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见开坛·回顾|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三)

文摘   2024-10-28 15:40   陕西  



 编者按:“艺见开坛”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划的融合专业性、时代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美术馆品牌对话栏目,普及大众艺术爱好同时,有效提升专业审美位格。

《艺见开坛》首期活动,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库淑兰与艺术疗愈”这一主题。活动以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为主题,邀请旬邑县文化馆原副馆长文为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社会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倪晓莉,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副教授郭庆丰,以及特邀主持人吕越涛。期望通过对专题艺术的透视与跨界对话,探寻库淑兰艺术与艺术疗愈之间的交融与共鸣,推动美术馆学术研究的同时,发挥艺术的力量,为公众提供精神鼓舞和心灵慰藉。

(为完整呈现活动内容,特分四期推送,此为第三篇)








吕越涛:艺术首先是表达,表达就是通过她的艺术作品来表达自我的一种艺术感受或者生活状况。说到投射,库淑兰的投射表达的是什么,哪些内容是投射?

倪晓莉: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的幻想越丰富、越强烈,就会创作出更多绚烂多彩的梦幻作品。每个幻想都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即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可以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满足。比如她的剪花娘子,很明显这个剪花娘子有她自身的形象在里面,她表现的就是自我,而且呈现出比较积极、乐观的样态,无论是色彩,还是从外观的形式,给我们的观感就是乐观自信,是一种高大的形象,这一定投射了她自己的心理、情感、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郭庆丰:她亲口讲过“这就是我自己”,你看她的剪花娘子,手里拿一个小剪刀。但是这不是肖像,是灵魂状态的自己。就像老庄哲学里讲的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状态,这个大自然就是人,人就是大自然,我的身体上面就可以有星空、大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可以有蝴蝶蜜蜂,这些东西就是大自然蓬勃向上的一种健康的状态,所有东西在库淑兰那里都是一个身体。其实这个东西在别的艺术家那里也是这样,只不过大家没有发现或者没有读懂。


▲剪花娘子 79×54.5cm 2001年


吕越涛:过去的剪纸,很多来源于宗教、来源于年庆节气。比如过年要剪什么,中秋剪什么,结婚剪什么,丧葬剪什么,然后才能演变出库淑兰自有的一个状态,能这样理解吗?

郭庆丰:剪纸文化一开始的本源形态,是为了生存、为了繁衍、为了保命。它有自己的一种符号式的表达,实际上跟萨满文化也是有关系的,它企图通过这种行为给人们带来好处,通过干预灵魂然后干预身体。后来演变为窗户上的装饰,变成了窗花。贴在窗子上最大的意义不是为了装扮,而是为了治愈,这才是最初的目的。剪纸在民间这么多年一直传承下来,就是因为生存艰难才需要它,要让它去改变生活。

倪晓莉:我看库淑兰的剪纸题材,除了表现花鸟鱼虫以外,一个是剪花娘子,还有一个是夫妻生活,《江娃拉马梅香骑》。你们刚才说她的生活非常苦,但是她剪出来的都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她不是简单的剪人物,她剪的是内心,这个内心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其问题情结。这种问题情结的表达在艺术创作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不会受太多的束缚和道德方面的压力。


▲江娃拉马梅香骑 78×54cm 1988年


吕越涛:刚才谈话中反复提到,库淑兰似乎很爱唱。这些歌谣是她自己编的,还是原来就有,还是她随时就开始自己编自唱了?剪纸和歌谣中所蕴含的故事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是什么?

文为群:她一生能够唱的歌谣我记录下来,最少有80多首。她能够编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是流传下来的。库淑兰除了特别个性的彩贴剪纸以外,又是一位心直口快、乐观健谈的歌唱大家。她常对我说:“我的剪纸不光是能剪,还能唱。”她早年的剪纸,到后来80%都有歌谣、唱词。不仅看了让你高兴喜欢,歌谣也非常好听,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库淑兰非常幽默,过去在献唱以前,会先有意的咳嗽两声,说:“是戏不是戏,先把痰喉打扫利。”这就把人一下子吸引到她身边。举个例子,一些陌生人到库淑兰家里去后,库淑兰就会非常激动的拉着他们的手,并且唱到:“一朵莲花一棵根,同志到了我的家哩先,还比我娘家人都亲。库淑兰心上自在得好比鸡毛翎子扫胸前。”像这样的话是她随意唱出来的,也比较押韵,这是库淑兰在创作、说唱领域的最大特点。


