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民 | 视觉的享受,心灵的触动一一参观昆明博物馆(三)

民生   军事   2024-08-29 18:17   北京  


视觉的享受,心灵的触动
一一参观昆明博物馆(三) 
吴志民



      你读懂昆明了吗?     
      昆明的山,昆明的水,昆明的人......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先后七次到过云南,到过西山龙门、石林、丽江、香格里拉、嘎洒、抚仙湖、蒙自、建水、大理等地,真正静下心来细细了解云南历史,这次还是第一回。
      在昆明博物馆,我们除了参观“滇中艺术极品——古幢”之外,还参观了博物馆中的其它展览。我们翻开了脚下的这本大地之书,读一读昆明的前世今生。

      一、参观了《滇池沧桑——藏在石头里的昆明》
      "春城”昆明,中国西南的一座板扎的城市。这里经历了沧海桑田,成为地质变迁中赐予生命繁衍的一片沃土。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有大量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三万年前,龙潭山昆明人头盖骨的发现,更是证明这里一直以来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此次展览即从三个方面,为我们呈现史前时期昆明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动植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的生存发展情况。
     第一部分:自然万象识昆明。这一部分系统展现了史前时期昆明的地理、气候、生物、地质、矿产等情况,也以简洁生动的图表介绍地质演化史和重要的生命演化事件。
     第二部分:化石中的生命密码。化石是地质历史中残破的记忆碎片,给后生留下一丝存在过的印记。在漫长的地球史和生命史中,昆明地区有独具特色的三个小片段——晋宁梅树村小壳动物群、晋宁夕阳恐龙和恐龙足迹、呈贡龙潭山“昆明人”。让我们通过这三个片段,体会生命顽强探索的不易。
      第三部分:寻根溯源,叩问未来。人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该部分首先展示每个演化阶段代表性的古人类情况,并结合昆明龙潭山出土的与“昆明人”相关的化石、石器和其它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探究昆明地区环境及对人类早期演进的影响,及对未来人类发展的叩问和思考。

化石中的生命密码
化石
滇文化的基因密码
 滇池沧桑
前言
百濮


氐人


滇人的社会生活
经济生活
 日常生活
商业贸易
手工业
渔猎与畜牧业
兵器装备
宗教祭祀
杀人祭柱场面铜贮贝器

艺术造诣

羽人舞铜器盖

执伞铜跪俑
执伞铜跪俑
执伞铜跪俑

滇文化的消逝

      汉武帝虽赐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但因益州郡的设立,极大地削弱了滇王的权力。不久,益州郡内发生了几次叛乱,汉王朝派兵平叛,相关史籍中都没有了滇王只言片语的记载。从最新发现的滇王相印等文物可以看出,西汉中后期,滇国已由中原派出官员进行管理,纳入中央集权管辖范围。随着进入到益州郡内汉人的增多,带入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进步的生产工具,也带来了汉地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滇文化中典型的青铜器逐渐被铁器所取代,汉式器物流行开来。到东汉时期,滇文化风格的青铜器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中原地区汉文化中典型的汉式器物。滇文化就这样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二、参观《照见云南府——影像里的昆明》

      明代设十三布政司,亦称十三省,云南即为其中之一。布政司所在地设云南府,附郭县为昆明县,其所在地通常称“云南府城”,亦称之为“会城”,这就是老昆明人记忆深处的那座壮丽而又令人自豪的砖城。
     云南府城的建设,始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洪武十九年(1386)竣工。当时城墙周长九里三分,辟六门。清代沿袭明代制度。云南府城先后二十余次重修,至清末,城区(城内、城厢)面积约六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的云南府城究竟是怎样一种面貌? 城市中的民众又是怎样的生存状态?此次展览试图回答这些间题。
      展览分三部分,通过大量的地图、装置艺术、场景复原和照片墙,以明清云南府时期的“城”"坊”“市”等维度切入,从城外环境到城池布局,从城墙、城楼到民居集市,从意象表达到实景呈现,力图多维度广视角地为我们呈现出立体而具象的古城形象。
      为实现展览目的,我们首先对历史记载和现存史迹进行深入的考察,探究这座延续数百年古城的轮廓、规模和重要的衙署、塔院位置。同时借助清末民初交替之际奥古斯特·弗朗索瓦(中文名为方苏雅)为首的西方人拍摄的大量照片,通过珍贵的影像资料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这座伟大的古城。
      受限于客观条件,展览展示的只是云南府城“骨架”层面的部分细节,旨在建立起我们关于这座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初步了解。那些散落在古城内部的历史遗迹,那些分散如山一般书籍中的大量记载,那些体现昆明悠久历史和厚重乡愁的古老传说,我们留着以后再说.....













