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小·卫健 ||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

文摘   2024-12-13 07:00   四川  

彭州市天彭街道利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校园急救知识技能 

健康科普

     2024年12月,彭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赵渝老师主讲,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学习。内容涵盖了常见的急救场景,如学生外伤出血、窒息、突发心脏骤停等情况的应对措施。



1

不同类型的外伤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伤口缓慢渗出,颜色鲜红,通常可自行凝固。

静脉出血:暗红色血液持续流出,出血量相对较多。

动脉出血:鲜红色血液呈喷射状涌出,出血量大且危险。

2

急救方法

细血管出血:用干净纱布或棉球直接按压伤口止血。

静脉出血:在伤口上方(近心端)进行按压止血,力度适中并持续,同时尽快就医。

动脉出血:需在伤口近心端找到动脉搏动处,用手指或止血带用力按压或绑扎,但要注意每隔 1 小时左右放松一次,防止肢体缺血坏死,然后紧急送医。

ps:注意事项

  1. 包扎时不要过紧或过松,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不能有效止血。

  2. 若伤口有异物,不要轻易去除,以免造成大出血。



1

不同类型的窒息

异物阻塞气道:如食物、小玩具等不慎吸入气道。

痰液或呕吐物阻塞:生病时痰液过多或呕吐后未能及时清理导致。

溺水:小学生在游泳或靠近水域时可能发生溺水,水进入呼吸道,阻碍气体交换。

中毒:例如冬季吃火锅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由于吸入过多一氧化碳后,它会和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无法正常输送,引起窒息;或是吸入某些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等。

2

急救方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

  1. 站立在孩子背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孩子双脚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

  2. 口诀(剪刀—石头—布),双臂环抱孩子腹部,腹脐上两指(剪刀),一手握拳(石头),拳心向内按压于孩子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捂按在拳头之上(布)。

  3. 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心肺复苏法

  1. 发现溺水或痰液、呕吐物阻塞儿童气道后,如果孩子还有呼吸,让其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内的异物,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呼叫急救人员。

  2. 若孩子没有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双手交叠,掌根用力,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直到急救人员到来。

窒息中毒急救法

  1. 首先要尽快将孩子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解开孩子领口、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顺畅,拨打急救电话。

  2. 在等待过程中,若孩子呼吸微弱或停止,要进行人工呼吸,捏住孩子鼻子,口对口吹气,看到胸廓起伏为有效,频率约12 - 20次/分钟。

ps:注意事项

  1. 用力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对孩子造成伤害。

  2. 实施急救后,即使异物排出,也应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残留损伤。


1

不同类型的心脏骤停

通常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剧烈运动、头部受伤等因素引发。

原发性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导致心脏电活动或机械功能异常。

呼吸问题引发:严重窒息、呼吸暂停等导致缺氧引起心脏骤停。

电解质紊乱:如严重腹泻、呕吐或大量出汗后电解质失衡影响心脏正常功能。

2

急救方法

  1. 如果遇到心脏骤停情况,周围的人一定要保持冷静。首先要大声呼救,分别指定对象帮忙拨打急救电话120,快速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以及求助现场懂急救的人员帮忙参与救助。

  2. 接着马上开始心肺复苏。因为小学生胸廓较小,进行胸外按压时,用单手或者双手(根据施救者手的大小和儿童胸廓大小决定),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三分之一,频率每分钟100 - 12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3. 拿到AED,要尽快按照语音提示使用。开启AED后,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正确位置会在电极片上有图示),不要触碰患者,AED会自动分析心律,在需要除颤时会提示按下放电按钮,按下放电按钮前要大声提醒周围人“远离”。

  4.  除颤完成后,应立即继续心肺复苏,从胸外按压开始,按照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循环操作和AED配合,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ps:注意事项

  1. 确保自身和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远离火源、水源和漏电区域等危险因素。如果患者躺在水中或身上有金属物品,要先将其移至干燥处、擦干身体或解除物品,避免触电风险。

  2. AED主要用于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的心脏骤停患者。如果患者还有自主呼吸、意识清楚或有正常脉搏,不能使用AED。

  3. 使用AED后,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不得关闭AED和摘除电极片。



      小学生在校园生活和日常活动中可能遭遇外伤出血、窒息、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了解这些常见急救情况的类型和相应解决办法至关重要。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在专业医疗救援到来之前为孩子争取宝贵时间,大大提高生存几率并减少伤残风险。无论是学校教职工还是家长,都应熟练掌握这些急救技能,并且定期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预防意外发生,共同守护孩子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END—

让每一张笑脸更灿烂

编辑|胡    恒

初审|郑锦辉

复审|刘小畅

终审|文世明



彭州市北城小学
诗韵北小 翰墨飘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