▲喂狗 54×78cm 1983年


我们把库淑兰的剪纸带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展出,好多老先生看了后说,你一定给我们讲一讲,一定有故事。像她早年剪的喂猪、喂狗的画面,我觉得就剪得非常好。《喂猪》的歌谣是:“我猪娃比你大(父亲)强,顿顿要吃到时经上。清水恶水冰到我心上,世神爷世下它不会说,阳寿再丢下两个月多。”《喂狗》的歌谣是:“我家儿大,人口多;十日半月顾不上喂你狗哥哥。喂得了,柴草还比米面多。”像这样的歌谣使我们回忆到民俗、民生,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理解到她的一种人文观念和创作思维在里面。库淑兰还有很多幽默、风趣的说唱,比如她经常拿起小剪刀:“(娘)大麦面,打搅团,为儿不如为老汉。(儿)我大比儿强,我大把你叫不成娘。”这个就是民间说唱的一种押韵的歌谣,库淑兰把它叫诗。所以这些既生动又幽默的歌谣反映了一些生活现实,更表现出库淑兰在创作心态上的一种理念和创作观。旬邑县唢呐比较普及流行,她剪了两个唢呐手,歌谣就是“嘟嘟哇,嘟嘟哇,两个吹手吹唢呐,结婚呀,埋人呀,红白喜事离不了咱。”库淑兰在歌唱里反映她剪纸的表达,也体现了她能够把这些事描述的非常喜庆欢乐,让人们听到心情非常愉快。还有一个风趣的故事,是“青枝绿叶红,姑娘爱我石榴情。姑娘把我叫到小房中,一夜捆紧没放松。”实际上描述的是农村妇女染指甲,把指甲花捣碎后,用绿叶包在指甲上一晚上,第二天指甲就染红了。所以这个歌谣也从侧面体现了库淑兰对于生活、艺术、爱情方面的向往,所以她的剪纸让大家看了高兴,听了也高兴。


▲两个吹手吹唢呐 39×54cm 2002年


吕越涛:其实这就是她诗意的生活。她是如何成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美术工艺大师的,她是第一位女性? 

文为群:1982年我带着库淑兰送来的册页到张仃先生那里,因为张仃当年在我们书画院给我们带过课,我当时是做录音工作。由于这个原因我就认识了从北京来的张仃、华君武这些老师。张仃先生看了库淑兰剪纸,惊奇得不得了,他说:“这是了不起的农民艺术家”,他看到剪的小老鼠就说,你看这个两条腿就够了,而且尾巴给人感觉都能蹦起来。说明库淑兰的造型能力特别强,表现得特别生动。后来库淑兰的剪纸走出旬邑,走进北京甚至国外专家的眼里。

倪晓莉:她作为联合国评的大师,一定是实至名归的。一是她的艺术天赋,这从她的歌谣、诗文、剪纸的状态可以看到,另一个是她的生活那么苦,还能不受影响地自如创作。

吕越涛:她超越了苦难、超越了生活,只有超越了才能成为大师的状态,实至名归。

倪晓莉:这就是天赋,苦难挡不住她。毕加索等著名艺术家都对中国民间艺术非常感兴趣,有人说毕加索后期吸收了中国的民间艺术。 

郭庆丰:中国把艺术分为民间艺术,相对的肯定就有官方艺术,其实在国际上不这么叫,他们叫原生艺术,世界各地都有原生艺术。

联合国授予她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是有原因的。自接触以来,我越来越发现她的剪纸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独立艺术家的作品,因为她有独立的艺术语言,前无古人。民间有很多类似的拼接,但是形成这种画面感的,并且作为一种语言做得那么完整、丰富多彩的,只有库淑兰。她有一套自己的完整的表现语言、表现构架,沿用了民间传承上千年的剪纸背后的一种符号的构成方式。她的构成方式、语言特色、形象特征,再加上对色彩的处理,对纸这种材料的应用都非常独特。毋庸置疑,她是一位杰出的、无可取代、独特的艺术家。


▲库淑兰作品构图元素示例(文为群)


吕越涛:库淑兰的这些剪纸作品能够给她带来现实生活的改善吗?还是说仅仅满足了她艺术的想象呢?

