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产能过剩,对我们的经济政策选择至关重要

文摘   2024-11-02 19:27   湖南  

内容提要:

产能过剩现在是一个热词。如何理解产能过剩,对我们的经济政策的选择至关重要。那么,西方是如何指责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为什么中国媒体认为,中国产能过剩为谬论,要动态评估中国产能?产能是否过剩,不是政治概念和外交话术,是经济哲学判断。在全球的经济交换中,产能是否过剩,存在基本的范式,受一些因素的约束。

一、西方是如何指责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

欧美对我们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指责,在今年4月初美国财长访问北京时公开化。

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在访问中以两国经济和金融联合工作组所做的工作为基础,强调“管理双边经济关系”。在与我们的高级官员的会晤中,她“强调了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全球经济后果”。

耶伦说“中国幅员辽阔,无法通过出口实现快速增长”。耶伦表示,中国的新能源产能超过了全球需求,新能源行业的生产过剩可能会使美国和盟国的企业倒闭。建议我们将从国家主导的投资转向过去几十年推动增长的市场化改革,从而减少过剩的工业产能。

5月21日在法兰克福的美欧联盟发表讲话时,耶伦表示,中国过剩的工业产能对美国和欧洲企业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发展构成威胁。要求美国和欧洲需要以“战略性和统一的方式”应对中国的工业产能过剩,以保持大西洋两岸制造商的生存能力。

而此前一周,白宫宣布对我国电动汽车、太阳能产品、半导体、电池零部件、钢铁和其他战略行业征收高额新关税。

此后一周的G7财长会议上,所谓中国的工业产能过剩问题成为G7财长会议的重点。

上周,高盛集团发表的一份经济研究报告称,由于产能过剩,中国很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都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标准。特别是在光伏面板及纯电动汽车(EV)等5个行业领域,中国的供应能力超过了世界总体需求,过剩产能通过出口流向世界。

高盛分析了光伏面板、锂离子电池、空调、EV、建筑机械、钢铁、功率半导体的中国产能和全球需求动向之后称,除钢铁和功率半导体以外,其他5个行业都陷入了全球水平的产能过剩。

报告称,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是光伏面板。光伏面板是典型的设备产业,生产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这曾是日本企业一枝独秀的领域,但由于跟不上中国企业的投资竞争,日本企业纷纷被迫退出市场。

中国的供应能力达到1036吉瓦,这是2023年533吉瓦全球需求的1.9倍。目前中国的光伏面板全球市场份额已达到86%。

在锂离子电池和EV 行业,虽然中国在技术竞争中引领世界,但也陷入了产能过剩。

报告称,为了应对中美竞争,提高了战略领域的产能,中国2023年开始提倡对EV、人工智能(AI)等高端制造业扩大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纷纷积极投资。地方政府也通过低价出售土地使用权、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从侧面支援这些投资。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的估算数据显示,中国在2009年至2022年期间,对该行业发放了总额达到1700亿美元左右的补贴。

目前,中国的EV产能已达到全球EV需求的1.2倍。锂电池的供应能力是国内需求的3.3倍、全球需求的1.5倍。

此外,2023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占到全球的60%,空调产量占到全球的85%。

二、中国媒体认为,中国产能过剩为谬论,要动态评估中国产能,有何依据?

自4月初耶伦在北京公开指责中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应该改变刺激生产的经济政策为刺激国内消费以后,我们的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很多媒体,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针对这一观点予以辩解和批驳。主要的观点是:

第一、中国产能过剩是中国威胁论的新变种。

认为美国有一些人开始带节奏地炒作起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这只是某些西方国家为中国国内发展和国际合作毒害环境的借口。归根结底,指责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只不过是为他们自己的行业制定更多保护主义措施的一种方式。

还有文章认为,这是西方出于霸权思维,企图以炒作“产能过剩”为名行遏制打压之实,阻止中国新能源产业升级发展。

第二、从未来的、发展的角度看,不存在中国产能过剩。

一些专业人士的批驳文章则从近期过剩远期不足的角度辩称,包括“新三样”在内的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规模目前虽然已经超过了全球市场需求,其他国家没有办法吸收这些产能。但从发展角度看,这不存在过剩。

文章引用国际能源署最新测算,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是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也是2023年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倍多。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测算,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会达到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是中国2023年产量的5倍多。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需要超过5400GW,是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的4倍,是中国2023年累计装机量的9倍。

文章认为这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短缺。

第三、中国产能大于国内需求,在国际市场占据优势,并非中国的产业补贴,而是欧美效率低下。

一些批驳文章称,随着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其新三产业——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追捧。它们支持各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而中国这些产品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保持竞争力,并非中国的产业政策和各种明补暗补,而是中国的产业供应链齐全,规模大,成本低。与通常被归咎于中国的“产能过剩”的说法相反,美国和欧洲面临的真正挑战在于它们的生产相对效率低下。

