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8月1日,是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创建83周年纪念日,这支铁骑劲旅是38集团军装甲6师21团前身部队,在庆祝建国75周年、建军97周年,纪念抗战胜利79周年之际,我们将陆续连载骑兵团后代孟秀玲2021年创作的《新四军铁骑》,共24集。
新四军4师政治部宣传部长陈其五曾赋诗赞彭雪枫师长的三件宝:《拂晓报》、拂晓剧团、骑兵团。
新四军骑兵团光辉历程
1941年8月1日,80年前的今天,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在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宝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东滩成立。黎同新为首任团长兼政委。骑兵团辖三个骑兵大队300余人(骑)。后由周纯麟任团长,康步云、姚运良任政委。
新四军4师骑兵团,是新四军惟一的建制骑兵团,也是后来华中野战军乃至华东野战军惟一的建制骑兵团。因为这支骑兵部队师法苏联红军骑兵,被称为“红色哥萨克”。它与《拂晓报》、拂晓剧团成为彭雪枫建军的“三件宝”。彭雪枫司令员、邓子恢政委、张震参谋长等领导倾注大量心血,使骑兵团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成为淮北平原一支铁骑劲旅。
抗日战争中,骑兵团大小数百仗,以迅捷快速、骑术精湛、勇猛顽强而威名远扬,屡建奇功、威震敌胆,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中,骑兵团已扩编为6个大队2000余人马,先后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等战斗序列,为建立新中国创下了卓越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骑兵团改编为机械化快速部队——装甲兵,发展成为全军一流的数字化装甲劲旅,并将赓续红色基因,在打赢未来战争中再立新功!
《残阳如血-骑兵团》国画 226×649cm,作者张青葆,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中华海峡两岸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 第 2 集 】
万 事 开 头难
刚成立的骑兵团人不足400,马不足300匹。战马短缺参差不齐, 马具简陋, 武器杂乱, 更缺少马枪马刀。首先要解决马匹、马刀、马具,还要训练全体人员学会骑马、喂马和基本的马术,要训练好这样一支队伍谈何容易!
万事开头难,这对于团长兼政委黎同新来说,担子可不轻。
一、马匹马刀马具参差不齐
首先,马匹少,不是每个骑兵都有马,没有马的“骑兵”训练作战时只能观看或留守。
其次,马匹素质相差很大,有的马匹是战马;有的是老百姓用的耕马,不善奔跑;有的甚至是骡子。
再次,马具也十分简陋,有的是马鞍;有的是木鞍,只能凑合着用;有的是老百姓的驴鞍,不合马身;什么鞍子也没有的,只好用块破棉被绑在马身上,走不了多远,人就会歪斜甚至从马背上掉下来。
再有,马缰绳也不一致,有的是马缰绳;有的是用旧腰带剪开临时凑合着用的;有的则是旧麻绳,很容易断开。
另外,武器也很杂乱,“捷克式”很少,多数是“湖北条”、“老套筒”、日本的“三八大盖”、俄国的“水连珠”和“大鼻子”,还有不少土马枪;子弹不多,而且由于枪支不同,口径不一,较难补充。
至于马刀,多数人没有,只有少数人使用从国民党骑兵那里缴获的马刀,还有几个人使用从日本鬼子那里缴获的指挥刀,甚至还有少数人背着步兵使用的又宽又短的“鬼头刀”。
至于服装,也不统一,多数同志穿着磨破的旧军装,已盖不住后脊梁;个别人还穿着便衣;还有少数人没有鞋穿,光着脚骑马。这就是刚刚组建起来的骑兵团!
