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何志颖
编辑│毕紫娟
审校│汤红明
全文1800余字,预计阅读8分钟
为了明确BTSC的候选有丝分裂原,研究通过比较BTSC与成熟肝实质细胞的转录组图谱,确定BTSC干性维持的关键信号通路(如Hippo、PI3K/AKT、MAPK和Ras信号通路)。通过结合研究团队前期对胚胎干细胞(embrynic stem cells, ESC)和胃上皮细胞来源的内胚层干细胞的研究,确定了包括0.5μM Bix01294、2μM Bay K8644、0.04μM RG108、2μM SB431542、10μM毛喉素和1μM A83-01等小分子化合物,与50 ng/mL EGF、100 ng/mL R-Spondin1(RSPO1)、100 ng/mL Noggin和50 ng/mL Wnt3a等生长因子或旁分泌信号组合构成10因子-确定增殖培养基(10-Defined-Proliferative-Medium, 10-DPM),成功实现了原代BTSC的扩增(7天实现20倍扩增)。后续研究发现,10-DPM不但可以有效维持BTSC的传代扩增,而且在结合水凝胶(Matrigel或者透明质酸-肝素水凝胶)的三维扩增体系下,可以获得BTSC类器官,并实现BTSC类器官的长期扩增传代。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干细胞基地再生医学研究所何志颖教授、张文成副研究员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Lola Reid教授为本文通信作者,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崔洋洋、路梦琦及同济大学生科院博士研究生徐茗扬、李玉婷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高峰学科等项目的资助。
扫码关注
【20】全球干细胞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21】医疗机构加强干细胞临床研究风险防控的策略探讨
【22】干细胞新兴学科人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征稿链接
【02】通过贴片移植胆管树干细胞类器官体植入肝脏的移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