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到三倍。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还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SDOH)的重要性。然而,相关证据仍然缺乏。心血管顶刊《EHJ》杂志近期发表了题为《Joint association of loneliness and traditional risk factor control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patients》的研究,该研究在基于18,509名来自UK Biobank诊断为糖尿病的参与者,使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孤独感和社会隔离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并探究其与传统风险因素控制程度的相互作用。
研究对象
本研究基于基线时患有糖尿病的参与者(n = 26,863),在排除6219名患有冠心病、中风或心力衰竭的参与者和2135名缺乏孤独或孤立信息值的参与者后,共有18,509名参与者被纳入主要分析。
孤独和社会隔离量表
(1)孤独感量表是通过两个问题来评估,“你经常感到孤独吗?”以及“你多久能向亲近的人吐露一次秘密?”高风险的孤独因素被定义为感到孤独,并且每个月能够倾诉的次数少于一次。
(2)社会隔离量表用三个问题来衡量:①“包括你自己在内,你家有多少人住在一起?” ②“你多久拜访一次朋友或家人,或让他们拜访你一次?” ③“以下哪项休闲/社交活动是你每周参加一次或更频繁的?”高风险隔离因素被定义为独居,朋友和家人每月访问少于一次,每周至少一次不参加社交活动。
(3)量化孤独和社会隔离:
有高危因素的参与者编码为1,有低危因素的参与者编码为0。孤独或社会隔离的量表是通过将两个或三个相应因素的个人得分分别相加来计算的,范围为0-2或0-3。得分越高,表明孤独感或社会隔离程度越高。
此外进一步将孤独状态分为孤独(孤独量表=2)和非孤独(孤独量表<2)。社会隔离状态分为隔离(隔离量表≥2)和非隔离(隔离量表<2)。
传统危险因素定义
采用糖化血红蛋白、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肾脏状况5个危险因素对不同数量的传统危险因素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定义。
主要分析方法
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评估孤独或隔离量表与CVD风险之间的关联,并使用随访年数作为潜在的时间指标。在多变量调整模型中,控制年龄、性别、种族、Townsend剥夺指数、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类型、CVD、冠心病或中风家族史(在相应的模型中)、BMI、糖尿病药物、降胆固醇药物和降压药物的使用。
3.1主要结果:孤独感或社会隔离与CVD的关联分析
(1)在多变量调整模型中,与最低孤独评分(0)的参与者相比,孤独量表为1和2的参与者的总心血管疾病风险比(HRs)[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15(1.07,1.25)和1.38 (1.23,1.54)(p趋势< 0.001)。
(2)进一步调整生活方式因素(体育活动、适度饮酒和健康饮食评分)、抑郁评分、或传统的危险因素控制(HbA1c控制、血压控制、LDL胆固醇控制、目前不吸烟、肾功能控制)。如果所有这些协变量都包括在模型中,以上关联略有减弱,但仍然显著。
(3)冠心病也有类似的结果。对于中风,在包含所有协变量的模型中,孤独量表与中风没有显著相关。结果如下表1:
(4)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相比,,孤独在糖尿病患者CVD风险中排名第五。结果如下图1:
表1:糖尿病患者孤独感量表与CVD的关联分析
图1: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分析
3.2糖尿病患者孤独感及危险因素控制与CVD的联合分析
(1)与无孤独感且风险因素控制程度高(控制4-5个风险因素)的个体(参照组)相比,无孤独感且风险因素控制程度低(0-1因素)的HR为1.50 (95% CI, 1.30-1.73),而有孤独感且风险因素控制程度低(0-1因素)的HR为1.93 (95% CI, 1.47-2.54)。
(2)孤独感与危险因素控制程度对CVD风险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如下表2:
表2:将孤独与低危险因素控制程度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归因于加性交互作用
总结:引入心理因素与传统危险因素仪一起分析极大地提高了文章的创新性。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你学会了吗?大家对于推送内容有任何问题或建议可以在公众号菜单栏“更多--读者的话” 栏目中提出,我们会尽快回复!
参考文献:
Wang X, Ma H, Li X, Heianza Y, Fonseca V, Qi L. Joint association of loneliness and traditional risk factor control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patients. Eur Heart J. 2023 Jul 21;44(28):2583-2591. doi: 10.1093/eurheartj/ehad306. PMID: 37385629; PMCID: PMC10361009.
期待已久~临床科研交流群来啦!
若群满,请添加下方微信,备注:“进临床科研与统计_互助交流群”)
“观科研”(点击进一步了解我们吧)是由一群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博士开创的公众号,初心是让医学科研有迹可循,帮助一线的医学科研人员更快地成长,希望大家支持与关注!
如果大家对分享医学科研知识感兴趣,特别欢迎加入我们,期待与您的相遇相识相知,也非常欢迎大家自主投稿,如果您有需要分享的内容或对我们有任何建议,可通过后台留言、公众号菜单栏“更多—读者的话”栏目(进一步了解)或发送邮件至mascu_forever@163.com与我们交流并留下个人联系方式,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如果您觉得我们长期的干货推送对您的科研工作有所帮助,可以在合适的机会致谢(包括但不限于SCI论文、毕业论文等),格式如下: The authors thank the support of Skill Learning from Kaixin Doctor and MASCU (Medical Association with Science, Creativity, and Unity), Inc, Shenzhen, China (mascu_forever@163.com).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规则发生改变(不再按照时间顺序来显示),如果没有将“观科研”设置为星标,你就可能错失里面的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