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见开坛·回顾|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四)

文摘   2024-10-29 10:04   陕西  



 编者按:“艺见开坛”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划的融合专业性、时代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美术馆品牌对话栏目,普及大众艺术爱好同时,有效提升专业审美位格。

《艺见开坛》首期活动,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库淑兰与艺术疗愈”这一主题。活动以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为主题,邀请旬邑县文化馆原副馆长文为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社会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倪晓莉,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副教授郭庆丰,以及特邀主持人吕越涛。期望通过对专题艺术的透视与跨界对话,探寻库淑兰艺术与艺术疗愈之间的交融与共鸣,推动美术馆学术研究的同时,发挥艺术的力量,为公众提供精神鼓舞和心灵慰藉。

(为完整呈现活动内容,特分四期推送,此为第四篇)








吕越涛:今天我们邀请了田小会老师,她作为彩贴剪纸传承人为我们现场展示了剪纸的魅力,大家刚才通过投影也欣赏了剪纸的过程。请田小会老师介绍一下她的剪纸拼贴作品。

田老师:我现场给大家做的这幅剪纸是牡丹和凤凰,表达的是凤凰戏牡丹的寓意。配色上用了暖色调,用剪、贴、衬三种技法完成。

吕越涛:感谢田老师精彩的表现。今天我们在现场交流,大家也可以提问,我觉得这个话题是开放的,很少能在美术馆谈到关于跟心理学等门类相关的话题。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示意。


▲田小会(陕西省剪纸协会会员、旬邑县民间剪纸协会会长)现场剪纸表演


提问1:田老师我想请问您一个关于民间文化后继有人的问题,现在年轻人喜欢做剪纸吗?包括当地的剪纸商业化、产业化怎么样?

田小会:前几年年轻人学的少一点,最近这几年随着国家对于非遗的重视,培训、比赛、展览、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感染了很多年轻人,激发了他们对彩贴剪纸、单色剪纸创作的热情,所以现在参与的年轻人还是挺多的。商业化的话,很多人用剪纸做了很多衍生品,包、服饰、生活用品、瓷器等,很多东西都在运用剪纸元素,还有人用剪纸做一些挂画装饰品,应用到生活中。


提问2:各位老师好,我是从山西太原专程来的一名中学美术老师。我对民间美术特别喜欢,上次在美术馆展的库淑兰老师作品我也看过。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如果我们以一个观者的角度去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用哪些方法可以读懂这些作品。因为我们中学课本里面也有库淑兰艺术大师的作品,我也想让学生一起去赏析。现在中国非遗发展特别好,不仅能看到大师的作品,还有高校专家的解读,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特别想请教学习一下,谢谢。

郭庆丰:乍一看上去可能会被她特别丰富的内容惊到,无从进入,不知道该怎么去看,其实你看到觉得好看,就已经看明白了。要能够讲出头头道道来,那就从一个局部开始观察理解,比如一幅画里有十只鸟,从鸟的整体形状、造型开始,或者从一个人的造型开始,了解了一个,其他就都了解了。

她的东西其实是最单纯、最直接的,她的心灵接近儿童,非常干净简单,直戳内心世界的表达,你不要讲得太复杂。她的作品里面是剪花娘子的造型,实际上就是一个抓髻娃娃,也是她自己,等于是佛教里面我们讲的“如来就是我,我就是如来”,它的肉身和精神合二为一的一个状态。所有的大幅作品、小幅作品都是由这个符号来构成的。这个符号的构成过程中,她会加上生活里面记忆深刻的、值得纪念的,或者她希望做到的一些其他东西。即便是剪了一棵空树,连那棵树也是一个符号,它跟人的符号是一样的,就是这个树也罢、人也罢,都是这样,天地、人合二为一。在这个体系里面她可以任意装扮,当完成了这个体系以后,里面出现的任何色彩就像是锦上添花一样,可以任意去添加。所以因为各种各样色彩的拼贴,她获得了自我表达的自由,一种丰富的语言。今天如果粉色系列多,这个剪出来就是粉色色调,这个纸决定了色彩在这个作品里面的呈现,我可以任意呈现,让它们之间自然产生关系。至于用什么颜色,民间没有调色板,他们是有什么颜料用什么颜料。任何一个颜料在他们那里都可以成为一种色彩体系。


