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包释放数亿颗微塑料“危害”人体?千亿茶包市场或“受阻”?

财富   2024-12-25 20:51   北京  


为适应便捷饮茶需求,近年来,茶包市场迅速成长。


茶包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茶包市场规模达到3635.39亿元(人民币),中国茶包市场规模达1501.05亿元。报告还预测至2029年,全球茶包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453.3亿元,预测期间内将达到3.2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消费受众数量和茶包消耗量的日益攀升,茶包安全性引发相关研究人员关注。


近日,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Chemospher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eabag-derived micro/nanoplastics (true-to-life MNPLs) as a surrogate for real-life exposure scenarios "的研究论文。


上述研究显示,在使用茶包泡茶时,茶包会释放数亿颗微/纳米塑料,并且这些塑料颗粒微能被人体肠道细胞吸收,从而能够进入血液并扩散到全身。如此,茶包作为新消费趋势与消费者健康如何和谐共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话题。


01

茶包“安全否”?

“茶包泡茶会产生微塑料”,面对研究结果,何为微塑料、茶包为何会产生微塑料等一系列问题被抛出。


首先,从茶包中用于包裹茶的茶包来看,公开信息显示,市场上的茶包主要分为六种不同的材质:普通塑料无纺布(PE(聚乙烯)、PP(聚丙烯)、PA(尼龙/聚酰胺)、PET+PE共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乙烯共混)、可降解塑料无纺布(PLA(聚乳酸))和纸。符合食品相关产品标准的塑料或纸材质,均可以作为茶包安全使用。


关于微塑料,其被定义为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塑料碎片,来自于各种塑料制品的分解,如塑料袋、塑料外卖盒、塑料瓶等。微塑料可以进入水体、土壤和空气中,并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上述提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三种不同化学成分的茶包过滤器:尼龙6、聚丙烯、纤维素,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扫描技术,例如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等,分析了不同茶包的微塑料颗粒释放,并评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类肠道细胞对这些塑料颗粒的吸收情况。结果发现,三种类型的茶包在泡茶时,均会释放出大量的微/纳米塑料颗粒。具体数值如下图。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茶包浸出的微塑料颗粒在人类肠道细胞中的生物相互作用,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人体肠道衍生细胞类型:Caco-2、HT29和HT29-MTX,这三种聚合物颗粒均与细胞核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DNA损伤、突变、干扰DNA修复等,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证实。


事实上,关于茶包的使用,几年前便有专家作出指导,如在选购茶包时,应选择标有“QS”标志的产品,以确保产品的合规性。此外,使用茶包时,应避免加热茶水,也不能放置于电磁炉、烤箱中加热,避免茶包材质受到高温而融化。 以及使用茶包时,尽量避免茶包在水中停留过长时间等。



02

蓬勃发展的茶包市场



或是基于茶包消费的广泛性,引得相关研究团队对产业化产物茶包进行深度研究。目前来看,有关制造茶包材料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入。不过,当下,茶包市场的发展已是蓬勃向前。


回顾中国的茶包消费市场, 1992年,立顿进军中国市场,一度成为中国第一茶包品牌。如有数据透露,曾经为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茶业务2019年收入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4.5亿元)。


近年来,中国茶包市场品牌涌现。其中,线上品牌销售上扬特征显著。行业数据显示,在产业下游,众多袋泡茶商家涌入电子商务领域,2022年袋泡茶线上市场规模达180.3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23亿元。品牌方面,包括立顿、茶颜悦色、喜茶、大益茶、茶里、川宁等品牌在市场上频频露出。不过,今年11月,茶里暴雷,或体现了当下茶包市场的厮杀混乱。


分析人士表示,茶包在国内的渗透率仍较低,市场上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大品牌,这是吸引初创企业进入的理由,也是资本犹豫不决、持观望态度的重要原因。


有消费者则直言,部分茶包的畅销其实除了茶本身的健康属性外,价廉是另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普遍来看,这意味着茶包的品质并不怎么好。


综合来看,茶包市场消费旺盛,同时存在产品品质良莠不齐的情况。茶包企业们或只有完成从升量到升质的蜕变,才能真正推动茶包市场发展,打造出属于中国的“立顿”。


中食财经
洞悉行业趋势,把握市场先机,探寻未来走向。中国食品行业的前沿财经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