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研究】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多组分化学计量学探究白及饮片变色对其质量的影响

文摘   科学   2024-09-12 11:17   天津  

DOI:10.11656/j.issn.1672-1519.2024.08.16

http://tjzhongyiyao.ijournals.cn/html/tjzyy/2024/8/20240816.htm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章左下阅读原文)


引言

中药白及是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的干燥块茎,又名“白芨”“白根”“甘根”等,分布于贵州、四川、湖南、陕西等地。白及性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白及“洗面黑,祛斑”,具有美白、祛斑、除皱等作用,应用于抗氧化、抗衰老等医药美容产业。作为中国传统珍稀名贵中药,白及已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2批)列为二级保护植物。目前,中药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白及混伪品,如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Hayata)Schltr.]、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等白及的近缘种,外观性状极为相似,难以鉴别。2015版《中国药典》仅收载了外观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水分、总灰分及二氧化硫5项检测,直至2020版《中国药典》才首次以白及苷作为含量测定的指标性成分。在中药行业,外观性状一直以来都是划分中药饮片等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即“看货评级,分档议价”。2020版《中国药典》记载:白及“外表皮灰白色至灰棕色,或黄白色。切面类白色至黄白色”。在对白及研究过程中,发现白及存在变绿的现象。在饮片厂,发绿部分较多的白及个子都会在炮制之前挑选出来,不作为原药材使用,作为传统名贵中药,发绿药材的剔除势必对饮片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使人们提出饮片变绿是否影响白及饮片的质量和药用价值的疑问。

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多成分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白及的质量进行研究,为市场上白及饮片的鉴别提供借鉴。例如,朱环等建立了36批次白及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6个共有峰,并通过聚类分析(H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DA)分为两组,筛选出1个质量差异标志物。张涵瑞等通过UPLC建立了不同采收时间的鄂产白及UPLC指纹图谱,指认了7个共有成分,同样通过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出天麻素、白及苷等3个差异标志物,并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对不同采收时间的白及质量进行了评价。在前期研究中,本课题组对24批白及正常饮片中的白及苷(militarine)含量进行研究,发现其含量范围为18.98~44.87 mg/g,整体质量基本一致。在查阅大量文献之后,并未找到有关白及饮片或者药材变绿与其质量的相关研究。

基于此,文章从黄曲霉毒素、U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等方面入手,对白及正常与偏绿饮片的质量进行多因素比较研究,以期探究颜色变绿对白及饮片质量的影响。


//
引用本文


张佳, 袁金凤, 柴冲冲, 等.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多组分化学计量学探究白及饮片变色对其质量的影响. 天津中医药, 2024, 41(8): 1039-1046.

ZHANG Jia, YUAN Jinfeng, CHAI Chongchong, et 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discoloration Baiji slices on its quality based on the UPLC fingerprint and multi-component chemometrics. Tianj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4, 41(8): 1039-1046.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期公众号责编:卢宣君

本期公众号校对:张震之

本期公众号审核:高杉

版权归天津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所有
点击“ 阅读原文”获取免费全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期刊编辑部
期刊编辑部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下属二级部门,出版《天津中医药》《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两本中文期刊。
 最新文章