▲库淑兰创作步骤分解示例


提问3:刚才倪老师提到过,现在国内只有四所学校开设有艺术疗愈的课程,我想未来可能会有很多大学会开设这个课程,大学生也面临选择专业,大学里也会考虑开设一些新的专业,所以我想替大学生问一下,艺术疗愈行业的发展前途如何,包括职业选择的情况?

倪晓莉:我个人对这个行业充满期待和希望,我认为未来可期。我们国家是2003年的时候有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资格,后来因为涉及到很多标准不规范,到了2017年以后国家停掉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停掉以后,原来准备交给卫健委,但后来疫情期间没有办法对接。但是我相信随着教育部已经有了第一个艺术治疗专业之后,后期肯定很多学校会陆续开设,未来也一定会有心理治疗的职业资格出来。

艺术疗愈好在哪里?它更直观、轻松、愉快,还有趣味性,比心理咨询更容易上手。我们学生正在做社会心理服务,讲两个因素:一个是便捷性,指自发性强,随时可以开展;一个是有效性,有效性是在这过程中我自己也愉悦了,同时我也收获了,在这个过程中有提升自我价值感,比如创作出一幅色彩绚丽的东西,让观看的人有审美的愉悦感。所以它便捷有效,这是我们做心理服务很重要的两个元素。我觉得未来它比心理咨询更容易实现。

我们国家已经在大学里面要求必须要开设两门艺术课,也是为了让大家有艺术的基本知识。同时2019年发布了一个“十四五”规划,将来在人群中社会心理服务要以1:4000的比例配备咨询师,虽然可能比较困难,但心理服务一定会开展起来的。陕西省已经上报了陕西省的计划,本来是2020年开始试点,但是遇到了疫情。去年我们做了陕西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项目,领导也做了批示,未来艺术在心理服务的推广我认为是很有前景的。


提问4:现代人面对困境这么多,但是很多人面对困境走不出来。刚才郭老师讲到拯救一词,如何界定艺术是否对人产生了拯救或者疗愈的作用呢?

郭老师:你说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的那些人,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低,但是他们的幸福感不一定很低。他们从小生活在大自然环境里,我们可能过多的依赖于我们单位、人际圈子,甚至会依赖微信圈、抖音圈、媒体圈,然后我们要关注这些问题。身边大家都在炫耀,好多人就很挫败,就觉得我这一辈子怎么做也达不到那个高度,这不是一个应该这么思考的问题。

我们看到的那些民间艺人,他们很多人社会地位很低、经济收入很低,他们一生打拼也就在一个小范围内,但是他们有他们的爱情、家庭、子子孙孙的那种欢乐,也有他们祈求神灵的点化沟通,要跟大自然相处。你别以为就那么简单、没意义,不是这样的,他们笑起来非常开心。刚才我们聊到为什么那么多民间艺术家很少有表达痛苦的、都在表达幸福,但其实越不幸的人越喜欢表达幸福。我们现在的艺术反映身体上疼痛、内心世界的阴暗,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东西来揭示一些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去歌功颂德,而是要求我们的艺术作品要触及到社会的最关键的地方,我们艺术家有这样的责任和方法。