二、初步训练
骑兵团的初步训练,实际上是围绕着熟悉马匹和补充装具进行的。团长兼政委黎同新每天忙里忙外,三项工作压在他的肩上:
一是要从全团抽调几名善骑术的人担任教员,给全团人员讲解马匹吃料、饮水、睡觉等基本养马常识,以及骑马要领和行军要求;
二是布置各连组织各所属人员、特别是刚接触马匹的人练习骑马和基本马术;
三是,还要花费很大精力想办法补充马匹和急切需要的马鞍、马蹬、马缰绳等马具。显然,没有这些基本的马具,不要说作战,就连骑马行军都做不到。
条件虽然简陋,但指战员们的学习热情是十分高涨的。在团组织的操课上,他们不眨眼地听取那些善骑术教员的讲解,下来之后,围绕着班里几个有马的战士问常问短,虚心请教。
有马的战士耐心讲解辅导,常常是几名战士一起给一匹马喂料、饮水,半夜还经常看见战士们照料马匹。几乎所有练习骑马的战士都被摔了下来,但没有人因此而怯阵的,有的战士被摔得一瘸一拐,仍然倔强地坚持练习。
三、以战代训——三打老陈圩子
盘踞在苏北泗阳、运河一带的苏北国民党顽固派的常备第7旅旅长王光夏勾结日伪军,多次侵犯抗日根据地。团长兼政委黎同新决定骑兵团轮流出发到运河边上的老陈圩子一带打击敌人。
一打老陈圩子
1941年8月25日,骑兵团1大队在大队长程朝先的带领下奉命攻打老陈圩子的王光夏部队。
尖刀班长张同振是1939年从河南太康县参军的老兵,他调到1大队,看到大队里的同志都是老兵,还有一些红军和步兵部队里的班、排长,觉得有了这些同志作战一定没问题。这次,他满怀信心地带领本班战士们边向老陈圩子运动,边向老百姓打探敌情。
刚听说前面有敌人,程朝先大喊一声“快冲!”便打马冲了上去,但能跟上他的骑兵只有少数人。多数出了问题,有的马刚一跑开骑兵就摔了下来;有的马在树林里乱窜,就是不往前跑;有的马任凭你怎么打就是原地不动,弄得这些骑兵只好牵着马往前跑,部队七零八落的形不成战斗队形。
3区队长的枪很老旧,子弹没打出去,就“轰”的一声炸了膛,幸好没有伤着人。
王光夏手下的常备队,开始时见到新四军骑兵来了,吓得四下逃窜。一些骑术好的骑兵冲上去,抓了几个逃散的俘虏,缴了10多支枪。
可当这些常备队看清我骑兵队形散乱,有的滚鞍,有的落马,就逐步围拢上来对我实施包围。
骑术好的骑兵迅速回撤,骑术差的牵着马,互相掩护,边打边冲,相续冲出了包围圈。四川籍老红军、区队长王朝一不幸中弹牺牲。
部队一撤出来,就收不拢了。程朝先急得大声喊叫,一面令号兵吹集合号,一面派人四处寻找,用了个把小时才把部队收拢起来,押着10多个俘虏回到了驻地。
二打老陈圩子
骑兵团3大队奉命配属4师第10旅第28团打开老陈圩子附近的封锁线。第28团团长罗保廉要求骑兵团3大队越过废黄河,快速插到运河边上切断敌人退路,28团由南向北进攻,以便全歼顽敌。
3大队接到命令,迅速向废黄河运动。敌人见我骑兵奔来,边向我射击边向运河对面逃跑。我骑兵散开冲锋,因刚下过一场大雨,田野泥泞,泥浆裹着蹄子马跑不快,一些骑术差的纷纷落马,少数骑术好的也因马匹体力渐渐不支,艰难向前行进。
而敌人对地形很熟,抢先占领河堤,等我骑兵赶到时,大部分敌人已过了运河。
副班长白达林是从河南竹沟参军的老兵,骑术好,火爆性子,他打马拼命急追,把掉队陷在泥里的敌人连续砍死五六人。此次战斗虽俘虏敌数十人,但敌人大部分跑掉了。
经过这两次战斗,团长兼政委黎同新感到仅由他一人带领骑兵团力量不够,随后向彭雪枫提出调派一位内行的副团长协助他的请求。
当时专门负责领导地方武装的淮北军区副司令员饶子健,向彭雪枫建议把在新疆任过骑兵连长的原12旅34团2营长周纯麟调去。彭雪枫等几个师领导研究后马上采纳了这一意见,调任周纯麟为骑兵团副团长。
调周纯麟为骑兵团副团长
三打老陈圩子
9月29日,黎同新团长、周纯麟副团长率领骑兵团1、3大队攻打老陈圩子附近的邱圩子。
经过多次侦察,搞清了邱圩子的地形和敌情。黎同新、周纯麟率部到达邱圩子附近后,立即召集程朝先、亚冰、展广蕴、李宣化等两个大队的领导作了战斗部署。他们吸取前两次战斗的教训,决定发挥骑兵团老战士的长处,下马徒步作战。
战斗发起后,黎同新、周纯麟命令少数人员在邱圩子东北角的乱坟堆里向敌人射击,吹冲锋号,大声叫喊“冲啊”,以此迷惑敌人。敌人果然错误判断东北方向为我主攻方向,迅速将兵力集中到东北角。
就在这时,1大队从邱圩子的西南角突然发起猛攻,由于敌防御薄弱,很快攻进了圩子内。敌人纷纷向东面和北面逃窜。
3大队负责在邱圩子的东面和北面堵截外逃之敌。在邱圩子东北的松树林里,3大队机枪手李鸿立和弹药手王秀亭使用的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刚打出几发子弹就卡壳了。俩人正在抢修,忽见一股敌人要从松林里逃出去,机智的李鸿立端起未修好的机枪,大喊“捉活的,缴枪不杀!”那些逃命的敌人被这喊声吓破了胆,乖乖地做了俘虏。