三、参观《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云南,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闻名。这里,26个民族和睦共处,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彝族刺绣的精美到傣族织锦的光彩,从藏族黑陶的质朴到纳西族东巴画的深邃,每一处细节都讲述着云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每一件展品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每一项技艺都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云南人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映射。
      本次云南省非遗实物展分为彩云霓裳、织梦非遗、传承古韵三个展区。让您感受到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传承古韵--技艺门永恒诗篇
      瓦猫静守岁月,陶器述说往事,木碗承载温情,围棋子布局人生,铜器银器熠熠生辉,刀具漆器锋利温润,茶香飘溢醉人心扉。在“传承古韵--技艺的永恒诗篇”展区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诗境,每一件作品都是时间的见证,每一道工艺都承载着匠人的匠心与坚守。这里,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交织融合,诉说着一段段永恒的传奇与诗篇。
      这次来云南,因为外孙女到处寻找,想买一只可心的瓦猫。我们才知道瓦猫为何物。瓦猫,作为我国独特的屋脊兽之一,已经在云南人的屋顶上守护了数百年,是用来镇宅、装饰房屋的神兽。瓦猫在时光变迁中,也逐渐成为一种招财或保财的吉祥物。如今按照人们赋予瓦猫的不同精神需求将其大略分为“辟邪猫”、 “保向猫”、“招财猫”三类。中国人向来不刻意掩饰对财富的渴望,并通过各种方式大胆直白地表达出来。










普洱贡茶
彝族漆器
 藏族木碗

瓦猫


四、参观《昆明飞虎队纪念馆》
      云南陆军讲武堂、中国远征军、飞虎队是昆明近代史的三张名片。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曾得到世界反法西斯阵线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大力援助。1941年8月1日,应中国政府招募,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美籍志愿军第一大队成立,投入滇缅地区对日作战。因其英勇无畏和能征善战,威震长空,战绩惊人,被誉为“飞虎队”。“飞虎队”4年的历史,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承担驼峰空运和远程轰炸日本本土任务的其他美国空军部队一起,在我国军民的支持配合下,与日军英勇奋战、流血牺牲,战功卓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永远的缅怀和纪念。
      感谢美籍华人陈灿培夫妇,为我市捐赠了他们多年精心收集收藏的有关飞虎队的2000多件文物。睹物思人,触物兴怀,当年飞虎队的人和事历历在目,鲜活而令人感叹。

















  本次短暂的参观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这里展示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一个故事,每一项技艺都是一段历史,它们共同构成了云南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代表了云南的历史,也映照着云南的未来。随着探索之旅告一段落,我们能够去发现、去感受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云南独有的生活节奏和文化韵味。感悟“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携手努力,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

如果您想传播38军历史,您投稿。欢迎各位子弟后代战友投稿,前辈业绩,父辈情,战友情,军旅情,大院子弟情,旅游摄影等等,写出精彩,留住记忆,分享美好!

投稿邮箱:wsj38jungzh@126.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38军军魂
这是38军子弟后代战友的家园!欢迎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前辈金戈铁马战功卓著,万岁军美名天下传扬,旗帜上有前辈浴血荣光,也有我们血染风采。欢迎投稿,前辈功绩、军旅、战友、大院情等,分享美好!投稿邮箱:wsj38jungzh@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