可是民间艺术家不一样,他们的艺术手段不是来反映这些东西的,他们的剪纸作品是要治愈身体、改变精神、改变生活的。我调查过很多民间艺术家,他们确实是经历了太大的人生变故,比如说像库淑兰生了13个孩子,有10个孩子夭折了,我想对于一个母亲来说10个孩子从她身边一个一个走了,那是10次要命的打击。还有我调查过的像安塞的常老师,也是几个孩子从她身边一个一个死掉。这种特别大的灾难降临的时候,真的逼着这个女人没有办法再活下去了,她可能要在死亡和活着的问题上选择好久,但是最终选择了活着,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剪纸,因为她只会剪纸,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我不希望以后我们要学艺术或者做一件什么伟大的事情就去经历苦难,苦难不是人为的,它是命运造就的,注定有这样的一种苦难。我们面对这种苦难的时候,其实拯救我们的不只是艺术。当初他们这一代人,他们唯一会的手段就是剪纸,所以剪纸拯救了她。今天拯救我们的办法很多,比如你去唱歌、写书、写几首诗,或者去旅行……去寻找一个更适合你内心世界的追求。

如果说这个东西真正的触动了一个人的灵魂,你会有所反应,有时候比如突然间读了一本书,读了一段话,触动了你的精神追求和灵魂世界。可能会一头扎到文学圈里面去,扎到历史、扎到考古,扎到各个领域里。现代人想要进入精神世界,对各个专业、各个年龄阶段、各个领域的人来说,个人有个人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方法。


提问5: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生活中的各种困扰,我们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让自己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呢?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获取能量?

倪晓莉: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中有心理问题的人这么多?即便经济发达、物质生活高了,也未必能给人带来幸福。实际上,这反映了我们的心理健康、心理韧性普遍不足,也就是说心理的阳光度、心理素质需要提升,要让我们的心理韧性变得强大起来,这样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如意时,才能够更加坚韧与从容地应对。

人人不一定都能成为艺术家,但是我觉得人人都应该有一点艺术爱好是非常重要的。林语堂说艺术是什么,是让我们麻木的生活偶尔变得兴奋起来。我们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柴米油盐,还得有诗和远方。这样的话你在有心理困扰的时候,不至于一个排泄口都没有,你不至于只知道看着眼前的苟且了,人得有一点艺术追求。而且艺术对我们的创造力是有激发作用的,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左脑是管逻辑思维的,右脑管艺术思维,管你的情感。所以人不能只有一个优势半球,当你两个半球都兴奋起来,这才是我们说的全脑革命。所以在某种程度学点艺术,对大家的大脑开发和创造力也是有好处的。

我最希望对观众说的是,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挫折、意外,甚至遭遇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无论是好的经历还是坏的经历,它们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美好的经历会留下难忘的回忆,而困难的经历也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垫脚石,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和解读这些经历。我们应该向库淑兰学习,如果真的了解库淑兰后,我们就会明白,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因此,我也祝愿大家,岁月无恙,多予温暖,少说悲伤。你的生活定会如我们常说的那句:“心若盛开,幸福自来”。


▲观众现场提问


▲活动合影



END



艺见开坛|第1期


总策划、学术主持:王潇

项目协调:马卫民、张娴

项目负责:降金晶

策编组委会:沈奇、杨丹丹、降金晶、白林坡、时雷


项目实施:李波、冯毅芝、李腾子、何莹、王雯丽(实习生)

宣传推广:马骄升、武博雯、杨天宇

后勤保障:寇晓燕、强力、惠栋

摄影剪辑:王岗

视觉设计:曲贵翔、潘景鹏、刘俊飞、梁银飞



往期链接


艺见开坛·回顾|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一)

艺见开坛·回顾|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二)

艺见开坛·回顾|表达 投射 超越——库淑兰艺术世界的疗愈之力(三)


责任编辑:降金晶

微信制作:马骄升

   审核:张   娴

 

欢迎关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开放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

信号: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微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官网:www.sxpam.com.cn

乘坐地铁2号线至体育场站下车

乘坐公交12 14 26 31 215 216 224 521

 600 603 605 616 701 709 教育专线等

至省体育场站下车

向西走300米到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定期发布展览活动信息,组织艺术爱好者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