三、产能是否过剩,不是政治概念和外交话术,是经济哲学判断。

我们暂且不去探寻西方指责我们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有无卑劣的企图和无理的指责,也不去分析我们这些媒体的批驳文章,有无逻辑漏洞或经济理论缺陷。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什么是产能过剩?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估产能是否过剩?如何解决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的概念深深植根于经济理论中。简单地说,产能超过了需求,就为产能过剩。在这里,产能与需求都表现为当下,而非未来。因为未来的供需都存在巨大的变量。这就好比你一顿只能吃2个馒头,但馒头店一次要卖给你200个。

判断国内的产能过剩,有一些客观指标,比如在成本稳定时,售价下降;比如市场需求稳定时,工厂开工减少,产能利用率降低;比如产品库存持续扩大。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基本经济学规定,一旦满足了国内需求,过剩产品自然会去其他地方寻找市场,这是西方国家几个世纪以来的做法。

所以,产能过剩存在国内过剩和全球过剩两个概念。

在全球的经济交换中,产能是否过剩,存在基本的范式,受一些因素的约束。

比如,在国际市场受到贸易开放程度的对等限制。

在全球一体化的以比较优势为基本原则的国际贸易中,对等贸易是第一性原则。亦即我对你开放市场,你也必须对我开放市场。我对你实行优惠关税,你不能对我征收高关税。

从比较优势角度,各国有各国的竞争优势行业,所以,这种对等至关重要。比如,欧美的优势在于高科技行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国的优势在于制造业。那么,欧美对中国开放制造业市场,中国为欧美开放高科技与现代服务业市场,或者双方均为对方开放所有的市场,这就是一种对等的平等的交易。否则,一方购买了对方的优势产品,但对自己的优势产品无法进入对方的市场,必然会破坏贸易的公平性,从而产生贸易纠纷。

比如,经济体量会决定贸易的容忍度与开放度。

一般而言,经济体量越小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贸易开放度的影响越小。经济体量越大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的容忍度与开放度要求越高。这是因为经济体量往往与产能与市场高度相关。

对于经济大国,如果国际市场不要求他有更高的市场开放度与容忍度,对经济小国就是灾难。因为从规模成本而言,小国无法与大国竞争,从生产能力与市场容量而言,小国的出口对大国影响不大,但大国的出口对小国是灭顶之灾。比如新加坡和欧洲的那些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如果贸易不设限,我们一个省的工业产能就可以摧毁这些几百万人口小国的所有制造业。

比如,贸易平衡所决定的国际收支平衡,决定着贸易开放度。

所谓贸易,就是交易。表面上看,交易是钱与物的交易,但实际上,交易是物与物的交易。

孟加拉的危机,从其国内看,自然是执政者治理能力的危机。但我们不能忽略了,其导火索,就是国际收支失去平衡。而国际收支失衡,主要是孟加拉的进出口失去平衡。

一个国家能够进口多少产品,本质上受其出口能力所决定。如果进口持续大于出口,当其外汇储备枯竭时,他就失去了进口的能力。

如果一个国家持续扩大出口,但并未同步扩大进口,也就是持续地存在贸易顺差,如果这个国家比较小,国际容忍的比较高。如果这个国家比较大,这个国家的持续顺差就会表现为其他国家的持续逆差,导致其他国家的贸易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币值不稳,进而威胁到这个国家的生存。国际容忍度自然就会变得比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继续强调你的产品具有规模低价,具有竞争力,就失去了意义。这其实不是外交问题或政治问题,这还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在巨大的贸易失衡前提下,人家拿什么与你交换呢?

比如,货币的自由兑换属性,也会影响国际市场对你的贸易容忍度。

比如印度与俄罗斯这两年的贸易纠纷,主要就是因为双方货币均不能自由兑换。当双方贸易不能实现各自的平衡时,如果使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交易,贸易逆差的一方可以容忍,因为它可以在对全球贸易平衡的基础上容忍个别国家的不平衡。但如果对方无法使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双方约定本币交易,矛盾就会产生,因为贸易顺差的一方拿着结余的你的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如同废纸。

所以,产能是否过剩,在国内市场判断比较简单,在国际市场,比较复杂。不能因为国际需求大于你的产能,就认为不存在过剩。因为国际市场是否购买你的产品,不是基于必然,是基于选择。尽管这种选择是基于一定的国际贸易规则的选择。

推荐阅读已发历史文章:
下猛药强刺激与致力于重启市场化改革,我们面临历史性选择
为什么我们提振内需如此困难?
推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迷,必须支楞起宏观经济的两大支柱
推荐观看火星数据研究所视频:

【作者:徐三郎】


三郎宏观
解读宏观经济现象,普及战争经济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