此战,俘虏了顽军大队长孔祥和以下100余人,并将该据点工事彻底破坏,但并没有全歼敌人,大部敌人逃跑。
骑兵团三打老陈圩子,暴露了骑兵团初建时期的弱点和不足。
四、加大训练力度
通过三打老陈圩子,黎同新团长兼政委认识到骑兵团战斗力的薄弱,必须加大训练力度。正好在新疆任过骑兵连长的副团长周纯麟到任。
于是,黎团长、周副团长和主持参谋处的戴彪一起商量,制定了训练计划,开设了训练班,建设了训练场地。
骑兵团下辖第1、3、5共3个大队。1大队长程朝先、教导员亚冰(现名章尘);3大队长展广蕴、教导员王孟凡;5大队长吴先党、教导员李宣化。
近日,黎同新的儿子黎军生发来两张珍贵的照片,生动展现了1941年下半年骑兵团练兵场的情景:练兵场上设置了为练战马跨越障碍的用木条搭建的横栏,设置了为练骑兵练习马上劈刀的木桩。骑兵们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准备练为战。
骑兵团练兵场。第一排右起:亚冰、×××、王孟凡、吴先党、黎同新(戴墨镜)、展广蕴、李宣化,程朝先、戴彪、×××、×××。(此照片由黎军生提供)
五、程道口初次上马作战
1941年7月,日伪军向苏北地区大举“扫荡”。华中新四军不计前嫌,令第3师主动配合,牵制日伪军,帮助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分批突围,韩德勤为此致信新四军感谢。
但不久后,韩德勤令王光夏部窜犯淮海根据地侵占程道口等地,妄图扼杀淮海和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10月中旬,新四军军部决定坚决回击,重点消灭盘踞于程道口的王光夏部。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亲临前线,任命彭雪枫为战役参谋长,指挥集中2、3、4师各一部及独立旅,于15日发起程道口战役。
21日晚,战役胜利结束,共毙、伤、俘顽军1400余人。
战斗中,第4师骑兵团负责肃清运河以北一带反共军残部,并担负阻止敌人增援和歼灭突围之敌的任务。
10月4日下午1时,黎同新、周纯麟带领骑兵团到达王光夏外围据点大邱围子、老陈圩一线,以3大队向大邱围子发起进攻,但几次进攻均未成功。
战至第2天拂晓,王光夏的增援部队到达老陈圩子附近,骑兵团1、5大队阻击援敌,因缺乏经验,反被敌人包围,部队随即向西南实施突围。
6日下午2时,骑兵团奉命在9旅26团配合下再次向大邱围子发起进攻。骑兵团1大队到达老陈圩子东北时发现100余名顽军向北逃窜,张围子还有顽军据守,遂向张围子进攻,进攻未果后改用火攻,待敌人出屋后部队冲杀过去,俘虏顽军保安5团2营副营长以下20余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0余支。
10月7日下午1时,26团继续进攻大邱围子,骑兵团担任警戒任务。下午3时,3大队与强渡运河前来增援的顽军两个营接上了火,激战半小时,将顽军击退。
在步兵攻击程道口的过程中,骑兵团担负警戒阻止敌人增援和歼灭突围之敌的任务。
10月21日,王光夏一部由王兴庄向我杨家庄阵地进攻,并以1个营进占查家渡口企图逃窜,骑兵团两个大队和第3师两个营奉命反击。骑兵团两个大队由西南向东北迂回,从王兴庄东北攻击顽军,第3师1个营向王兴庄西南攻击。正在向我杨家庄阵地进攻的敌人见骑兵团迂回过来,很快动摇了进攻,溃退而跑。
与此同时,查家渡口一个营的敌人赶忙由东南方向增援过来,遭到骑兵团另一个大队的迎头痛击,当即调头逃窜。
此次战斗,骑兵团初次上马作战,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毙顽军30余人,俘顽军排长以下23人,缴获步枪32支,有力地打击了顽军增援部队,保障了程道口战斗的顺利进行。
程道口被攻克后,骑兵团又奉命追击突围残敌,指战员们不顾疲劳,边追边打,一直追到运河东面的马厂等地,直抵盐河一线,才收兵返回。
作者简介:孟秀玲,原新四军四师骑兵团大队长孟昭贤之女,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副秘书长。
《金戈铁马》,周纯麟、程坤源著,24万字,1984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四军骑兵团征战发展纪实》,曹鸿茂、孟秀玲、周善平著,61万字、300余张照片,2009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