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界?俄科研专家成乌目标,惨死莫斯科郊外

旅行   2024-12-14 20:01   陕西  

有一位俄罗斯科学家名叫米哈伊尔·沙茨基。他在莫斯科郊区的公园里散步时,像往常一样悠闲地溜达,却突然遭遇枪击,不幸倒地身亡。后来,乌克兰媒体公布了消息,声称这是他们情报局所为。为何一位科学家会遭受如此命运?这是因为他的科研成果并非仅仅是发表几篇论文那么简单,而是与前线战事紧密相关。

沙茨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一项创新,即将人工智能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我们知道,在前线,传统的坦克阵列已不再有效,无人机发挥着巨大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战争初期,俄罗斯缺乏无人机,他们不得不用大型飞机从伊朗换取一些,并得到伊朗的帮助进行生产。但俄罗斯并没有因此气馁,他们开始研究无人机。伊朗的无人机是自杀式的,一旦被击中就会自爆,而且它们被设定好目标,一旦出发就不再回头。

但对俄罗斯来说,他们想要更多的解决方案,于是他们将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结合起来,使无人机具备更强大、更广泛的作战能力。具体细节不再赘述,沙茨基因这项工作被乌克兰方面刺杀,这也让我们想到了很多类似的科学家被刺杀的事件。

2021年,伊朗的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作为伊朗核设施的首席科学家,在周末驾车返回郊区家中时被刺杀身亡。摩萨德既不否认也不承认,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以色列特工机构摩萨德所为。为什么提到这些?因为我想强调一点:我们常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应该是有国界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科研人员,未来的国家间工程师竞争就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背后不就是科学家的竞争吗?

想想看,一个钱学森能顶几个师。因此,科学家这种最高智慧的头脑是每个国家的瑰宝,每失去一个,都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各国都在保护自己的科学家。

在俄乌冲突中,存在一个悖论。一些评论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俄罗斯攻打乌克兰,科学家帮助俄罗斯制造无人机,将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结合起来,这是助纣为虐,死有余辜。另一派则认为乌克兰这样做不道德,有本事就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较量,何必在背后杀害科学家?科学家犯了什么罪?他们不过是按照国家的命令,将自己的智慧付诸实践。

这是一个悖论。你可能会问我怎么看,我在这方面也是充满挣扎。科学是否有国界?科学家是否有国界?这里面有很多悬疑。比如当年爱因斯坦逃到美国,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研制核武器,后来才有了像奥本海默这样的曼哈顿计划专家。如果爱因斯坦留在德国,帮助德国制造核武器,他会不会成为人类唾弃的对象?这里面是否有定论?

或者说,在美国研究核武器的同时,德国也有一个小团队在研究,包括V2火箭。如果假以时日,德国人也能造出了不起的火箭。后来是盟军派小分队过去将其炸毁。但那些科学家是否与人类文明不共戴天,死有余辜?我说这里面存在一些定论。一方面,正义与邪恶当然要站在正义的一边。但另一方面,正义与邪恶之间也有一些模糊地带。

比如本国与另一个国家开战,科学家受命进行研究,他是真心研究还是不研究?他不能造假,科学是容不得造假的。所以我们想,有时候人有很多选择,要尽量主动做善事、好事。但有时候人又没有选择,会面临很多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这时候,很多人内心可能也有挣扎、痛苦和彷徨:做还是不做?

我们古代看京剧脸谱,黑脸白脸都是说黑白分明。但实际上,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是黑白分明的。每一个国家攻打另一个国家,将其打烂是不对的,但参与其中的人是否都应该遭受更多的惩罚?或者说集体犯罪对于每个个体到底怎么解释,尤其是那些不上战场、不拿枪、在后方做科研的人,到底又该如何评价?

我觉得这是一个从哲学层面、文学层面、心理层面都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今天,我也算是抛砖引玉,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评论区里讨论。

冲哥瞰天下
做过记者、编辑、主编、教授、互联网公司高管,开过智库和咨询公司,还抽空写了几本书。现在,每天在这里和大家聊点有趣好玩的事儿。商务合作 v:xiat888ss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