文为群: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文化馆要发展文化事业,所以我们提供纸张和材料,由她来创作。我们根据纸张大小付费。在现在看来不算高,但是确实比她当时挖药材的收入要高得多。

郭庆丰:她特别希望有人能买她的作品,我记得90年代去她家,一张半开的作品300块钱人民币,那时候300块钱人民币差不多是一个月工资。当时很少有民间艺术家的作品卖得那么好,尤其是剪纸作品。当时能够真正意识到她个人作品价值的人比较少,但是已经出现了一些热衷的收藏家。

文为群:刚开始她做彩贴剪纸非常苦,住在特别脏的一个地方,我最初去了几次,库淑兰的老头对我很有意见。他说你来了,带这么多纸让她做剪纸,让家里更乱更脏了。她剪的时候,给老头那边铺的是毡,自己这边是光席子,她剪的纸张太多了,浆糊也比较多,也就比较脏。但是每次都给钱,钱多了他也高兴了,每次我去了,还给我烟抽。

郭庆丰:库淑兰在民间艺术家里面算是较早能够实现市场化的,她有一定的收入。

吕越涛:这能改善她在这个家庭的地位或者这个村子或者当地的环境吗?

郭庆丰:明显的改善。开始出名后,尤其是她的作品开始能卖钱的时候,她的家庭地位自然就提高了,之后她的周边环境也改变了,左邻右舍,村里人对她的看法也不一样了,就觉得她蛮神奇的。后来她摔跤后,拥有了一种超越自我的状况,她认为自己是剪花娘子,当她以这个身份出现的时候,获得了一种来自艺术方面的自信。实际上在我的理解里,可能还有来自内心世界的一种暗示所带来的力量,她将这种力量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作品传递给别人。

吕越涛:这是剪纸给她带来的自信和变化。

倪晓莉:不管什么样的形式,但有一点不变,就是她的自我体验、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是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内心的一些困扰通过疏解或者表达,产生了满足感和愉悦感。


▲2003年7月24日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刚寄赠的新书到手,两人激动不已的翻阅浏览


吕越涛:现在不光是剪纸,中国的这种民间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传播作用有多远、多大?

郭庆丰:像库淑兰这么精彩的艺术家不是今天才闪耀,才被大家关注,而是当初在香港、台湾举办展览时,外面的影响力就是蛮大的。她的艺术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在中国民间艺术家里面能够到这种程度的很少。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库淑兰个展做得更有设计感,推广得更有序,传播得更有效,因为借助于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平台,还有借助于当今更加便捷的媒体,库淑兰的艺术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但台湾那一次,仅仅是报纸传播,电视台配合拍摄了一下,也已经算是一个轰动效应了。如果当初库淑兰在法国,她会是另外一个卢梭,毫无疑问,这就是时间和空间造就一切。

    

吕越涛: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疗愈之力”,好像艺术家一定要通过苦难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很多人都有这种认知,难道就不能不经过苦难就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吗?怎么看待生活中的苦难呢?

倪晓莉人生没有谁不经历挫折的,但是最关键的是你怎么去对待它,人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我们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保持热爱,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以说库淑兰的艺术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在苦难中学会了接受苦难、应对苦难,最后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超越了苦难、升华了苦难,变成了这么高水准的艺术。

吕越涛:库淑兰把生活变成了艺术。艺术有它的治愈性。以前我们通过参观美术馆,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好看的话剧,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十字绣等等,就可以达到自己心灵当中的一种所谓的平静。

倪晓莉:以艺术作为媒介来疏解和缓解人们的心理困扰,具有普适性。但是艺术疗愈治疗主要是针对普通大众的,因为真有病不是靠这些,得吃药。

吕越涛:很多人都有焦虑的事情,比如艺术家想着我今年能不能办几个展览,普通老百姓说孩子能不能考上非常好的学校,每个人的焦虑程度不一样。您觉得是艺术疗愈的方式多元化还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哪种更好呢?

