找一个机会把天赋激活就可以。


▲剪花娘子观秋菊 53x78cm 1991年




未完待续…



艺见开坛|第1期


总策划、学术主持:王潇

项目协调:马卫民、张娴

项目负责:降金晶

策编组委会:沈奇、杨丹丹、降金晶、白林坡、时雷


项目实施:李波、冯毅芝、李腾子、何莹、王雯丽(实习生)

宣传推广:马骄升、武博雯、杨天宇

后勤保障:寇晓燕、强力、惠栋

摄影剪辑:王岗

视觉设计:曲贵翔、潘景鹏、刘俊飞、梁银飞




往期链接



艺见开坛·回顾|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一)



责任编辑:降金晶

微信制作:马骄升

   审核:张   娴

 

欢迎关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

信号: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微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官网:www.sxpam.com.cn

乘坐地铁2号线至体育场站下车

乘坐公交12 14 26 31 215 216 224 521

 600 603 605 616 701 709 教育专线等

至省体育场站下车

向西走300米到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定期发布展览活动信息,组织艺术爱好者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