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PM2.5”——微塑料

文摘   2024-05-09 23:54   广东  

1、微塑料是什么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碎片或者纤维,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之一,肉眼往往难以分辨,被形象地称为“海洋中的PM2.5”。
分为初级微塑料和次级微塑料,初级微塑料是指根据特定的功能而生产和使用的,尺寸通常在几微米到几毫米之间,如洗面奶、牙膏等个人洗护用品以及医疗药品等;次级微塑料是指较大塑料经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而产生的更小的塑料碎片,有颗粒状、碎片状和纤维状。


2、人体的暴露途径


人们广泛接触来自各种食物、饮用水和空气的微塑料,这些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漂浮在空气中的微塑料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系统;摄入含有微塑料的食物和饮用水会将微塑料输送到人体的消化系统中;人们甚至可能通过皮肤接触个人护理产品、纺织品或室内灰尘的而暴露于微塑料颗粒中。

较大的微塑料颗粒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但仍有部分将会沉积在呼吸道或肺部,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其他的组织和器官,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实验室数据证实,微塑料除了在胃肠道长期存在,还可以进入人体血液、心脏和肺部,甚至可以通过胎盘和乳汁传递给胎儿和婴幼儿,且婴幼儿因为其独特的饮食习惯可能会摄入更多的微塑料。

3、对健康的影响



生态危害
微塑料对生物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威胁。它们不仅会被水生和陆生生物摄入,导致微生物群失调、炎症、肠道损伤、能量代谢紊乱和发育停滞,直接影响水生和陆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还可能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间接影响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人类危害
现有的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均表明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长期接触微塑料可能会增加胃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的风险。食物和饮用水中的微塑料通过饮食进入胃肠道,长期接触可能会增加患炎症性肠病的风险;空气中的微塑料颗粒,特别是携带了有害物质时,被人体吸入后会对呼吸道产生炎性刺激作用、过敏反应,长期接触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微塑料可以在循环系统中流动和聚集,通过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威胁心脏的正常功能并对血管造成损害;长期接触微塑料还可能对人体产生慢性毒作用,如内分泌干扰作用,免疫系统紊乱等。

4、全球的努力和举措


我国高度重视塑料污染防治的问题,从产品设计、生产和消费、回收和利用全产业链角度出发,大大减少了一次性塑料污染的问题;确立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基本原则,提高资源利用率;2023版《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中已明确提出对十溴二苯醚、短链氯化石蜡(塑料中的化学添加剂)实施管控措施:禁止加工、生产使用,对相关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依法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禁止进出口交易;同时也在积极推动研发和应用替代塑料的可持续材料,以减少对传统塑料的依赖,从而降低微塑料的产生。

加拿大政府制定了一项全国性的塑料垃圾政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逐步限制和减少塑料污染,包括微塑料的问题;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在塑料回收和再利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之一,他们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微塑料的使用和排放;瑞士政府对塑料污染问题非常重视,他们通过立法和监管措施来限制微塑料的使用,并鼓励创新技术和可持续替代品的发展;美国一些州如加州和纽约等已经实施了针对塑料污染的严格法规,包括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以减少微塑料在环境中的排放。


参考文献


1.Cole M, Lindeque P, Halsband C, Galloway TS. Microplastics as contaminant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 review.Mar Pollut Bull. 2011;62(12):2588-2597. doi:10.1016/j.marpolbul.2011.09.025

2.Leslie HA, Van Velzen MJM, Brandsma SH, Vethaak AD, Garcia-Vallejo JJ, Lamoree MH. 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Environ Int. 2022;163:107199. doi:10.1016/j.envint.2022.107199

3.Jenner LC, Rotchell JM, Bennett RT, Cowen M, Tentzeris V, Sadofsky LR. Detec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lung tissue using μFTIR spectroscopy.Sci Total Environ. 2022;831:154907. doi:10.1016/j.scitotenv.2022.154907

4.Liu S, Guo J, Liu X, et al. Detection of various microplastics in placentas, meconium, infant feces, breastmilk and infant formula: A pilot prospective study.Sci Total Environ. 2023;854:158699. doi:10.1016/j.scitotenv.2022.158699

5.Ragusa A, Notarstefano V, Svelato A, et a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Breastmilk.Polymers. 2022;14(13):2700. doi:10.3390/polym14132700

6.Yan Z, Liu Y, Zhang T, Zhang F, Ren H, Zhang Y.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Feces Reveals a Correlation between Fecal Microplastic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tatus. Environ Sci Technol. 2022;56(1):414-421. doi:10.1021/acs.est.1c03924

7.Zhu X, Wang C, Duan X, Liang B, Genbo Xu E, Huang Z. Micro- and nanoplastics: A new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Environ Int. 2023;171:107662. doi:10.1016/j.envint.2022.107662


环境与生殖发育
聚焦环境健康,探索生命奥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