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我是白菜,一个白天搬砖晚上码字的打工仔,这是我挑战日更的第865天,期待和你一起变好!小时候,我们总是盼着过年,穿新衣服,戴新帽子,吃好吃的,见面就互相说恭喜。但是2025年的春节快到了,小时候那种期待的感觉好像没了,一些老传统也真的不见了。现在社会上有些事情变得很奇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你注意到了吗?关心电视节目、联欢晚会的人少了,大家进入了海量信息的时代。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交互新趋势报告》,2016年中国电视的开机率是70%,但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30%以下。电视的开机次数像跳崖一样直线下降,这说明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人抱怨:“打开电视的步骤太麻烦了,得用好几个遥控器。”也有人觉得:“电视的网络越来越复杂,想看个电视还不一定能看到,到处都要收费。”其实,自从我们有了智能手机,娱乐方式就多了很多。而且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信息泛滥的情况下,你往往懒得主动去关注什么,而是被动地接受社会推送的内容。至于过年有什么好看的节目,联欢晚会是什么内容,你可能早就不在意了。或许你都没想过在除夕夜打开电视。使劲买买买的人少了,大家的钱不好赚,都开始理性消费。本来以为摘了口罩,人来人往的,赚钱会变得容易些,结果发现攒钱反而更难了。很多人忙忙碌碌一整年,结果一分钱没赚到,还欠了一屁股债。连那些有钱人也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担心未来会有什么变数。如果你手头紧,那过年买年货这种事,基本上是不会干的。再说咱们平时日子也过得不错,过年的时候也不会饿得慌,买年货的需求自然就少了。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城里过年的人也多了,购物越来越方便,大家都不爱囤货了。大家都变得理性了,消费就很难火起来。过年吃喝穿戴,可能跟平时没啥两样了。农村的集市,城里的美食街都比往年冷清不少,大家对节日氛围的期待降低很多。我小时候,70后的那会儿,跟爸妈去赶集,发现农村的集市过年的时候,人多得跟蚂蚁似的。反过来,城里的农贸市场也特别热闹,多了很多农村的年货,味道特别正宗,让人怀念家乡。家家户户都挂上彩灯,放鞭炮,准备杀年猪,大家都很期待过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城乡差距越来越小,交通也越来越方便。一大群农村人,开着小汽车,天天去城里购物。现在好多农村的集市都没了,赶集的日子也没了,人都往城里跑了。城里呢,过年前一个月就开始卖年货了,感觉都没啥新鲜的。而且每年都是那么热闹,大鱼大肉的,穿得漂漂亮亮的,看多了都看腻了。以前我们,新衣服、好吃的、对联,都是挺稀罕的。现在啥都有,啥时候都能买到,就不稀罕了。东西不稀罕了,人就没那么好奇了,也不期待了。过年那气氛,谁还关心呢。走亲戚、拜年成为了一件烦心事,大家不约而同地缩小社交圈。七八十年代,串门拜年是件特别开心的事儿。在亲戚家过夜,那叫一个稀松平常。那时候大家手头都不宽裕,寒假作业也不多,工作也不忙。所以时间多得是,甚至可以随便挥霍。过年之前,得去长辈家“辞年”;初一过后,又得去拜年,虽然规矩挺多,但大家乐在其中。现在呢?打工的人满世界都是,有的开车回家,有的好不容易抢到一张车票,才回到家。日子越过越忙,越来越看重个人发展。所以,亲戚之间互相帮忙的事儿,就越来越少了。上班累得要死,假期又少得可怜的人,一想到要去亲戚家串门就头大。还没到过年就开始算计,得花几天时间去拜访亲戚。要是得加班,那串亲戚的环节可能就直接省了。亲戚嘛,见不见的,其实也没那么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在社交上,只要你足够优秀,自然有人来找你。你要是有价值,不用愁没人围着你转;你要是没价值,认识再多人都没用。现在讲究的是精准社交,这才是关键。那种到处撒网的社交方式,只会让自己忙得团团转,最后还可能啥好处都没捞着。任何事情,都在推陈出新;任何一个人,都要与时俱进。说到过年,咱们的习俗其实都在悄悄改变。以前那种大吃大喝的日子,现在变成了节约型生活;以前过年得挨家挨户拜访亲戚,现在一个电话或者一条微信就能搞定;以前过年就是疯狂购物,现在咱们按需购买;以前的张灯结彩,现在变成了咱们的日常风景;以前依赖别人,现在咱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要你心里想着过年,其实每天都可以像过年一样开心;就算你在千里之外,也能给亲朋好友送上祝福,甚至实际帮上忙。真的没有必要,如穷苦年代一样,每到过年,使劲消耗。
感谢你的阅读,有用的话记得给白菜点个【赞和在看】哦~
都看到这里了,不给白菜点个【关注】嘛~每天更新我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