倪晓莉:第一多元化,第二是适合自己。

郭庆丰:对症下药。其实每个人受伤害程度不一样,承受伤害的能力也不一样,治愈的方法也不一样。那么多艺术家做剪纸,但不是每一个会剪纸的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到了艺术家的层次,是因为她非凡的经历。

库淑兰自己没有打算成为艺术家,很多民间大师也是一样的,是命运把她安排到那了,让她做剪花娘子。她也很有责任感,给她那么多纸,她有负担,因为她要把它变成作品,她是用剪纸救苦救难,来传播花一样的富贵给人们,带来好的东西给人们,她自己经历了苦难,她要把美的、幸福的、有希望的都带给人们,所以她有一个宗教般的责任。


吕越涛:您也做剪纸或者叫撕纸艺术,您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郭庆丰:因为我在探索民间的材料,从专业角度上,我们对材料本来就很敏感,我特别喜欢去各个地方买国内国外各少数民族做的手工纸。比如云南东巴纸、构皮纸、藏纸、土纸,包括日本做的和纸我都有买,我会尝试用这种纸做各种积累,它和色彩之间结合起来产生不同的效果,我追求那个微妙的效果。 

吕越涛:这种剪纸对您有启发吗?

郭庆丰:当然有。我上美院之前学的是剪纸,后来做这方面研究。我现在给学生上的课也是剪纸相关课程。民艺里面,传统材料观念在当代艺术的转化,怎么做新的艺术,用新的作品去解决新的问题。库淑兰有她的良药,其他民间艺术家有自己研制的各种配方、良药,主要针对自己灵魂的世界,或者一个家族的命运,那我们今天的艺术也有可能会涉及到对精神世界的疗愈。我的作品的手段也比较多,比如做装置作品,比如一些新材料的尝试,很多,都可能跟她有关系。直到今天,接下来的好长时间,甚至是一生当中我个人的艺术世界都离不开这个体系。因此我们的跨媒体艺术系的实验艺术专业,以文化人类学的一种方法,把民间造型语言进行观念上的转换,变成当代艺术作品,变成当代艺术创作。我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就是这个方向。


▲郭庆丰 铁鸟飞过之三 100×150cm 撕纸


吕越涛:库淑兰在平凡而苦难的生活中创作出这样的艺术,她的人生经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郭庆丰:最直接的启发应该是,我们现在一直在关注的是物质的丰富和我们的身体健康,她当初是没有物质,即便有物质,她也会选择去关注灵魂,关注她的精神。如果用“喂养”这个词儿的话,她喂养的是她灵魂的身体,而我们喂养的是我们的肉体。

在民间有这样的概念,生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肉体,一个是灵魂。我们现在越来越物质化,我们努力的很多原因是因为身体的需求,我们要买车买房,然后去完成我们身体的各种需求。而当时她们没有条件,然后她用理想精神建构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一直在试图为她当初病痛的身体贴上那些能够带来生机的、来自天上地下的各种元素。加多了,她就认为会改变命运,这是一种巫术的理解方法,也是它的行事手段。这就是他们跟我们的区别,也是民间艺术家跟我们今天的艺术家的区别。

当然现在也不能一概而论,现在好的艺术家也会关注灵魂世界、精神世界。如果说仅仅有对物质世界的了解,那就进入不了这个艺术体系。

倪晓莉:库淑兰的人生经历和她的艺术成就,向所有人,特别是年轻人传达了一个理念:我们的人生都是充满挑战的,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你肯定会遇到困难、挫折,每个人都要在挫折里去涅槃。心理学家罗洛梅说:“不经历痛苦,不生而为人。”他说痛苦其实是心理成长的催化剂,我们要学会接受它,不能逃避,只有面对挑战和挫折,我们才能迅速成长起来,才能学会生活。

当你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就是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所以我觉得库淑兰的艺术,让我们学会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价值。



未完待续…



艺见开坛|第1期


总策划、学术主持:王潇

项目协调:马卫民、张娴

项目负责:降金晶

策编组委会:沈奇、杨丹丹、降金晶、白林坡、时雷


项目实施:李波、冯毅芝、李腾子、何莹、王雯丽(实习生)

宣传推广:马骄升、武博雯、杨天宇

后勤保障:寇晓燕、强力、惠栋

摄影剪辑:王岗

视觉设计:曲贵翔、潘景鹏、刘俊飞、梁银飞




往期链接


艺见开坛·回顾|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一)

艺见开坛·回顾|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二)


责任编辑:降金晶

微信制作:马骄升

   审核:张   娴

 

欢迎关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

信号: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微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官网:www.sxpam.com.cn

乘坐地铁2号线至体育场站下车

乘坐公交12 14 26 31 215 216 224 521

 600 603 605 616 701 709 教育专线等

至省体育场站下车

向西走300米到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定期发布展览活动信息,组织艺术爱好者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